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11 13:52:47
“無論是游戲、科幻還是科技,它們都是人類文明的體現,是我們理解和促進世界進步的手段?!?/p>
每經記者 溫夢華 每經編輯 劉艷美
10月18日至22日,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將在成都舉辦。大會開幕前夕,紅星新聞、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發起“幻響未來,全球追光”大型融媒體采訪報道。當科幻想象中“玩游戲能治病”的場景成為現實,當游戲、醫療遇到科幻、科技,又將打開怎樣的新世界大門?
“游戲+醫療”體驗
圖片來源:本組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熙熙攘攘的游戲展臺中,一位體驗者頭戴VR眼鏡,置身沉浸式游戲場景中,與旁邊身穿白大褂的“老師”面對面交流著。這不是一款簡單的游戲體驗,而是一款特殊的“電子處方藥”——為孤獨癥患兒提供的康復訓練《AI星河》。
幾個月前,在一年一度的游戲產業盛會ChinaJoy上,“游戲+醫療”正成為游戲公司的新展示,布局數字醫療也成為眾多游戲公司的新趨勢。
例如騰訊嘗試運用游戲數字化防治阿爾茨海默癥;三七互娛上線面向心智障礙群體的《星星生活樂園》;世紀華通孵化企業研發的《注意力強化訓練軟件》則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
“在科學技術‘助攻’下,修改動物的記憶、情感,以及植入虛假的視覺、聽覺、觸覺體驗等已在實驗室動物身上實現了。”世紀華通孵化的生態企業數藥智能腦科學專家馮尚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稱“NBD”)采訪時表示,數字醫藥通過與腦機接口、AI技術的結合,有望改變精神疾病的診療模式。
世紀華通孵化的生態企業數藥智能腦科學專家馮尚
在世紀華通董事長兼CEO王佶看來,“無論是游戲、科幻還是科技,它們都是人類文明的體現,是我們理解和促進世界進步的手段。它們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息息相關,反映出人類的需求、愿望和價值觀,推動我們向前發展。”
世紀華通董事長兼CEO王佶
當醫療遇上游戲,被貼上“電子處方”的一款款游戲成為自閉癥、多動癥、抑郁癥患者的“醫生”。技術催生創新,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的快速迭代發展,為數字醫療提供了豐沃土壤,也為傳統醫療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在馮尚看來,通過與腦機接口、AI技術的結合,數字醫療有望改變未來精神疾病的診療模式。
NBD:當下數字醫療、數字器官、腦機融合等新興領域持續創新,如何看待該領域的發展?
馮尚:數字醫療是近年來出現的新領域,它為許多精神類疾病提供了新興治療選擇。我們通過大量臨床試驗驗證,這些數字療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它會產生大量客觀數據,用于更精準的并行評估,通過與腦機接口、AI技術結合,實現傳統醫學無法實現的一些功能。
最近幾年腦機接口技術也實現了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的很重大突破。比如通過解碼大腦的活動信息,實現快速打字和語音重現的技術有了很大進步,從實驗室真正進入醫院,造福患者。同時,侵入式腦機接口的高通量柔性電極技術也有非常好的發展,為之后腦機接口更強大的功能提供了技術保障,也為未來人類生活帶來更好的變化。
王佶:數字醫藥、腦機融合等都是時代發展下的產物,它依托AI、大數據、云計算、VR等眾多熱門技術,同時還需要神經科學、醫藥等相關學科的支撐。
我們孵化的生態企業數藥智能研發的用于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兒童(6-12歲)的輔助治療和康復訓練數字藥物——《注意力強化訓練軟件》,結合了大量腦科學、神經學相關理論,使用AI、VR等技術手段,以功能游戲的形態呈現,對改善患者的注意力功能有很大幫助。
《注意力強化訓練軟件》
NBD:對于科技輔助之下的數字醫藥或數字療法,市場接受度和反饋如何?
馮尚:我們之前研發了一款針對兒童多動癥的數字藥物,它是一個針對注意力功能缺陷的訓練軟件。我們做了三個批次的臨床試驗,ADHD患兒拿著注意力訓練軟件回家訓練一個月,之后再回到醫院測試相同的臨床指標。我們發現ADHD臨床指標的數據有顯著改善。另外在浙江大學雙腦中心進行的腦電研究表明,在使用注意力訓練軟件一段時間后,被試內側前額葉的注意力相關腦電指標明顯上升。這說明,基于軟件的訓練方式確實能夠帶來大腦生理的一些改變。
伊恩·班克斯曾在其太空旅行小說《文明》系列提到一種叫做“神經蕾絲”的人機交互界面,當它被植入后,能夠將人的思想與計算機相聯。很多科幻作品中都有過類似想象,這也正是當下熱議的腦機接口技術渴望實現的目標。正如馮尚所言:“腦機接口技術不僅具備腦科學,更具備顛覆人類社會形態的力量。因為腦科學關注的是人類精神起源最本質的問題。”
NBD: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nlink將啟動首次人體臨床試驗引發關注,這些年腦科學領域經歷了哪些變化?
馮尚:早些時候,我們對大腦的理解比較偏碎片化、孤立化,只研究某些腦區的某些功能,但是這些腦區之間如何聯系,大腦作為一個整體如何發揮它的功能等,在以前我們的思考比較少。最近幾年,隨著技術突飛猛進,腦科學的發展讓科學家從更宏觀復雜的視角去看待大腦活動,對大腦的理解也越來越精細。
在腦機接口領域,由于硬件設備和AI算法的升級換代,科學家也實現了技術上的一些突破,從而有望產生真正的臨床價值。這樣的技術在未來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也能夠為廣大人群提供安全、有效且便捷經濟的健康管理方案。
NBD:未來腦科學領域的發展對于研究人類大腦有哪些價值?
