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0 17:47:40
即使距離產業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也并未打消資本進入的念頭,動輒億元級的融資在鈣鈦礦賽道稀松平常。畢竟,“投早投小”雖然是在“賭”,但也意味著高收益、高回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鈣鈦礦電池企業西安天交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交新能”)近日宣布獲得近億元天使輪融資。
鈣鈦礦企業的一次“露頭”,讓西安高校創業者又一次被市場熟知。
每經記者 張文瑜 實習生 宋涵 西安 每經編輯 賀娟娟
資本競逐、玩家扎堆,被視為下一代光伏電池技術之一的鈣鈦礦,無疑是近兩年最火的賽道。
即使距離產業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也并未打消資本進入的念頭,動輒億元級的融資在鈣鈦礦賽道稀松平常。畢竟,“投早投小”雖然是在“賭”,但也意味著高收益、高回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鈣鈦礦電池企業西安天交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交新能”)近日宣布獲得近億元天使輪融資。
鈣鈦礦企業的一次“露頭”,讓西安高校創業者又一次被市場熟知。
科技成果向來是院校先行,此次獲得近億元融資的天交新能背后,亦藏著西安高校的身影。
記者注意到,天交新能脫胎于西安交通大學(下文簡稱”西安交大“)教授吳朝新團隊。
公開資料顯示,吳朝新是西安交大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深耕于新型光電材料與器件、柔性電子學等領域,其帶領的團隊在有機無機復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型有機無機電致發光顯示及其照明器件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雖然公司注冊僅有半年,但吳朝新團隊卻是國內率先研究、布局鈣鈦礦光伏電池的團隊之一。
2013年進入鈣鈦礦領域研究賽道,2014年,吳朝新團隊與北京大學龔旗煌院士合作研究鈣鈦礦高效率太陽電池,成果入選“2014年十大太陽能光伏前沿技術盤點”。
圖片來源:VCG211456676057
2019年針對鈣鈦礦太陽能器件中存在的問題,吳朝新團隊開發了一種使用可光固化交聯分在柔性器件中的“內封裝”策略,實現了基于低維結構修飾策略的高效光伏器件研究,達到了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及更好的工作穩定性。
2022年吳朝新團隊與澳門大學的王雙鵬團隊合作,通過基于銣的類鈣鈦礦支架穩定鈣鈦礦底界面的策略,取得了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超過25%的研究成果。
公司創始團隊中,除了擁有高學術水平的科學家、博士,還有具備豐富產業化經驗的國企高管、跨國公司高管以及連續創業者,并且有國際知名的鈣鈦礦光伏專家團隊作為顧問指導。
公開信息披露,天交新能目前已掌握產業化應用的關鍵所在——大面積制備技術和電池穩定性,形成了自身的技術壁壘。
在產業化路徑方面,目前天交新能正在建設10MW中試線,預計2024年Q1完成中試線的建設,2024年Q2完成中試驗證;同時在明年Q3開始建設百兆瓦級的量產基地,預計會在2025年建成百兆瓦的量產線,并實現百兆瓦量產出口。
此次投資方容億投資總監嚴偉亮不吝對天交新能的認可:團隊的技術背景能夠在產業化落地方面進行“降維打擊”;其封裝技術明顯區別于業內其他企業,為產品的使用壽命和效率提升提供了很大的基礎支撐。產業化動作也比一般的團隊要快。
值得關注的是,吳朝新團隊的另一家企業西安思摩威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摩威新材料”)同樣成績斐然。
2017年,吳朝新教授在灃西新城注冊成立了思摩威新材料,依托于該團隊的研究經驗,切入OLED封裝材料賽道,著力研究顯示領域中的柔性封裝膠的研發與攻克,成功打破壟斷,實現了進口材料的國產化。
天使輪便拿到近億元融資,足見天交新能的實力。
具體來看,此次由容億資本領投,一盞資本、清控金信資本、贊路基金、瑞聯新材跟投。
穿透資方背景發現,容億資本的核心團隊均來自TMT行業頭部企業,挖掘和布局代表未來的科技產業,目前在通訊、大數據/人工智能、芯片半導體、教育科技以及公共安全行業投資了一批細分領域龍頭企業。
記者注意到,容億資本主要集中在天使輪、Pre-A輪、A輪、B輪等早期階段,分別占比14.29%、7.94%、20.63%、11.11%,在早期階段注入資金,能夠持續分享企業發展壯大的紅利。
