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18 08:40:32
每經編輯 馬子卿
10月18日 星期三
10月17日,金融監管總局修訂發布了《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自2023年11月10日起施行。《辦法》調整了機構設立和股東準入條件,落實業務分級管理規定,完善財務公司專項業務準入條件。進一步放寬境外機構入股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準入條件,允許境外非金融機構作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出資人,取消境外金融機構作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出資人的總資產要求;推進簡政放權工作;完善相關行政許可規定等。
點評:對于境外機構入股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新的《辦法》允許境外非金融機構作為出資人,這無疑打破了原有的框架,讓“資本的腳步”更為順暢。我國在積極鼓勵、擁抱全球金融資本的同時,也明確對外表達了對公平競爭的尊重和倡導。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包括首創證券、開源證券、長江證券等在內的10家券商,將參與北交所的做市商測試評估。據悉,本次測試的目的是,評估擬開展北交所做市交易業務的券商技術系統準備情況。在“北交所深改十九條”中,為擴大做市商數量,提升市場流動性,證監會對北交所做市商準入條件進行了下調。業內人士預計,門檻下調后,符合做市商擴容資格的券商將在20家左右。
點評:這次測試的背后,旨在對證監會對北交所做市商準入條件進行下調的推進實施監測和評估。也就是說,這一判斷,既不是出于隨性,也不是出于肆意。而是為了廣泛擴大做市商數量,從而提升市場流動性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券商們扮演的角色,無疑是主動和積極的,他們投入其中的心血和力量,將直接關乎市場流動性的提升,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的繁榮。
10月1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公司發布的首批聚焦股份回購的指數正式上線。這4條指數分別是上證回購指數、中證回購指數、中證回購價值策略指數及中證回購質量策略指數。
4條指數均聚焦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各指數定位和編制方法有所差異,以中證回購質量策略指數為例,是從滬深市場中選取盈利能力較強、成長性較好、回購比例較高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
點評:首批股份回購指數的上線,對市場、對投資者,是一個明晰的指引,是一個信號的釋放。這個信號有助于投資者對回購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對回購的價值有更準確的評估。這種理解和評估,不僅關乎投資者自身的投資決策,也關乎股市的整個生態。
近期多個地方陸續對外披露了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計劃。截至10月16日,17個地方已發、待發的特殊再融資債券規模已達到7262億,市場預計本輪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將超萬億。發債材料顯示,當前發行的特殊再融資債用途為“償還存量債務”。
記者從多位地方財政人士處了解到,本輪特殊再融資債券主要用于償還拖欠款、高息非標及到期城投債券,以緩釋地方債務風險。在此背景下,城投債一二級利率繼續下行,其中個別城投票面利率較此前下行280BP。但不同機構的策略也有分化,有專注高收益債策略的私募機構已止盈。
點評:再融資債券發行計劃的出臺,貫徹了以人為本、發展為要的原則,將看似繁雜的債務問題掰開來看,它是在做有益于市場穩定的長期之計。首先,它可以幫助地方政府償還拖欠款、高息非標及到期城投債券,這樣,可以避免債務過度膨脹,進而減少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其次,采取有序的方式,避免了“債務雪崩”現象的出現,對整體市場穩定也有積極的影響,市場上的城投債一二級利率也繼續下行。
10月17日,銀行、保險、證券等大金融板塊盤中拉升,華創云信漲停,中國銀河、國聯證券漲超4%,首創證券、信達證券、瑞豐銀行、西安銀行、新華保險、中國太保等紛紛拉升。
點評:投資者們聚焦的焦點,無疑是大金融板塊。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公司不僅僅是股市中的一部分,它們更是經濟體系中的重要支柱。它們的強勢,反映出投資者對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信心。而這些公司的發展、其金融服務的提供,也將對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10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公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上海貨幣信貸運行情況顯示,前三季度,上海人民幣貸款增加6707億元,同比少增423億元。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0.43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比上月末低0.5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166億元,同比少增351億元。
存款方面,前三季度,上海人民幣存款增加9522億元,同比少增5482億元。9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1201億元,同比多增1215億元。今年前三季度,上海住戶存款同比多增。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162億元,同比多增725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505億元,同比少增2792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1422億元,同比多增362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90億元,同比少增655億元。
點評:貸款增加數額的下降反映了相關的市場元素在動態調整。在經濟的微觀層面,這可能反映出企業的經營狀況、消費者的信心和投資意愿等多元因素的綜合變化;在宏觀層面,貸款的增減則可以映射出經濟周期、信貸政策調整以及貨幣供應量的動態平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