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09 17:59:44
每經編輯 趙博淵
成都在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加速構建以成都為主樞紐,西進歐洲、北上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亞蓉歐陸海聯運戰略大通道。成都國際班列憑借“絲路使者”的身份,逐步實現國際影響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穩步提升,不斷增強成都國際門戶樞紐功能,積極服務國家開放大局和四川區域經濟發展,為四川對外開放架起通往世界的“快車道”。
成都市青白江區
(一)暢通途 建強國際大通道
2013年4月26日,首趟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從位于成都青白江區的成都國際鐵路港出發,在推開四川面向歐洲的西向開放大門的同時,也結束了四川大宗貨物出口只能走海運的歷史。首趟班列沿著寶成線一路前行,經過陜西、甘肅,從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最終順利抵達波蘭羅茲。這是從成都始發的蓉歐快鐵首次沿著“一帶一路”馳騁。
2016年6月8日,中國鐵路正式啟用“中歐班列”統一品牌,成都、重慶、鄭州、武漢、長沙、蘇州、東莞、義烏8個城市同時舉行了中歐班列發車儀式。10余天后,由成都始發的列車率先抵達波蘭首都華沙。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演變,成都形成了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主,中老、中越鐵路通道為輔,南沙、黃浦等港口多點進出境的南向國際多式聯運網絡,同時推動中歐班列與中老、中越班列的聯程運輸。去年8月,成都國際鐵路港打通俄羅斯至東南亞跨境通道,實現俄羅斯北線回程首次接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跨洲際鐵海聯運班列。
(二)促發展 構筑產業新高地
近年來,伴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推進,成渝兩地自貿試驗區的協同開放、創新合作越來越密切。以班列合作引領高質量發展,2020年成渝兩地在全國首創中歐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共享,聯合打造成渝中歐班列品牌,于2021年1月1日同時發出第一趟列車。如今,中歐班列(成渝)年開行量突破4000列,成為全國運輸貨值最大、輻射范圍最廣、產業帶動最強的中歐班列品牌。
依托班列規模優勢,成渝兩地在統一品牌、定價機制、整合資源、提升服務、降低成本等方面開展了多層次深度合作,實現價格、規模、政策“三協同”及境外線路和倉儲等資源信息共享,更好地發揮國際樞紐通道的規模效應和對產業、貿易的集成帶動效應,進一步擴大成渝兩地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影響力。
隨著國際品牌效應不斷彰顯,繁榮于成都國際班列運行中的產業,具有明顯的“高新特優”屬性。在國際供應鏈、國際貿易、臨港智能制造三大主導產業上,成都持續推進建圈強鏈,依托功能齊備的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大彎貨站,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進一步支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都市圈以及周邊區市縣進出口貿易和開放合作創造新機遇。
其中,成都青白江區以“樞紐+網絡”合作模式調動區域之間的協同性,與德陽、眉山等15個市州協同建設集疏運體系,定制化開行國際班列,先后開行內江隆昌跨境電商、攀枝花水果、樂山夾江茶葉等專列,帶動蒲江的獼猴桃、溫江的苗木花卉、眉山的竹藝和泡菜以及甘孜州九龍縣的香菇等川內特色農產品出口到歐洲及東盟各地。
(三)謀創新 打造開放新標桿
于開放中謀發展,于探索中謀創新。今年不僅是成都國際班列開行10年之期,也是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掛牌6周年之際。青白江作為全國唯一依托鐵路港而設立的自貿試驗區,多項改革舉措走在全國前列,多式聯運“一單制”就是其中之一。
多式聯運“一單制”指的是“一個承運單位、一次結算、一張單證”的全程多式聯運模式,它能夠避免傳統運輸模式的單證流轉和繁瑣手續。截至目前,成都國際陸港運營有限公司已累計簽發提單12000余單,涉及金額超7億元。
圍繞“一帶一路”硬件設施互聯互通、軟件規則標準統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以“一單制”改革為切口,以一體化的單證體系建設、豐富的“一單制”物流、金融實踐探索,為商務部等國家部委在國際層面推動多式聯運可轉讓單證規則體系建設提供了實踐樣本。
十年來,成都中歐班列助力成都從“內陸腹地”向“對外開放高地”轉變。截至目前,成都國際班列累計開行量達2.3萬列,輻射境外103個城市、境內30個城市,初步建立起以成都為主樞紐,西至歐洲、北至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國際班列線路網絡和陸海貨運配送體系。以西向中歐班列為代表,連續10年不間斷運行,累計開行量突破1.1萬列,累計服務全國1.5萬家企業,綜合指標保持全國領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