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0 20:53:12
◎實際上,百濟神州的遭遇不是個例。在此之前,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曾被合作方禮來“退貨”,基石藥業的PD-L1藥物舒格利單抗被海外合作方EQRx“拋棄”。
◎資深業內人士接受記者采訪表示,近兩年,全球TOP10藥企中,諾華管線調整最大,今年一季度就削減了10%非核心管線,以至于腫瘤管線比較單薄,失去與PD-1聯用的場景,所以放棄替雷利珠單抗也在情理之中。
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梁梟
國產PD-1藥物的“出海”之路又遇坎坷。9月19日晚間,百濟神州(688235.SH,股價138.9元,市值1909.64億元)宣布,已與諾華制藥集團(以下簡稱諾華)簽訂了終止合作協議,即諾華退還PD-1藥物替雷利珠單抗在美國、歐盟成員國等國家/地區的全球化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益。
9月20日,諾華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來聲明表示,自雙方于2021年1月達成協議以來,PD-1抑制劑的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基于此,諾華重新評估了在該領域的戰略,決定終止該協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替雷利珠單抗不是首款被海外巨頭“退貨”的國產PD-1藥物。醫藥行業資深人士“阿基米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創新藥要獨立走向國際舞臺,做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是必由之路。
作為腫瘤免疫治療的代表性產品,PD-(L)1市場競爭一直相當激烈。今年上半年,百濟神州替雷利珠單抗實現銷售額18.36億元,同比增長46.76%,領跑其它同類產品。
海外市場方面,替雷利珠單抗進度也處于第一梯隊。9月19日,百濟神州宣布替雷利珠單抗作為單藥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含鉑化療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轉移性ESCC的成人患者的適應癥,已在歐盟獲批上市,成為首款“出海”成功的國產PD-1藥物。另外,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受理替雷利珠單抗用于一線治療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復發或轉移性的ESCC患者的適應癥上市申請。
然而,這款在中國市場表現最亮眼的PD-1藥物,卻被跨國巨頭“退貨”了。諾華在聲明中表示,諾華重新評估了在該領域的戰略,決定終止該協議。諾華和百濟神州一致同意終止替雷利珠單抗的合作和許可協議。
隨著協議終止,百濟神州將重新獲得替雷利珠單抗的所有開發和商業化權利,諾華將負責替雷利珠單抗的生產。諾華和百濟神州致力于共同制定過渡期計劃,確保替雷利珠單抗的監管申請能夠按計劃繼續進行,并確保各項活動的順利交接。此外,百濟神州將為諾華正在進行的替雷利珠單抗臨床試驗提供供應鏈方面的支持。
諾華還提到:“這一決定將為諾華提供更大的靈活性,以開發其獨特的、具有潛在突破性的藥物管線,特別是在已有PD-1治療藥物獲批我們所需適應癥的市場,這可以支持我們創新的免疫腫瘤聯合項目的開發。”
“阿基米德”接受記者采訪表示,近兩年,全球TOP10藥企中,諾華管線調整最大,今年一季度就削減了10%非核心管線,以至于腫瘤管線比較單薄,失去與PD-1聯用的場景,所以放棄替雷利珠單抗也在情理之中。
實際上,百濟神州的遭遇不是個例。在此之前,信達生物(01801.HK,股價38.4港元,市值618.39億港元)的信迪利單抗曾被合作方禮來“退貨”,基石藥業(02616.HK,股價1.98港元,市值25.42億港元)的PD-L1藥物舒格利單抗被海外合作方EQRx“拋棄”。
“阿基米德”表示,這類事件對管線單一的biotech是致命打擊,但百濟是多管線的平臺型架構,具有較強的容錯率。隨著百濟神州從2024年起,每年推出10個差異化新分子實體,發展的格局就已經打開了。
百濟神州方面在媒體交流會上表示,替雷利珠單抗在全球的商業化開發,仍不排除跟其他公司合作的可能。隨著百濟神州出海,預計市場會進一步擴大。針對商業化在歐洲的策略和計劃,團隊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中,具體的細節將在后續的分享會上公布。
對于創新藥企業來說,在國內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走出去是轉化業績的最好方式。以PD-1為例,同類藥物帕博利珠單抗(“K藥”)今年上半年賣出120.65億美元,另一款產品“O藥”收入為43.47億美元,海外市場的想象空間讓中國企業躍躍欲試。
“我們現在出海的路肯定會有很多挑戰,但是這些挑戰對我們來講,都是需要經歷的,整個PD-1全球市場容量還是非常大的。”百濟神州總裁、首席運營官兼中國區總經理吳曉濱說,對于百濟而言,500億美元的1%就是5億,如果2%的話,就是10億美元,只有2%的市場份額,就非常厲害了。這個市場容量的機遇非常大。
阿基米德表示,盡管K藥非常強勢,PD-1在美上市對中國藥企主要是邊際突破,即使分得一個很小的份額,銷售額都有可能超國內銷售額,而且實體瘤銷售渠道建立起來后有利于后續產品出海。
目前創新藥出海主要包括兩種方式,一是采用對外權益許可(License out)形式,與海外藥企合作,降低新藥研發風險,還可以借助海外藥企的銷售網絡,幫助國產創新藥快速打入國際市場。另一種是自主出海形式,企業在海外開展臨床試驗進行申報上市。
第一種“借船出海”是主流方式。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已有超過20款國產創新藥實現了License-out,已披露總金額達143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
第二種的最大難點在于產品要有多區域的臨床數據,尤其是歐美人種的數據。此前幾個創新藥產品出海受挫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臨床數據難以令FDA信服。阿基米德表示,PD-1出海難在需要做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耗時耗錢,替雷利珠單抗在獲得歐盟批準后,后續獲得FDA批準的概率增加。
“阿基米德”也談到,做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是創新藥出海的必由之路,但如果是與現有標準療法“頭對頭”,成本太高,國內沒有幾個藥企能夠承擔。
注: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一種于T細胞及pro-B細胞上表達的免疫檢查點受體,可結合兩種配體PD-L1及PD-L2。PD-1是一種細胞表面受體,通過防止T細胞活化向調節免疫系統對人體細胞的反應。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gic1037824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