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07 15:58:36
◎因未對部分貿易業務的收入確認進行恰當的會計處理,導致2022年前三季度定期報告相關財務數據披露不準確,華立股份及時任公司財務總監盧旭球日前被上交所予以監管警示。目前,公司實控人譚洪汝正籌劃股份轉讓事宜,且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
每經記者 吳澤鵬 每經編輯 文多
因未對部分貿易業務的收入確認進行恰當的會計處理,導致2022年前三季度定期報告相關財務數據披露不準確,影響投資者的合理預期,華立股份(SH603038,股價10.24元,市值21.16億元)及時任公司財務總監盧旭球日前被上交所予以監管警示。
根據公告,更正后,華立股份去年第一季度調減營業收入1690.72萬元,半年報調減營業收入8416.75萬元,三季報調減營業收入1.09億元。另據2022年年報,華立股份去年全年實現營收7.73億元,同比下滑了33.33%。
另一方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今年半年報披露時,盧旭球是華立股份除實控人夫婦(譚洪汝、謝劭莊)外的第三大單一股東。根據公告,譚洪汝正籌劃股份轉讓事宜,且可能導致控制權變更。
根據上交所下發的監管警示函,2022年,華立股份部分貿易業務的交貨模式改為由公司委托供應商直接向客戶交貨,公司在向客戶交貨前短暫性取得貨物控制權,公司初步判斷在該業務中公司因承擔了轉讓商品的主要責任及擁有自主定價權,因此在財務賬務處理中采用了總額法確認收入。但在2022年審計期間,經實質重判后將2022年度上述委托貿易業務的收入確認方法由總額法調整為凈額法,因此對2022年一季報、2022年半年報、2022年三季報進行會計差錯更正。
其中,2022年第一季度調減營業收入1690.72萬元,占更正后營業收入的9.28%;2022年半年報調減營業收入8416.75萬元,占更正后營業收入的21.25%;2022年三季報調減營業收入1.09億元,占更正后營業收入的18.57%。
“鑒于上述違規影響公司季報、半年報等財務信息披露準確性,但不涉及經審計的年度報告信息披露,對此可酌情予以考慮”,上交所監管警示函中如是提及,因此對華立股份及時任財務總監盧旭球予以監管警示。
2022年,華立股份實現營業收入7.73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065.79萬元,同比分別下滑33.33%、50.64%。
另一方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盧旭球是華立股份除實控人夫婦(譚洪汝、謝劭莊)外的第三大單一股東。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盧旭球持有華立股份1000萬股,持股比例4.84%。譚洪汝、謝劭莊的持股數量分別是7574.87萬股、1091.04萬股,持股比例分別是36.65%、5.28%。
圖片來源:公告截圖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去年上半年,上述三人均發生減持行為。根據華立股份2022年半年度報告,譚洪汝、謝劭莊以及盧旭球去年上半年分別減持了350.53萬股、72萬股以及129.91萬股。此后,公司沒有再披露新的減持。
華立股份自我定位為“定制·精裝材料服務商”,主營產品是封邊條、飾面板等。不久前,華立股份發布了2023年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約3.65億元,同比再次下滑,降幅7.97%。
控股股東雖然在近一年來都沒有減持,但已有了退出的打算。今年8月初,華立股份公告,譚洪汝正籌劃股份轉讓事宜,有可能導致控制權變更。具體內容是,譚洪汝與安徽洪典資本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安徽洪典資本)簽署了股份轉讓框架協議及相關補充協議。譚洪汝擬向安徽洪典資本轉讓其持有的公司5166.87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5%。同時,譚洪汝還承諾本次交易股份過戶完成后,譚洪汝及其一致行動人將放棄剩余持有的16.93%公司股份的表決權。
9月7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華立股份工作人員了解到,上述事項目前仍在盡職調查中。
在計劃出讓控制權的同時,8月24日,華立股份發布公告,宣布決定終止實施募投項目并將剩余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兩年前,華立股份向4名交易對象定增募得2.5億元,其中1.68億元主要投向湖北生產基地建設,另有72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但截至今年8月底,補充流動資金部分已實施完畢,而投向生產基地項目的金額只有3861.33萬元。
華立股份在終止募投項目的公告中表示,因前期外部特定環境影響,湖北募投項目整體實施進度不及預期,導致募集資金閑置時間較長,影響使用效率。同時,公司近年來籌建的廣東佛山生產基地、廣東東莞宏源智造園及安徽蕪湖精裝產業園基建項目均使用了銀行融資,且佛山及東莞項目的固定資產專項借款已進入還款期,預計公司營運資金需求將進一步增長。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