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30 21:57:05
每經評論員 肖世清
近日,上海農商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獲批取得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這也是繼廣州農商行后,時隔9年第二家獲得基金托管資格的農商行。
當前,中小銀行正在加速入局基金托管。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有6家銀行正在排隊申請基金托管資格,包括蒙商銀行、廣州銀行、重慶農商行、成都農商行以及匯豐銀行(中國)、法國巴黎銀行(中國)。
筆者認為,中小銀行熱切入“圈”基金托管業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推進,存貸市場競爭壓力日漸加劇,銀行息差進一步收窄。而盈利能力的減弱,將削弱銀行抗風險能力,降低外源性資本補充的能力。所以,對于資金獲取成本較高的中小銀行而言,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已是箭在弦上。
二是托管業務是銀行中間收入的重要來源,具有輕資本運作特征。推進基金托管業務能豐富銀行收入結構,增加中間收入來源,助力業務轉型。此外,還能在提升用戶黏性的同時,獲取長期、穩定的低成本資金。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開展基金托管業務有利于中小銀行與各類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強化業務聯動,深化各類金融要素市場的對接。
當前在基金托管領域,無論是從參與的機構數量來看,還是從托管資產規模來看,銀行業都占據絕對優勢。筆者注意到,證監會發布的《證券投資基金托管人名錄(2023年9月)》顯示,獲得基金托管資格的銀行總數已超過30家,占各類托管機構的一半。
但當前基金托管業務仍是大行占據主導地位,行業馬太效應明顯。筆者注意到,部分中小銀行基金托管規模在千億元以下,國有大行、股份行管理規模則處在萬億元級別。例如,工行、建行托管基金規模均超3萬億元;興業銀行、中信銀行等托管規模也超1萬億元。
另外,截至今年9月,公募基金托管總規模已超28萬億元,中小金融機構積極涌入賽道,但面對競爭白熱化的紅海市場,各機構如何結合自身優勢突圍也成為獲得托管資質后的第一大挑戰。
筆者認為,中小銀行若想從托管業務中分得一杯羹,應制定明確的戰略規劃,從差異化競爭上下更多功夫。例如,托管業務涉及海量底層數據,中小銀行可以與廣泛、差異的客戶聯系,涉及多場景業務,提升銀行服務能力,深挖托管業務的市場需求。
其次,應搭建好基礎服務設施、人才團隊建設等,確保資產安全保管、服務高效。例如,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提高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著力提高服務質量,為客戶帶來更為及時、專業的內容服務與客戶陪伴。
最后,中小銀行應以共贏為中心,與基金公司形成良好互動。通過行內多部門協同,在基金銷售、托管等多維度與基金公司緊密聯動,優化基金生態的完整價值鏈條,使各方互惠互利,打造屬于自身的品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