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未來老年人會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24 20:58:25

          ◎“積極老齡化下,發展‘銀發經濟’不僅是一種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策略,更是一種促進老年人整體幸福感和生活質量的社會理念。抓住‘銀發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對于協同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不斷滿足老年人需求,穩步提升老年人高品質生活具有重大意義。”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表示。

          每經記者 許立波    每經編輯 張海妮    

          10月23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了“首屆中歐老齡產業創新論壇”。與會專家學者聚焦養老金融、老齡健康、康養服務、老齡消費等領域的諸多重要議題展開探討。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管理學教授汪泓指出,人口老齡化對當代社會的經濟、醫療、教育、文化等各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援引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2.1億,占我國總人口14.9%,占全球65歲以上老年人口26.3%,預計2050年,全球60歲以上人口相對于2020年將增加一倍以上,老齡化已成為全球趨勢。

          “積極老齡化下,發展‘銀發經濟’不僅是一種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策略,更是一種促進老年人整體幸福感和生活質量的社會理念。抓住‘銀發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對于協同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不斷滿足老年人需求,穩步提升老年人高品質生活具有重大意義。”汪泓表示。

          汪泓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未來老年人會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

          汪泓觀察到,伴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劇,我國社會還呈現出未富先老、未備先老及未老先退三大特征。未富先老意味著,發達國家是在人均GDP5000-10000美元時進入老齡化,我國在1000美元時就進入了人口老齡化國家。也因這樣,養老服務體系和老齡產業發展滯后,嚴重影響了養老水平,呈現出未備先老的特征。此外,我國社會還存在未老先退的問題,預期壽命延長,活力老人增加,但退休年齡還停留在50年代初制定的初級標準,造成養老金負擔加重。

          面臨挑戰的同時,也應看到未來老年人無疑會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其中也包括提前為老齡期做準備的潛在人群,這將為“銀發經濟”的崛起打下更堅實的基礎。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2050年間,我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將增長至33%。

          因此,汪泓提出,銀發經濟發展思路應以促進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供給誘導需求,需求促進供給”為發展模式,建立下游、中游、上游三條產業鏈,圍繞政府、社會、企業、個人四大主體,形成政策體系、人才體系、技術體系、監管體系的保障體系,逐步實現“銀發經濟”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的突破,關鍵環節向縱深推進,為老年人提供智慧、安全、適老的晚年生活。

          具體而言,汪泓也為銀發經濟發展提出了七條對策建議:第一,完善保障體系,加強政府扶持力度;第二,鼓勵多元主體參與,充分發揮市場力量;第三,加快適老產品研發,幫助老年人進入銀發市場;第四,做到供需精準對接,提高老年人消費;第五,加強精準醫療合理布局,打造銀發經濟新動能;第六,建設人才隊伍,構建銀發人才培養機制;第七,搭建專屬平臺,加快銀發產業鏈數字融合腳步。

          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離不開養老金等長期資金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芮萌以“他山之石:從西方經驗探索我國養老金融發展之路”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他介紹道,世界銀行在1994年出版的《防止老齡危機-保護老齡人及促進增長的政策》中首次提出養老金“三支柱”的概念:公共養老金計劃(第一支柱)由政府主導,政府強制企業和個人繳費并對養老金給付承擔兜底責任,主要用來使居民退休后能達到基本的生活水平;職業養老保險計劃(第二支柱)由雇主主導,通常為雇主自愿為雇員設立的養老金計劃,政府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引導,對第一支柱起到補充作用;個人儲蓄計劃(第三支柱)由個人主導,個人自愿選擇是否參加,政府通過稅收政策加以引導,起到滿足個人差異化養老需求的作用。

          中國的養老金“三支柱”現狀如何?芮萌指出,目前國內第一支柱負擔過重,基本養老金的支出對收入的占比從2012年的76.56%上升到2020年的115.61%,這也就意味著2020年基本養老保險首次出現收不抵支的現象,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出現了6925億元的收支缺口。另外,根據社科院《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預測,第一支柱的養老金結余可能在2035年左右耗盡。

          此外,芮萌援引人社部的數據指出第二支柱的發展也比較滯后。截至2020年末,全國共有10.5萬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計劃,僅占全國法人單位數量的0.42%,參保職工數為2714萬人,僅占全國城鎮社會從業人員數量的5.9%,累計結存為2.2萬億元。

          因此,芮萌建議,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社保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僅依靠第一支柱無法保障龐大的老年人口養老需求,需盡快加強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設,補充私人養老金規模,對公類養老金形成替代,逐步實現養老金整體市場均衡,我國第三支柱改革勢在必行。

          參考美國個人退休金賬戶計劃(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s,IRAs),在其投資的共同基金中,股票型基金的比例從1990年的42%上升到2000年的73%,即養老金有一大部分都流入了股市。也因此,長線資金入市帶動美股機構投資者占比上升,截至2021Q1美股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占比為54.8%,其中共同基金為20.3%,外資為16.0%,養老金及其余險資為11.8%。養老金成為推動機構化投資的首要力量。

          據此,芮萌認為,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離不開長期資金,而養老金就是潛在體量最大、久期最長的長期資金。養老金作為長期財務投資者,也是推動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優化和確保長期經營的關鍵力量。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養老 老年人 消費 銀發經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 香港三日本三级三级少妇久久 | 欧美十八禁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国产变态另类欧美 | 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