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5 12:29:33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彭水萍
1、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近日表示,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是新型工業化的鮮明特征、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我們將針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制定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突出人工智能這個關鍵變量,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進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層次賦能新型工業化;以數字基礎設施為關鍵底座,繼續適度超前建設5G、千兆光網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
2、證監會網站日前披露的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15年至2017年期間,“牛散”羅山東通過控制并使用“羅山東”等118個證券賬戶,利用資金優勢、持股優勢,通過連續交易、對倒交易等手段,影響利民股份、蘭太實業等16只股票交易價格和交易量,從而不當獲利。證監會調查后認定,羅山東上述行為構成《證券法》第二百零三條所述操縱證券市場的行為,決定對羅山東沒一罰一,共計罰沒1.38億元。
國盛證券:市場預期改善,把握底部機會
1、技術面:滬指近期連續反彈后出現良性調整,兩市成交額在突破萬億后,近期縮量,資金在3000點附近出現較強觀望情緒。當前滬指在20日線附近遇到一定阻力,上方3057點位缺口未能有效回補,短期或在下方次低點2956點至3057點位構建底部區域,注意量能的跟進情況。從長周期的月線級別來看,指數中長期向上趨勢依然存在,相對強弱指標RSI進入超賣區,月線級別反彈概率大增。
2、資金面: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1月2日央行進行194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8%。
3、資訊面:1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國家外匯局黨組召開擴大會議認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是我國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等作出全面部署,為我們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明確了方向。
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將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為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在統籌發展和安全方面,堅定維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及時糾偏外匯市場順周期、單邊行為,防范人民幣匯率大起大落風險。在深化金融改革方面,將加快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
4、操作策略:美聯儲連續兩個月暫停加息,同時降低了年底重啟加息的預期,美債收益率出現回落,加息周期或已接近尾聲,將有利于全球資本流入我國市場,北向資金已終結凈賣出態勢,開始逐步回流。國內層面,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金融定位及未來工作方向,回溯歷次會議召開后的市場表現,均對A股市場形成較積極影響。進入11月,市場將迎來較長時間的業績真空期,配置上,TMT產業鏈或再度迎來機遇,人工智能、半導體等方向予以關注;飲料制造、食品加工等板塊的利潤增厚機會亦值得重視。
華福證券:重磅會議對A股形成有效提振,布局A股好時機
近期國內外一系列重磅政策會議召開對A股市場信心形成有效提振,當前時點我們認為是布局A股市場的年內好時機,主要邏輯如下:
第一,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振信心。本次會議明確提出要以“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金融工作的目標,路徑是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視。會議學畫了未來中國金融工作發展的藍圖,釋放了重要的政策信號,對資本市場信心有很強的提振作用。
第二,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持續改善。三季度國內無論是GDP增速、工業企業利潤、出口增速還是PPI同比等宏觀數據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近期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支持下,我們預計后續經濟將延續恢復向好的態勢。
第三,上市公司盈利向上揚點出現。三季度全部A股單季凈利潤增速成功實現由負轉正,盈利底部漸漸明朗。往后看,一方面由于去年四季度基數更低,今年四季度利潤增速有較大概率出現更顯著的表觀改善,另一方面通過經濟內生動力修復,上市公司盈利也有望迎來實質性的明顯好轉。
