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22 11:30:53
每經記者 金喆 林姿辰 每經編輯 陳俊杰 盧祥勇
醫藥反腐風暴正勁時,涂宏鋼寫了一篇文章,希望為絕大多數普通臨床醫生和醫藥代表發聲,消除不必要的誤會。據他觀察,一直以來,百姓對醫生群體的看法普遍存在一些誤區,比如醫生是不是都是高收入群體;醫生給人看病,是不是總惦記患者口袋里的錢。
涂宏鋼在醫藥行業有相當豐富的閱歷。他當過10多年醫生,后來辭職下海,創辦無錫醫庫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同時他還是醫藥圈的初代網紅,他的ID“Dr.2”經常出現在行業論壇。
“這次醫藥反腐的輿論出圈了?!蓖亢赇搶Α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哒f,他在行業內20多年,這次尤其不一樣,無論走到哪里,人們都在討論醫藥反腐,個別醫藥代表、醫生、主任的腐敗事件釘在熱搜榜,成為人們的談資。
大家都關注醫藥反腐自然是好事,隨著本輪高強度的反腐工作推進,醫藥行業會迎來“凈化”。但他也擔心,有些醫生貪腐的案例被放大后,會讓醫藥代表、醫生和學術會議被污名化、符號化。
中央電視臺知名新聞評論員、主持人白巖松也公開表示,衛健委強調,最近正在進行的醫藥反腐針對的是關鍵少數和關鍵崗位,不能讓絕大多數醫師感受到委屈,甚至被污名化……希望醫療領域改革更有力度,讓醫生們的收入在陽光下日益提高。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多地相繼出招“最嚴”反腐盯緊“關鍵少數”
醫藥反腐的號角吹響半月,多地市場監管部門相繼出招。8月18日,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相關部門均表示,公開征集醫藥領域商業賄賂線索。最近一個月,北京、內蒙古、海南、山西、浙江等多地衛健委陸續在官網公布舉報電話,明確推進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
8月16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三千字長文詳解醫藥反腐,文章稱:反腐已在醫藥行業內形成廣泛共識,集中整治的各項工作正在穩步開展。下一步,集中整治工作將根據總體安排。加大對典型問題處置及通報力度,確保整治工作成效。
“最嚴”反腐風暴下,醫、藥兩端都在震動。據中新網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17日,今年全國已有超過180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從實力雄厚的三甲醫院到基層鄉鎮衛生院,“關鍵少數”、關鍵崗位都是醫藥反腐的發力點。
醫生、醫藥代表、藥企各方謹慎觀望,也有人主動投案。8月17日,根據中共雅安市紀委微信公眾號“清風雅語”通報,雅安市中醫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譚慧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經雅安市紀委監委指定管轄,雅安市雨城區紀委監委正對其進行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轉行半年的前醫藥代表李森(化名)告訴記者,國家衛健委提到的“全面覆蓋”“聚焦重點”“關鍵崗位”“關鍵少數”意味著國家已經就本次醫藥反腐畫了重點,而且下筆比往常更重。他不禁想起今年4月家鄉醫院“一把手”被直接帶走一事,原來那不是特殊情況,而是山雨欲來。
此前的一些腐敗案例顯示,有醫院院長為自己創造了會上“一言堂”、花錢“一支筆”、用人“一句話”、決策“一揮手”的環境,“一把手”甚至變成了“一霸手”。有些醫院“拔出蘿卜帶出泥”,出現一、二把手以及重點科室負責人接連被查的“塌方式”腐敗。
國家衛健委在最近的相關問答中明確回應,針對“關鍵少數”、關鍵崗位的腐敗問題進行重點突破,對重點問題、典型案件進行調查核實、處置處理、通報剖析,形成全國性集中整治醫藥領域腐敗問題的高壓態勢。
