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8 22:04:41
每經記者 宋欽章 每經編輯 張益銘
中國債券信息網顯示,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發布《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專項債券收益情況的統計》(下稱“報告”)。報告披露,2017—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累計發行專項債券1673.2億元,平均發行期限11.9年,平均發行利率3.58%。從支持領域看,交通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領域項目投入占比分別為33.38%,17.4%,16.69%,占專項債券資金總額的67.47%。
報告指出,2017—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的專項債券帶動社會投資撬動比例為1:5,專項債券發行平均利率(3.58%)低于社會融資成本約4%,在存續期內可節約成本約796億元,有效降低了各級政府融資成本。
區別于地方政府一般債券主要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作為償債資金來源,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含經省級政府批準自辦債券發行的計劃單列市政府)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發行的、約定一定期限內以公益性項目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收入還本付息的政府債券。實踐來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基本以土地儲備、棚戶區改造、收費公路等公益性領域的投資為主。
報告披露,2017—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累計發行專項債券1673.2億元,平均發行期限11.9年,平均發行利率3.58%。
從支持領域看,內蒙古自治區專項債券的項目支持領域不斷擴大,由2017—2018年主要支持土地儲備、收費公路和棚戶區改造3個領域到2019年的9個領域,并于2022年擴大到11個領域,基本覆蓋自治區“五大任務”(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建設內容。其中,交通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領域項目投入占比分別為33.38%,17.4%,16.69%,占專項債券資金總額的67.47%。
報告還披露,2017—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的專項債券帶動社會投資撬動比例為1:5,專項債券發行平均利率(3.58%)低于社會融資成本約4%,在存續期內可節約成本約796億元,有效降低了各級政府融資成本。
每經記者注意到,內蒙古自治區發布的《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中披露,2022年全年累計發行新增和結存專項債278億元,支持334個項目,總投資2611.3億元。按此計算,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專項債券的投資拉動倍數約為9.4倍。
對于專項債券而言,償債資金來源是公益性項目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專項收入。因此,項目收益能否覆蓋專項債券本息至關重要。
聚焦項目實施情況,報告分析,農林水利、能源、社會事業領域項目整體收益實現情況相對較好,其余領域如生態環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倉儲物流基礎設施等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偏差較大。具體項目看,水利、鐵路、煤炭設施儲備、供氣領域整體收益實現情況較好;城市軌道交通、機場、養老托育、供熱、城鎮垃圾處理等項目收益實際與預期偏差較大。
分地區看,滿洲里市、興安盟、通遼市收益優勢明顯,實際年化收益率較好;巴彥淖爾市、包頭市、二連浩特市、赤峰市、鄂爾多斯市、錫林郭勒盟次之;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烏海市、阿拉善盟、呼倫貝爾市較弱,實際年化收益率較弱,項目整體經營收不抵支。
報告還在“相關工作建議”部分指出,應加強項目審核,提高項目儲備質量。加強項目收益可行性和可批性審核,防范項目過度“包裝”,建立分地區、分領域的資金分配機制,對于收益實現不好的地區和項目領域,可適當采取少支持或不支持的原則分配,對于收益實現好的地區和項目領域,適當予以傾斜。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還建議探索以盟市為單位建立專項債券償債備付金制度,將專項債券項目收益定期進行歸集,打捆使用收益資金,保障償債資金流動性。充分運用展期、降息政策工具,以時間換空間,緩解存量債務償債壓力。
每經記者注意到,“政府償債備付金制度”并非首次提出。2021年4月13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國發〔2021〕5號)中即指出,“鼓勵地方結合項目償債收入情況,建立政府償債備付金制度”。此后,“政府償債備付金制度”也在多個地方政府相關文件中出現,如河南省政府在《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到“研究建立政府償債備付金制度”;江蘇省在《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也提到“要結合項目償債收入情況,建立政府償債備付金制度,債務負擔較重地區要保持合理備付規模”。
中國地方政府債券信息公開平臺顯示,2022年末內蒙古自治區專項債券余額為2755億元,比上年末新增229億元。而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披露的2022年全區政府性基金收入為407.7億元,比上年減少約97億元。
據當地媒體報道,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下達內蒙古自治區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735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266億元(含外貸額度8.93億元)、專項債務限額469億元。新增限額735億元中,有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20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已得到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查批準;去年底財政部提前下達206億元,已得到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審查批準。剩余329億元需列入本次自治區本級預算調整方案,其中自治區本級留用141.5億元(包含一般債券66.3億元、專項債券75.2億元),轉貸盟市187.5億元(包含一般債券38.7億元、專項債券148.8億元)。
專項債券評級方面,中債資信發布的《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專項債券2022年跟蹤評級》顯示,內蒙古自治區該次公開發行債券的信用等級均被評定為AAA。
中債資信認為,經濟實力方面,內蒙古自治區煤炭、稀土等資源豐富,跟蹤期內經濟持續平穩恢復,但區域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經濟對煤炭等資源性產業依賴程度較高,區域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支柱產業結構,近年來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增速有所下滑,居于全國各省市中下游水平。
財政實力方面,跟蹤期內,內蒙古自治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厣皇車型恋爻鲎屖杖胂禄挠绊?,202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較上年有所下降,且整體規模一般;未來受益于區域經濟發展和中央的大力支持,內蒙古自治區財政收入將保持穩定。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