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12 16:39:49
◎10月10日晚間,滬光股份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其10月9日、10月10日連續兩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滬光股份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102.03萬元,同比下降1360.64%。
每經記者 趙李南 每經編輯 楊夏
10月10日晚間,滬光股份(605333.SH,股價21.01元,市值91.77億元)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其10月9日、10月10日連續兩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
自八月以來,滬光股份股價節節攀升,從不到13元一度漲至24元。之所以受到市場熱捧,或因為滬光股份身處華為汽車產業鏈中。但其公司基本面表現并不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滬光股份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102.03萬元,同比下降1360.64%。
“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11.16%,毛利率水平偏低、盈利能力相對有限;同時,公司2023年上半年末的資產負債率為68.83%,資產負債率相對較高,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理性投資。”滬光股份稱。
在此前的業績說明會上,還有投資者提及新能源整車線束毛利率是否能做到更高。
近日,除了滬光股份外,眾多其他華為汽車產業鏈概念股也大漲。
10月10日,賽力斯(SH601127,股價66.54元,市值1003億元)也發布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公司股票自2023年8月28日以來,累計漲幅達110.42%,同期申萬汽車指數累計漲幅7.28%,同期上證指數上漲0.36%,公司股票短期漲幅高于同期行業及上證指數,存在市場情緒過熱的風險。
滬光股份在公告中稱,經自查,未發現存在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媒體報道及市場傳聞,也未涉及市場熱點概念。
記者注意到,在滬光股份的股吧中,不少投資者談及的話題都與賽力斯、華為汽車產業鏈有關。
同時,也有多家券商研報對滬光股份表示看好。東吳證券在研報中稱,看好華為汽車產業鏈投資機會,其中華為-賽力斯產業鏈推薦的公司就包括滬光股份。
東吳證券在其研報中稱,滬光股份的重慶工廠專供問界M5/M7/M9高低壓線束,單車價值量大于7000元,營收占比持續提升。
國盛證券在其研報中認為,新能源車需要高壓線束,自動駕駛強化高速等低壓線束需求,整車線束用量及價值提升明顯。滬光股份全面布局高、低壓線束產品,產能儲備充足,有望充分受益行業擴容及國產替代趨勢。
10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滬光股份與賽力斯·新問界M7的合作情況、新能源汽車提供高低壓線束產品技術特點、滬光股份在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產品方面的市場占有率和銷售額等問題向滬光股份發出《采訪函》,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應。
今年上半年,滬光股份實現營業收入約14億元,同比增長2.1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0.4億元。
對于上半年虧損,滬光股份稱,汽車行業受一季度促銷政策切換、市場價格波動影響,汽車終端市場相對疲軟,二季度形勢有所好轉;但整體消費需求依然不足,行業運行仍面臨較大壓力,公司經營亦受到很大影響。具體而言,包括訂單不及預期、單位成本上升;期間費用上升;重慶滬光虧損擴大三個因素所導致。
“全資子公司重慶滬光的主要客戶在2022年第四季度爬坡速度較快,重慶滬光前期投入較大;但年初以來客戶需求下降、訂單不及預期,導致大量生產員工賦閑,人工成本上升;同時,重慶滬光的折舊/攤銷和銷售、管理、研發、財務等費用相對固定、環比2022年下半年變動不大,綜合導致重慶滬光虧損幅度擴大。”滬光股份表示。
在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問及新投建的重慶工廠。滬光股份表示:“公司投資新建的重慶工廠已于2022年二季度逐步投入使用,目前主要為賽力斯提供整車高低壓線束。”
“公司上半年陸續取得了L汽車全新純電平臺高壓線束,X汽車電池包高低壓線束,蔚來·阿爾卑斯高低壓線束,集度汽車Venus低壓線束,上汽大眾途昂NFKSK線束等項目定點。”滬光股份表示。
有投資者提及:“近年來,中國新能源車品牌和銷量增長迅速,同時燃油車只能降價促銷,銷量仍不樂觀,而我公司的主要收入仍來源于以大眾通用等傳統燃油車公司,為此首先請問董事長我公司在新能源領域有沒有拓展新的客戶來應對燃油車下滑。第二,相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整車線束毛利率是否能做到更高?”
滬光股份表示,公司已在新能源領域開拓了賽力斯、蔚來汽車、集度汽車、L汽車、美國T公司等客戶;公司將通過技術創新,新技術、新材料導入,不斷優化公司綜合毛利率。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