中國新聞網發表評論稱,需要明確的是,強化對“關鍵少數”的監督,目的是清除影響醫藥領域健康發展的“黑手”,而不是捆住擔當實干者的雙手,更不會導致什么“醫療系統崩潰”。一個良性健康、行穩致遠的醫藥衛生體系,絕不能靠“潛規則”甚至違法違紀行為來維持運轉。只有刮骨療毒、猛藥去疴,才能還兢兢業業的醫務人員更加陽光體面的收入,還醫藥衛生系統更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才能構建更加和諧的醫患關系,強化“尊醫重衛”的社會風尚,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才能得到更加充分而可靠的保障。
“查處的院長、科主任與藥械企業的數量和力度都是空前的。”涂宏鋼說,很多查處都是從末端抓起,反腐的本質是從源頭切掉利益驅動,而腐敗的核心動力,來自于醫生、主任還有院長從藥械的招標、進院和處方的自由裁量權獲得利益分配,通過利益驅動來扭曲真實的臨床處方行為。他預計,醫療機構反腐中涉及的關聯企業將成為反腐的下一站。
不能讓絕大多數醫生醫藥代表污名化
對于李森等靠近醫藥代表的人,他們看到巨大金額和桃色細節的反腐案例,心情是復雜的。一方面,他們也覺得“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有些報道中同行“走偏門”的辦法自己之前都沒有聽說過;但另一方面,他們被評論區的惡意困擾。
在醫藥代表這一行待了十多年的劉洋認為目前的輿論認知存在偏差,“假設100個醫生或者100個醫療代表里有99個都是好的,但只要有1個不好的被廣泛報道,大家都認為所有或大多數人都是不好的?!崩钌舶l現“很多網友會非黑即白地討論一些事”。
涂宏鋼也不希望看到這種情緒擴散開來,他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不應該妖魔化醫藥代表和污名化學術會議!》,被很多圈內人轉發。在這篇文章中,涂宏鋼提出了三點,一是醫藥代表是列入《職業分類大典》的正當職業,二是親身感受多數醫藥代表都是正直、謙虛好學的,三是學術會議由企業贊助在全世界通行,符合行業規則。
他覺得藥企與醫務人員的正常交流非常有必要,不是所有學術會議都是利益輸送,醫藥代表也不是洪水猛獸。這些交流不只是藥企需要推銷產品,醫學在不斷發展創新,醫務人員需要了解如今有哪些新藥、新儀器出現,能對患者的治療帶來哪些改變。這就需要有與藥企交流的機會。另一方面,很多醫藥創新也需要從臨床實踐里尋找方向、靈感。
醫藥代表是舶來品,在海外已有40多年歷史,總體來說是一份高尚而體面的職業,它的核心任務是“傳遞藥品信息、收集臨床反饋”,是連接醫生、醫院和制藥企業的重要紐帶。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蔡忠軍曾形象地比喻說:“醫生是戰士,藥品是武器,醫藥代表就是解釋、說明、宣傳、推廣甚至協助你使用武器的人。
《檢察風云》2017年第18期一篇文章寫道,據統計,美國臨床醫生新藥知識的73%來源于醫藥代表的講解,醫藥代表要對藥品使用中出現的意外情況及時進行處理,把醫生用藥的臨床狀況,如藥物的不良反應信息和治療范圍的變化等反應給藥企,然后組織一些學術研討會,讓醫學專家對藥品進行鑒定,并提出改良建議。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收到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中,90%以上是通過醫藥代表收集來的。
在我國,“醫藥代表”在競爭中慢慢有了變化,與之對等的標簽都是“低端、暴利、隱秘”等負面詞語,久而久之,大眾對醫生也產生“收紅包、吃回扣”的聯想,對醫藥代表和醫生群體之間的正常互動有了“商業賄賂”的刻板印象。
但最開始時,它并不是這樣,現在人們腦海中的醫生“腐敗”畫像也不是真實情況。涂宏鋼說起一個例子,上世紀外資藥企醫藥代表曾因專業、淵博,受到國內醫院拉橫幅歡迎的禮遇,而如今醫院到處貼著“禁止醫藥代表入內”的標語,甚至有些還附上“背著雙肩包”等形象描述的具體字眼。
劉洋觀察到,7點左右甚至7點之前就到醫院,手術到晚上八九點甚至半夜的外科醫生比比皆是,辛苦級別可謂“超級”,而李森沒有遇過主動暗示要好處的醫生,他覺得醫生“其實挺苦逼的”。
某醫院門診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蘭素英 攝
今年2月,李森因為收入下降辭職,離開待了10多年的醫藥圈。他的收入在一年時間內差不多縮減了30%,沒有網傳的“一年買房”級水平;對于剛走出醫學院的畢業生,醫藥代表這一職業的薪酬吸引力越來越小。