馮尚:雖然目前醫療的發展與過去兩百年相比已經有非常大的進步,但實際我們對人類疾病的了解仍很初步,尤其是在精神病領域。例如多動癥的發病率有6%~10%左右,其實是很高的,但關于它的病因眾說紛紜,還有阿爾茨海默癥的病因等,要形成一個系統性的結論還很困難。隨著數字醫療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從根源上探索這些精神疾病的根源,是腦科學未來要努力攻克的一大方向。
隨著嵌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可以實現一些真正影響人類精神狀態的功能。例如在一個后天盲人的大腦中植入一個電極陣列,通過有規律地刺激初級視覺皮層,患者可以看到特定的字母和數字圖案(比如字母“Z”),這樣的“視覺植入”技術已經實現,只是還處于比較初步的階段,只能植入一些簡單的圖案。
NBD:根據CB Insights數據,腦科學領域的全球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24年突破100億美元,腦科學會成為下一個顛覆性產業嗎?
馮尚:當下,侵入式腦機接口的影響范圍還主要局限在重癥腦疾病患者,而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的算法和應用研究進展可能會在近10~20年對人類生活產生更大影響。同時,非侵入式的便攜式腦機接口設備有望讓腦機接口技術普及化、大眾化,與人們的生活結合更緊密。
整個腦機接口技術更“硬核”的應用在神經外科疾病領域,它在高位截癱或者漸凍癥方面的發展非常值得關注。未來這個領域的技術一旦成熟,它帶來的改變不只是在相關疾病臨床治療領域,更有望通過物理手段改變精神世界,讓《黑客帝國》等科幻影視場景成為可能。
王佶:腦機科學領域的研究和進步使得游戲在醫療中的應用得以擴展,為游戲行業開辟了新的市場領域和更為廣闊的商業機會。同時,“游戲+醫療”可以為游戲行業帶來更多社會價值和影響力,打開更大的價值發揮空間;對從業者而言,也增加了新的研發方向,創造產業新的細分領域。
數字醫療產品
游戲、醫療、科幻、技術,當這些“不相及”的元素相遇,它們相互交織并彼此促進,碰撞出名為“人類文明”的火花。當想象插上科學的翅膀,人類希望做什么,希望成為什么,則為人類社會帶來新思考。王佶認為,科幻是人們對于一種全新生活、體驗的想象,讓人們打破思維框架,勇敢探索未知領域,不斷推動全人類的共同進步。
NBD:越來越多的科幻內容在技術加持下正成為現實,比如元宇宙、AI等,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王佶:我也會主動去關注常見的科幻小說、科幻電影和電視劇以及科幻游戲等。過去,許多人常把虛擬和現實世界做嚴格區分,把在線社交、網絡游戲、網絡購物等所構成的數字生活方式稱為虛擬生態。但在我看來,人是最基本的要素,虛擬和現實只是生活結構的不同面,殊途同歸、難分彼此。比如莫言先生用電腦創作、把小說發表到互聯網上,你會將他歸為傳統作家還是網絡作家?
因此,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物理發現了萬物,而依托數字科技產生的虛擬世界,則是表達萬物的工具之一。未來,使用這一工具會變得更為自然而普遍。今年中國網民的規模已超10億,互聯網普及率超過75%,比十年前翻了一倍還多。那么,如今還比較玄幻的“元宇宙”,會不會就是明天你我生活的必需呢?
NBD:《三體》《流浪地球》爆火引發外界對科幻產業的熱議,“科幻”的價值是什么?
馮尚:我從中學開始就會看科幻作品,比較感興趣的是涉及宇宙大腦等話題的內容,它讓我對腦科學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也影響了我之后的學術研究和職業發展。例如過往的科幻作品中,作家們設想的一些技術和社會形態,也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參考和指引。
科幻作品本身是非常好的科普渠道,能夠激發更多人對科學的興趣,壯大科學研究的隊伍,提升社會整體的科學素養,促進社會的理性與成熟。比如很多人讀了《三體》后,會主動去了解三體問題以及宇宙中各種現象的原理等。
人類醫學目前尚未解決的問題,也可以在科幻作品中得到解決,它實際上映射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希望。比如在技術能夠實現的條件下,人類希望做什么?希望成為什么?這種最本初的愿望為科學的發展制定了方向,也為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指明了道路,為未來長期的科學發展提供了新思考。
王佶:科幻是人們對于一種全新生活、體驗的想象,讓我們能夠打破思維框架,勇敢探索未知領域。它的價值和意義包含了多個維度,比如可以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促進科技的發展進步,同時它的全球化屬性還能夠促進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NBD:如何看待游戲、科幻、科技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的關系?
王佶:我認為它們之前的關系是相互交織并彼此促進。例如游戲雖然是文化藝術創作的內容體現之一,但它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而科幻則提供了對未來美好的想象空間,如游戲的背景、故事發展設計等。
當然,無論是游戲、科幻還是科技,它們都是人類文明的體現,是我們理解和促進世界進步的手段。它們反映出人類的需求、愿望和價值觀,推動我們向前發展。這些元素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息息相關,它們連接著不同文化、種族,不斷推動全人類的共同進步,促進世界和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