第四,海外加息暫停,全球流動性環境好轉。美聯儲11月暫停加息,維持聯邦基金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當前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在明年6月份之后或將開啟降息周期。美債利率10月份以來自高位小幅回落,全球流動性環境邊際上小幅改善。
第五,A股市場11月季節效應顯著。回顧歷史經驗,A股在2月的上漲概率是最高的,其次高的就是11月,從2000年至2022年萬得全A指數在11月上漲的概率有70%。從行情背后的邏輯來看,11月之后是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是對未來經濟政策有方向性影響的重要會議,使得市場容易產生政策預期。
南京證券:三星電子繼續漲價,存儲芯片行業拐點將至
1、事件:據韓國經濟日報報道,三星電子近期與包括小米、OPPO和谷歌在內的客戶簽署了存儲芯片供應協議,價格比其現有DRAM和NANDFlash合同高出10%-20%。三星本季度將NAND Flash芯片報價調漲10%至20%之后,已決定明年一季度與二季度逐季調漲報價20%,此舉遠超業界預期。近幾個月,存儲芯片價格“漲聲”不斷。特別是近期三星向客戶公布Q4官價,各個系列產品價格普遍上調20%以上,最高漲幅達到66%。
三星作為全球存儲巨頭,在年內多次漲價后,再次宣布明年的漲價安排,主要得益于供需格局改善。隨著以三星為首的存儲大廠持續減產,存儲市場去庫存效果較好;存儲下游消費電子進入新品密集發布季,華為、蘋果、小米等智能手機新品不斷,支撐存儲市場需求回暖。同時AI算力需求快速釋放,未來也將成為存儲市場的重要驅動力。近幾年,全球存儲芯片市場規模持續穩定增長。預計2023年全球存儲芯片市場規模將達1658億美元,相比2022年增長6.6%。
2、日前半導體行業的整體需求即將見底,新一輪半導體行業的上行周期將由AI驅動。在算力端,華為將持續打造堅實的算力底座,滿足各行各業多樣性的AI算力需求,為世界構建第二選擇。現在大模型大幅降低了AI開發與應用的門檻,縮短了技術到應用的周期,使AI從作坊式開發、場景化定制,走向工業化開發、場景化調優,依托大模型規模化解決行業問題成為可能。我們認為隨著大模型的不斷選代,AI的應用場景有望逐步從C端往B端進行滲透,從而帶來巨大的訓練和推理需求。
3、從國內半導體需求的周期反轉順序來看,我們認為射頻>存儲、CIS>模擬>功率,目前國內優質的射頻公司2H2023庫存已經消化到1H2021水平,接下來需求反轉會輪動到存儲板塊,目前存儲板塊近期已經出現漲價現象。根據TrendForce數據,8月下旬,NANDFlash原廠進一步與部分中國指標模組廠議定新一筆晶圓訂單,并成功拉拾512Gb晶圓合約價,漲幅約10%,其他原廠亦跟進將同級產品價格提升,顯現原廠不息再低價成交,從而帶動品圓現貨市場近期出現短期漲勢。
4、投資策略:華為Mate60Pro2023年下半年的出貨計劃已提升約20%至550萬-600萬部,發售12個月后的累積出貨量至少將達到1200萬部,排除潛在非商業風險下,受益于Mate60Pro需求與市場影響力,華為手機2023年出貨量將同比增長約65%至3800萬部。我們認為隨著下半年國內手機品牌陸續推新以及iPhone15系列發布,上游出貨壓力將逐步緩解,存儲芯片調整周期尾聲將至,整個存儲市場有望迎來拐點,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兆易創新等。
東方證券:人形機器人國內藍圖開啟,國產廠商有望突圍
1、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顛覆性產品
2023年11月2日,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明確指出: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
2、2025年實現整機批量生產
1)明確指出發展目標: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批量生產,在特種、制造、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示范應用。培育2-3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2-3個產業發展集聚區,孕育開拓一批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
2)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業加速實現規模化發展,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相關產品深度融入實體經濟,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
3、落實關鍵技術,國產廠商有望突圍
在關鍵技術突破方面,打造人形機器人“大腦”和“小腦”、突破“肢體”關鍵技術、健全技術創新體系。在產品培育方面,打造整機產品、夯實基礎部組件、推動軟件創新。在場景拓展方面,服務特種領域需求、打造制造業典型場景、加快民生及重點行業推廣。
《指導意見》明確設立了關鍵技術攻關、重點產品和部組件攻關、拓展場景應用等3個專欄,我們認為在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要求下,核心零部件和配套高端裝備國產化有望提速,國產廠商有望突圍。
4、投資建議與投資標的
國內頂層設計規劃路線,結合海外以特斯拉Optimus為代表的人形機器人持續推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化迎來曙光。看好產業機遇下的核心零部件和配套高端裝備國產化提速,建議關注產業鏈相關公司:
總成:三花智控、拓普集團;空心杯電機:鳴志電器、鼎智科技;減速器:綠的諧波、雙環傳動、中大力德;編碼器:奧普光電、禾川科技、匯川技術、昊志機電、峰岹科技、儒競科技;絲杠和軸承:五洲新春、恒立液壓、貝斯特、秦川機床、鼎智科技、禾川科技;配套高端設備:田中精機、華辰裝備、浙海德曼、日發精機;傳感器:柯力傳感、昊志機電;IMU:芯動聯科、華依科技、蘇州固锝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