涂宏鋼告訴記者,由于藥品集采和醫保準入等一系列改革推進,國內藥品市場洗牌加劇,醫院藥品銷售額同比下滑,如果偏頭部企業的代表年收入相比之前一些年降幅在30%左右,小企業降得肯定還要多。
他還呼吁,醫學是一個高度依賴技術進步的行業,對患者和醫生來說,好的藥物和器械并不僅僅是個商品,更是醫生的武器,沒有麻醉的進步就沒有現代外科學,沒有胰島素,糖尿病的患者可能會很早產生并發癥和更嚴重的情況。把好的產品信息和學術推廣出去,讓更多的醫生患者知道,并且讓患者獲得好的療效,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通過行政、司法和市場方式多維打擊“壞孩子”
涂宏鋼表示,醫藥反腐是一種糾偏,很可能是為了更好地進行醫改。三明醫改操盤手詹積富曾經表述過,醫改順利的關鍵之一是要反腐。
而這一過程可能要持續幾十年的時間。以全球醫療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美國為例,其對醫療領域商業賄賂的規制,可追溯到1972年制定的《醫療反回扣法》,但2000年以來,美國醫療領域的商業賄賂現象愈演愈烈。2011年通過的奧巴馬醫保法案里的《醫生薪酬陽光法案》(the physician payment sunshine act),規定了醫藥企業與醫生、教學醫院的經濟往來必須每年都做公開。
現在,美國的聯邦醫療保險與聯邦醫療補助計劃服務中心(cms)的網站上可以查找到任何一家藥企與任何一位醫生的財務關聯。2022年美國的藥企支付給執業醫生的一般費用(包括餐飲、勞務、旅行住宿、資訊等多種)共計24.8億美元。
同時,《醫療反回扣法》為違法者設立了極高的違法成本(違法者可被施以最高2.5萬美元和(或者)不超過五年有期徒刑的刑事處罰);現有的法律中的《反欺騙政府法》則能“策反”一些醫藥企業的銷售代表成為“告密者”,舉報自己公司的違法行為。因此,大多手握高薪的美國醫生視賄賂如洪水猛獸,不想因為一點好處丟了工作。
而頂層設計優化也是本輪醫藥反腐的關鍵一環。經濟觀察報獲取的一份時間安排顯示,這一年的整治工作,2023年7月底前是自查自糾階段,寬大處理主動說明問題、主動投案的人員;此后十個月集中整治;2024年6月總結整改,屆時將會出臺一批制度文件或修改相關法律法規。
實際上,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今年7月2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草案加大對行賄犯罪懲治力度,增加懲治民營企業內部人員腐敗相關犯罪的條款。
在加大對行賄犯罪懲治力度方面,草案增加規定,對多次行賄、向多人行賄,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等六類情形從重處罰。同時,調整行賄罪的起刑點和刑罰檔次,與受賄罪相銜接。
實踐中,單位行賄案件較多,與個人行賄相比法定刑相差懸殊。一些行賄人以單位名義行賄,規避處罰,導致案件處理不平衡,懲處力度不足。為此,草案將單位行賄罪刑罰由原來最高判處五年有期徒刑的一檔刑罰,修改為兩檔刑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和“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涂宏鋼預測,近期密集出臺的醫藥反腐政策,將給整個行業帶來巨變,整個行業短期內在承壓,也可能帶來巨大的陣痛。比如導致一批違規競爭的醫藥企業死亡,醫院及其領導將優勝劣汰,會形成常態化的監督機制。對于整個醫藥行業,會減少中間環節,減少代理商,減少摩擦和流動成本,“活下來的企業都會受益”。
具體來說,一個個處罰是靴子落地的過程,落地之后預期也就明確了。隨著監管壓力的持續,一大批除了商業賄賂之外、沒有任何別的辦法的制藥企業,會在公平市場競爭情況下自然消亡。
反過來看,對規模藥械企業構成實質性利好,也會促進市場集中,再通過行政、司法和市場的方式多維打擊“壞孩子”,也希望把一些被迫跟隨的“壞孩子”,最終變成“好孩子”。
這又將牽動千萬醫藥代表的職業走向。“反腐這一年,我判斷醫藥代表的數量怎么也得減少30%,短期陣痛的時候,收入會降一點或持平,但長期肯定會漲,職業門檻也會提升?!蓖亢赇撜f。
記者|金喆 林姿辰
編輯|陳俊杰 盧祥勇 杜恒峰校對|劉思琦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