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1 15:49:21
目前正值年報披露季。長盈精密(300115,SZ)近日披露了今年三季度的經營情況。
報告顯示,長盈精密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8.81億元,環比增長33.7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3億元,今年以來首次轉正,盈利能力逐季恢復。此外,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5.4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71.82%。
具體來看,公司業績改善的主要原因,一是新能源汽車業務高速增長,貢獻了營收和利潤的提升;二是消費電子業務有所回升,受益于下游需求的恢復;三是公司積極控制成本和費用,提高了盈利能力和現金流水平。
整體來看,長盈精密第三季度利潤超預期,其中消費電子+新能源實現雙輪驅動賦能再增長。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增長、消費電子下游市場的需求上升,長盈精密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長盈精密成立于2001年7月,于2010年登陸創業板,是一家研發、生產、銷售智能終端零組件、新能源汽車零組件、智能裝備及系統集成的規?;圃炱髽I,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總資產超過183億元。
自2020年始,長盈精密“消費電子+新能源”雙支柱戰略逐步形成,業績進入新一輪上行期,2021年營收110.47億元,增速為12.74%。2022年營收152.03億元,同比增長達到了37.63%。
目前,公司轉型期已過,共有三大業務板塊,分別為智能終端零組件、新能源汽車零組件以及智能制造,其產品主要應用于消費電子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長盈精密作為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結構件行業的新銳,近年來在新能源領域的速度非???,前三季度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營收同比增長達到了92.57%。
在新能源電池結構件領域,長盈精密定位于“動力/儲能電池成組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基本完成了新能源領域的產品布局,且先后在上海臨港、四川宜賓、江蘇常州、福建寧德、四川自貢等地建設了生產基地,形成了從電芯結構件、模組結構件到電池箱體結構件全系列產品線,產能迅速釋放。
而從新能源汽車行業來看,本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1月至9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2107.5萬輛和2106.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3%和8.2%。此外,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631.3萬輛和627.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7%和37.5%,市場占有率達29.8%。
而在政策方面,新能源政策春風頻吹。10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表示,下一步,將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制定調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深入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持續做大國內市場基本盤。
截至目前,長盈精密已成為包括問界汽車、寧德時代等在內的多家頭部汽車及動力電池企業的供應商。另據最新消息,問界M9預訂量已突破15000臺,有望延續問界新M7的火熱之勢。而下游行業的繁榮,勢必也會傳導至上游供應鏈,長盈精密新能源業務有望持續高增長。
消費電子業務是長盈精密傳統的主營業務,主要服務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領域。長盈精密在消費電子連接器市場擁有豐富的產品線和技術積累,與國內外多家知名消費電子品牌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智能終端出貨量下降的不利影響,2023年上半年長盈精密消費電子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2.1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5%。
不過根據Canalys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降幅有所縮減。從全球市場來看,2023Q3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934億部,同比減少1.48%,環比增長13.63%。Canalys認為,由于廠商在二季度庫存狀況得到改善,并在三季度推出新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低迷的狀況。
隨著下游市場回暖以及旺季效應顯現,今年第三季度長盈精密消費電子業務回升明顯,實現營收27.14億元,環比增長35.86%。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長盈精密在消費電子領域也在打造新的增長點。
9月份長盈精密公開表示,鈦合金因其硬度高、抗菌性強等特性,成為消費電子客戶的新選擇。公司已經配合大客戶落地了鈦合金材料全制程工藝,為后續項目做好了量產準備。
據悉,相比傳統不銹鋼、鋁合金等材料,鈦金屬能更好兼顧零件的硬度和重量。目前,蘋果在iPhone15Pro系列手機首次使用航空級鈦金屬,減重效果顯著,預計未來其他品牌也有望在其產品中使用鈦合金。有機構預計,2023年預計蘋果國內鈦合金需求1萬噸,2025年中性假設下預計手機鈦合金需求量超過3萬噸,若改用全鈦合金需求量翻倍。
分析認為,由于鈦合金外觀件相比普通不銹鋼加工難度和準入門檻更高,單價也會更高,因此在產銷量相同的情況下,有望為長盈精密等相關企業帶來更多的營收和更高的利潤率,從而成為鈦合金材料滲透的受益者。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