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31 17:37:36
每日經濟新聞 張強 聶楠 每經編輯 趙博淵
位于錦江區的中生科創谷生研所南側地塊效果圖 圖片來源:成都市錦江區提供
10月30日,由數十名市民代表組成的觀察團走進成都錦江軟件園進行實地探訪,感受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帶來的城市活力。
總規模32.5平方公里的錦江軟件園,有18平方公里是“三圣花鄉”“白鷺灣濕地”生態綠地,“公園里生活”“公園里辦公”在這里成為現實。有人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評價錦江軟件園的生態底蘊,而比生態環境更吸引人才的是這里的營商環境。“市場主體繁榮活躍、政務服務高效便捷、市場競爭開放公平、權益保障公正法治”是錦江區助推營商環境提檔升級的愿景。
公園城市強調以人為本,錦江軟件園在打造過程中,也充分將“人”的要素納入考慮與謀劃。“真金白銀”的攬才政策、良好的營商環境、完備的產業配套生態、持續釋放的城市機會為錦江軟件園吸引來不少創新人才落戶置業、安居樂業、投資興業。
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和人才,我們在新華之星AI大廈7樓打造了人才綜合服務中心。”該人才服務中心集“一平臺五中心”于一體,約2200平方米的服務空間整合了錦江區行政審批局等多部門涉及人才和企業服務的15類84個事項,匯集錦江人才發展公司等14家專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力量,為企業、人才提供政策申請等公共服務,落實“容缺補正”“告知承諾”等便利化措施。據了解,僅2022年,錦江軟件園就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30余家,累計引育國家、省區市人才項目專家500余人。目前,錦江軟件園擁有市場主體7000余家,年銷售收入超1300億元。
此外,錦江區積極攜手高校院所培育載體,與電子科技大學共建腦健康與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與四川大學等10所高校簽訂人才培育合作協議,與浙江人才集團、四川師范大學等單位建立人才協同合作機制,落地全國首批工業和信息化重點領域人工智能產業人才基地,開展各類培訓90余場,覆蓋4200余人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