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太空電梯、腦機接口、虛擬世界……“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來科技”何時照進現實?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22 19:16:00

          ◎科幻作家江波認為,未來科技分為兩個層次,一種是遙遠的想象,比如“超光飛行”,基于我們對科技的理解是無法實現的。另一種就是逐漸滲透在現實中的科技,比如元宇宙、腦機接口。

          ◎科幻學者劉兵認為,其實現在的基礎教育領域里已經有了很多的變化,比如中小學的科學教育,以前強調知識學習,現在強調學習知識。因為知識始終在變,很多會(變得)陳舊,而通過學習知識的過程培養一種能力,就像學會騎車、學會游泳一樣,紙上談兵始終學不會,必須具有切身體驗的過程。

          每經記者 丁舟洋    每經編輯 魏官紅    

          1930年的一部科幻小說《天堂與鐵》預測了全自動汽車:一個神秘島嶼天堂里,所有的汽車、卡車、起重機以及輪船都是自動駕駛的。

          1957年出版的《對話》中,科幻小說家斯坦尼斯瓦夫·萊姆描述了類似現代智能手機早期版本的小型便攜式電視機。

          1992年,尼爾·斯蒂芬森推出的科幻小說《雪崩》,而我們如今逐漸熟知的“元宇宙”就源于這部小說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兩個概念……

          曾被我們視為天馬行空的科幻小說,后來成為了對現實的切實描述。科幻作品所描繪的場景和情節,常常成為科技發明的靈感來源。浩如煙海的科幻作品中,還有哪些科技想象,將在下一個世代走進現實?

          10月22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的系列活動——“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來科技”在成都正式發布。科幻作家劉慈欣、江波,科幻學者劉兵、嚴鋒、吳巖,加拿大科幻作家羅伯特·索耶及美國科幻編輯尼爾·克拉克等中外科幻大家在發布會現場分享了評選過程和感受。

          為期一個多月的評選,吸引了17位科幻大咖參與提名和評審,超35萬人次參與點贊。最終,在今年熱映的電影《流浪地球2》中驚艷亮相的太空電梯,在公眾點贊排名中一馬當先,獲評“最受大眾期待的未來科技”。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科技發展到現在,人類自身并沒有什么改變”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曾被科幻小說反復書寫的世界,過去人們對于科技的大量想象已經進入現實,然而,科幻迷們對未來的暢想不會止步于此。

          上榜“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來科技”的依次為:太空電梯、賽博空間(虛擬世界或元宇宙)、腦機接口、納米機器人、生物計算機、人體冬眠、機械外骨骼(動力裝甲)、戴森球、量子計算機、腦庫。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太空電梯也是我最期待的未來科技。”羅伯特·索耶發言表示,“在未來三千年之內我們都將看到太空電梯的發展——上千公里的太空電梯將我們的地球連向了太空,讓我們上天成為了可能。通過太空電梯,我們能到達、觸達太空。”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科幻作家江波認為,未來科技分為兩個層次,一種是遙遠的想象,比如“超光飛行”,基于我們對科技的理解是無法實現的。另一種就是逐漸滲透在現實中的科技,比如元宇宙、腦機接口。甚至元宇宙、太空電梯在榜單上的PK(比拼),讓人想到扎克伯格和馬斯克“打擂臺”。

          “我喜歡未來,但是我喜歡的未來是一個進行中的未來,也就是說包含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那樣一個未來,這是我喜歡的未來,而不是一個孤立的未來。”嚴鋒說,“我喜歡游戲、喜歡科技,游戲怎么和科技結合,我覺得這是最吸引我的一個未來,我一直在想象一個游戲的未來形態,所以我投虛擬現實一票,這個虛擬現實不是自我封閉的,它與現實世界不斷融合、互動。”

          當下仍能給劉慈欣帶來未來感的科學技術是什么?劉慈欣表示,他很關注兩項技術,一項是航天科技,另一項是改變我們人類自身的技術。

          “航天技術就是我們如何擺脫地球的引力升天,現在最大的技術困難就是在地球的引力上,只要把引力以低成本的方式擺脫掉,航天事業就能夠發展起來。”劉慈欣解釋道,“至于我為什么關注‘改變我們人類自身技術’,是因為科技發展到現在,人類自身并沒有什么改變。我們仍然是摩登原始人,在進化上我們還是按照生物學的步驟來走。但是將來通過分子生物學、通過人機聯系,可能改變我們的生理特征,進行人的進化,這可能是對人自身很大的提升,當然也可能改變我們的文化、文明等。”

          以前強調知識學習,現在強調學習知識

          一位年輕的觀眾向臺上嘉賓提問,根據現在的科學研究,原始人掌握生存狩獵的技能大概需要不到一年的時間,而現在我們提出了終身學習的概念,人們發現時間越來越不夠用了。未來我們獲取知識、學習的場景會是什么樣子?

          “將來我們可以把這個東西注入腦袋里邊,瞬間我們就可以獲得這些知識。”吳巖回應了現場觀眾的提問,“但這個方法最重要的缺點,在于沒有經驗只有知識。沒有經驗,你就會有很多東西無法對準,必須要操作一下。所以無論什么時候,這一段時間是一定要的。如果這個經驗必須用上,那么就一定要終身學習。”

          劉兵認為,其實現在的基礎教育領域里已經有了很多的變化,比如中小學的科學教育,以前強調知識學習,現在強調學習知識。因為知識始終在變,很多會(變得)陳舊,而通過學習知識的過程培養一種能力,就像學會騎車、學會游泳一樣,紙上談兵始終學不會,必須具有切身體驗的過程。

          科幻作家劉慈欣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據人類學家深入現在殘存的原始部落的研究發現,遠沒有那么簡單。”劉慈欣回應稱,“原始人的知識量不是我們想的那么小,包括各種植物的識別、對動物足跡跟蹤、對自然災難的應對……一個現代人要想真正地掌握原始生活的生存技能,可能十幾二十年都不夠。所以真正想達到原始人能生存的地步,并不比我們從一個小學生成長為一名醫生、一名工程師容易。這就是經驗的重要性。”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科幻 科技 電梯 腦機接口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本激情猛烈在线看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你懂的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视频 | 亚洲Av不卡在线播放 | 乱子伦国产对白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