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18 18:46:25
在采訪過程中,申怡多次提及,閱讀跟生活、文化空間和現實空間“聯通”的重要性。其實,不僅僅是短視頻主播需要IP,城市也同樣需要打造自己的IP,就像眼下各地競相建設文化名城。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淡忠奎 攝
“應該說,知識IP的興起,就這么三五年的時間。從個體的掙扎努力,到開始有MCN機構。但不管場地、政策,還是彼此間的聯絡、互助,可能都有一些相對的距離(或隔膜)。”
10月17日,由成都傳媒集團主辦,成都智媒體城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北京七視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的“2023世界文化名城全球大會”專場活動——文化知識IP生態高質量發展沙龍在蓉舉行。
申怡讀書IP創始人申怡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成立成都智媒體城知識IP產業基地,更多的想法就是讓大家認可這條路,“這條路是可以走得通、走得廣的。給一個這樣的空間,大家結伴同行不是彼此削弱,反而是1+1>2的一件好事。”
她認為,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讀書推薦領域當中,參與者可能會有成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長。大家會越來越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這既需要領軍人物,也需要普通人的加入,“這個賽道我覺得會越分越細”。
“這是一個一以貫通的理念。申怡讀書跟其他讀書平臺的不同,就是我們是在做閱讀理解和寫作的基礎上,衍生出讀書的需求,又把讀書的需求貫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想讓大家意識到沒有一個閱讀者是孤單的。”申怡說。
與其它閱讀平臺相比,她認為,首先申怡讀書的創始人是專業的語文老師,設計的讀書產品以及讀書方法都是經過課堂上的反復打磨,“需要強調如何把語文學習整體的邏輯和方法滲透其中。”
就像講一本書,并不是說要給你朗讀或者概括,而是一定會通過這個書去告訴大家它的閱讀方法、寫作方法,從而形成一個閉環。
這是申怡讀書在內容打造上的特色。申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另一維度上,她希望一本書傳出來,是家庭共讀的,是大家一起去學習的,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收獲。“既然它已經打破了年齡的界限、地域的界限,那么下一步一定是把書里的內容和生活聯通。”
“你為什么要讀這個書?當你讀完了以后能做什么?”申怡舉例,前段時間她集中發布系列短視頻,在講《論語》的時候,用孔子的話去解讀現代社會的一些熱點話題,比如“孔子說,李佳琦越禮了”等等。
她透露,接下來準備帶大家讀《史記》,將會討論《史記》中的某篇文章跟我們學過或者考過的課文有什么聯系,讀完以后該怎么去思考現實的問題,以及怎么去解決閱讀與考試的問題。
在申怡看來,未來閱讀行業的賽道還會“越分越細”,就像她自己最開始做青少年閱讀,后來延伸至家庭閱讀。“如果讀書不能夠和旅游、和課內的學習、和日常購買的產品有效結合,那么行業走起來可能就會比較緩慢。接下來,需要和不同行業結合交流,甚至共創。”她說。
在采訪過程中,申怡多次提及,閱讀跟生活、文化空間和現實空間“聯通”的重要性。其實,不僅僅是短視頻主播需要IP,城市也同樣需要打造自己的IP,就像眼下各地競相建設文化名城。
“走哪兒都覺得很熟悉,走哪兒我都跟身邊人講這個地方是什么。雖然我沒來過幾次成都,也沒有來過瀘州,但是我認識、我見過、我熟悉、我喜愛。”在活動現場,申怡以這樣一句看似矛盾的話表達了文化和現實生活的緊密鏈接——它們在我們講過的很多課文中,在我們講過的很多詩詞歌賦中,所以覺得快樂、親切,就跟我們的家鄉一樣。
她進一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座城市要找到跟它有關的特質,比如抓住一些社會流行的文化現象。像今年暑期非常火的《長安三萬里》,我們在討論為什么李白出來以后一定要去揚州,因為唐代有一句話“揚一益二”,李白從四川出去后,自然想去揚州看看——要追求生活品質、文化環境的美好,就是要去揚州、成都。
申怡認為,城市打造自己的IP,第一步要先讓別人意識到這座城市有什么,特色是什么;第二步要把這種意識進一步具象化,不管是書籍,還是短視頻創作,要有更多的傳播途經;第三步就是考慮它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具體的聯系,怎么把它的文化屬性傳播出去。
“成都不僅僅是一個好吃好玩的城市,它還有更多文化內核等待挖掘。”她說,如果其他城市還需要去尋找、挖掘文化,那在成都,文化底蘊則是隨處可見,隨處可以跟別人分享,哪怕你只是在街上慢慢地行走。
“如果說一種文化是我們看到的說出來的,可能是一種淺層次的,當這座城市真的是滲透到心靈里,將成為城市獨特的氣質。”申怡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