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6 22:33:42
每經記者 包晶晶 每經編輯 魏文藝
近兩三年間,房地產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調整,房地產市場供需關系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格局。新形勢下,這個10萬億級的巨量市場如何重回正軌?房地產企業風險是否已經出清?行業短期企穩之后又將走向何方?
9月25日,在深圳舉行的2023第十三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中國指數研究院重磅發布《2023房地產行業發展趨勢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從政策研究、風險化解、市場研判和趨勢分析四大維度全面剖析行業,并研判行業未來發展。
中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指控股CEO(首席執行官)黃瑜現場解讀《白皮書》時表示,“房地產行業仍然是十萬億級的大市場,只不過核心城市的聚集效應將更明顯。房企要抓住政策窗口期加速銷售回款、優化投資積極換倉,并且盤活存量,挖掘保租房的市場有機會,將存量非住宅改為保租房,爭取納保。在此過程中要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中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指控股CEO黃瑜現場解讀《2023房地產行業發展趨勢白皮書》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核心城市或迎“金九銀十”行情
房地產市場的復蘇之路充滿曲折,隨著疫情影響消退,2023年房地產市場在積壓需求集中釋放后,呈現出先揚后抑、逐步探底的降溫態勢。行業持續低迷以及風險的積聚無疑對整個宏觀經濟、金融系統的穩定均帶來了不利影響,穩定房地產市場對于穩定宏觀經濟大盤至關重要。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為房地產行業定調,明確提出“要切實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多部委7月底以來從優化需求端購房政策、支持房企融資、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推進城中村改造等方面頻繁表態和落地具體舉措,釋放積極信號,也為各地優化樓市政策打開了空間。
《白皮書》指出,8月底出臺的房地產政策主要有三個核心:一是全面執行首套住房“認房不認貸”政策;二是明確下調首套、二套首付比例下限至20%和30%,下調二套房貸利率下限至5年期以上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20基點;三是降低存量首套房貸利率。其中,首套房“認房不認貸”本質是提高核心城市居民杠桿率,讓仍具備加杠桿能力的居民加杠桿,推動信貸需求恢復。
中央定調之后,各地政策出臺頻次有所加快,政策支持力度增強。北上廣深等30余省市落實首套房“認房不認貸”,南京、濟南、青島、鄭州、沈陽等多地相繼取消限購限售政策;同時各地多個城市出臺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公積金首付比例、提取公積金用于支付首付款、支持“商轉公”貸款、異地公積金購房等政策。
北京上海市場情緒快速提升,熱度明顯高于其他城市,根據中指監測,部分項目在政策出臺后第一個周末的銷售量趕超8月全月銷售量。二手住宅方面,8月重點城市市場活躍度繼續回落,多城市“認房不認貸”落地后,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數環比下降7.8%,同比增長6.6%,絕對規模仍處在今年2月以來周度低位。
《白皮書》預測,核心城市或將迎“金九銀十”行情,若一線城市限購等政策不松動,預計待積壓的購房需求釋放后,銷售市場或重新進入平靜期。從全國市場來看,當前優化政策落地對全國市場的帶動效果尚未明顯顯現,三四線城市在市場預期漸穩之下,以價換量或帶動需求釋放,價格短期或延續下跌態勢。
出險房企應盡快恢復經營常態
2023年,房企風險出清加快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
疊加經濟下行、銷售下滑、融資困難,民企債券違約頻發?!栋灼方y計,自2020年以來債務違約房企有68家。雖然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政策有所放松,但融資開閘仍僅限于優質房企及白名單房企,整體行業融資面仍然處于筑底階段。8月底監管部門密集出臺的政策利好,或將改善房企的現金流狀況,使得新增房企違約風險稍有降低。
但與此同時,房企也通過債務展期、以資抵債和債轉股等實現債務重組,積極自救。此外,部分企業通過逆向混改等形式化解風險?!栋灼分赋?,對于出險房企而言,通過債務重組獲取寶貴時間后,仍需盡快恢復正常經營狀態,改善經營現狀,回歸正軌。
在政策支持下,出險房企可以通過引入資方復工復產、加快銷售促進回款以及盡快恢復組織機能,有效應對債務危機,逐步恢復經營。
如融創中國,去年在天津、重慶、哈爾濱、沈陽、濟南等20個城市的近70個項目,已經獲批總數超百億元的紓困基金;2023年4月,佳兆業深圳“天宸”項目在政府的指導下,引入國企深圳市福田安城投資運營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合作。
新房銷售面積進入見頂回落階段
隨著人口、城鎮化水平等支撐住房需求釋放的動能逐漸減弱,近年來,市場供求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新房銷售面積也已進入見頂后的回落階段。
黃瑜指出,“首先,我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已從不足20平方米提升至接近40平方米,2020年城鎮家庭戶套戶比已超1套,人均超一間房,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已得到滿足;第二,人口規模紅利接近尾聲,城鎮化放緩;第三,居民杠桿率已較高,2022年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為61.9%(2008年僅為17.9%),接近發達經濟體平均水平,未來進一步加杠桿空間有限。”
在此背景下,地區分化進一步顯現,優勢地區市場仍有拓展空間,改善性住房需求成為市場關鍵支撐。
以成都、西安、鄭州、杭州等城市為例,2010~2020年人口增量超200萬,2022年這些城市人口集聚能力進一步顯現,其中長沙、杭州、合肥人口增量位居全國前三,人口增加對房地產市場形成較強支撐。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過去人口增長較快,2022年受多重因素影響,人口均下降,但一線城市人口規模大,短期人口減少并不改變房地產市場中長期發展潛力,住房需求具備較大空間。
《白皮書》預測,未來3~5年內每年新房銷售面積仍將維持一定規模,但難以突破2021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7.9億平方米、住宅銷售面積15.7億平方米的高點,市場將呈現總量回落、城市分化、需求分化的特征,未來兩年商品住宅年均銷售規?;蛟?1億~12億平方米左右。
2023年仍是“保交樓”關鍵節點
《白皮書》指出,2023年仍是“保交樓”的關鍵節點。
在相關舉措不斷落實下,全國房屋竣工表現持續改善。2023年1~7月,房地產開發企業施工面積同比下降6.8%,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4.5%,而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竣工面積3840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2795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8%。
在當前市場背景下,交付力成為企業最大的產品力及品牌力。從“保交付”底線到“高質量交付”目標,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探索實踐。2023上半年,有4家企業交付套數超十萬套,12家企業交付套數超五萬套。
2023年,房企重點圍繞產品落地及優化服務兩大環節,搭建完善的全周期交付體系。在新的市場形勢下,“穩”是關鍵、“新”是機遇,未來能夠平穩過渡到“新發展模式”的房企才能始終站在行業前列。
《白皮書》指出,房企既要腳踏實地,把構建安全經營放到企業發展核心重要位置,一切速度和效益都要讓位給安全質量;也要仰望星空,在市場變化中洞察潛力市場機會,結合自身稟賦精細化運營尋求長期發展路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