一盞資本同樣布局“投早、投小、投硬”的初創企業,專注新能源產業、信息技術與數字經濟、生物技術與健康產業的早中期投資。
清控金信資本則是清華控股旗下清控資產管理集團成員企業中,專注產業投資和資產管理的專業機構。投資領域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能源環保、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資方中,引起每經記者關注的是瑞聯新材。
圖片來源:企查查
瑞聯新材2020年9月登陸科創板,是陜西第4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顯示材料方面LCD板塊及醫藥CDMO,上市后相繼布局過光刻膠、液晶材料、膜材料、鋰電池、高分子材料等板塊。
對于上市公司來講,通過投資初創企業,在產業客戶資源與產業賦能效應上與自身進行協同,創造更強的產業疊加效應。
此外,鈣鈦礦發展前景備受關注,通過投資此類高增長潛力的企業,搶占市場先機,亦能為自身帶來豐厚的經濟收益。
記者注意到,11月7日,天交新能的兄弟公司思摩威新材料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由TCL產投領投。容億投資、瑞聯新材、清控金信資本、一盞資本、贊路基金等資方均出現在資方名單中。
本輪融資資金主要用于擴充產能以及加大研發投入,這是思摩威新材料在今年內完成的第三次融資,此前投資方有陜西政府引導基金、華德資本、海通開元、灃西新城種子基金等,涵蓋上市公司、政府引導基金以及知名機構。
嚴偉亮曾表示,從投資維度來看,容億已經跟蹤鈣鈦礦產業很長時間,并絕對看好這樣的大產業方向。從技術進步的角度來看,鈣鈦礦要比晶硅跑得快很多。不管是理論的角度還是實際的產業化,鈣鈦礦未來的成本優勢還是十分明顯。
行業層面,硅基電池的性能正在接近其理論極限,而鈣鈦礦電池脫離硅基材料,有望實現更低成本、更高效率,被視為光伏行業下半場的“破局者”,正在吸引大批資本涌入。
二級市場上,天合光能、明陽集團、協鑫集團、通威集團等頭部上市企業先后宣布投入資金開啟鈣鈦礦產業化研究。一級市場中,頭部鈣鈦礦企業動輒就能拿到億元級規模的資金支持。
除天交新能外,3月,極電光能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由深創投領投,鼎暉百孚、中鑫能源、建銀創信、無錫天使基金等機構跟投;7月,光晶能源獲得1.6億元的A輪融資,資方背景包括啟明創投、國調基金、中金資本等知名機構。
隨著鈣鈦礦電池進入商業化攻關階段,頭部企業的突破再次“點燃”賽道。
今年4月,極電光能總投資30億元的1GW鈣鈦礦光伏產線開工,預計明年三季度投產;9月,協鑫光電中標了華能鈣鈦礦示范電站項目。
10月底,寶馨科技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團隊的鈣鈦礦/異質結疊層電池實驗室自測效率已超30%,相關實驗線建設工作正在推進中,目前已完成場地裝修,處于設備進場調試階段。
記者注意到,寶馨科技研發核心人員張春福、朱衛東分別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的教授和副教授,團隊研究實力不容置疑。上述團隊于2014年開始鈣鈦礦電池研究,2019年開始聚焦于鈣鈦礦疊層電池,進行鈣鈦礦/異質結疊層電池研究和產業化推進。
頭部企業隆基綠能亦在11月3日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達到33.9%,這是目前全球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的最高紀錄。
但在頭部企業看來,鈣鈦礦電池量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大面積制備良率、均勻性問題以及相應設備端的技術實力仍是核心問題。隆基綠能此前就預計,實現產業化需要7年左右時間。
不過,產業化的過程雖然漫長,但仍然充滿機遇。已經進行了相關布局的企業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將使他們在技術上形成領先優勢,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隨著鈣鈦礦電池產業化的推進,亦會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可以預知的是,在此期間,該賽道會越來越熱鬧,尤其是布局早、技術突破快并擁有高素質研發團隊背景的鈣鈦礦企業,將受到業界和資本市場的密切關注。一線研發人員亦爭搶激烈。
例如仁爍光能日前發布招聘需求,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發專家(博士)綜合年薪60萬-120萬元+股權激勵,頂尖人才待遇“一人一議”。
封面圖片來源:VCG2114566760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