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4 22:18:43
11月14日(周二),A股震蕩小漲,全天波幅細微,暗示市場觀望氣氛暫時較濃。全A成交額達8961億元,較周一的8707億元小有放量。截至收盤,滬綜指漲0.31%至3056.07點,其余主要股指漲幅相差不大。華為概念股繼續活躍,券商、黑色家電、算力租賃等板塊表現也較好,煤炭、燃氣、貴金屬、鋼鐵等板塊跌幅居前。
周二上午,中金公司一度漲停,收盤漲8.16%。中國銀河上午也差一點漲停,但收盤只漲4.45%。市場有傳言稱中金公司和中國銀河可能合并,雖然相關券商都已澄清,但上述券商股甚于整個券商板塊仍然錄得些漲幅。
本月上旬,證監會明確表示將支持頭部證券公司通過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并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自那以后市場就有并購重組預期,所以即使有了上述澄清,市場對合并的期盼顯然不會完全泯滅。
北向資金周二凈賣出超21.09億元,已連續6個交易日凈流出,只是每天流出量都不太大。整體來看,近期北向資金在A股的表現已較前幾個月好得多,但還遠遠達不到“空翻多”程度。
相關市場方面,隔夜美股漲跌很小,周二港股恒指微跌0.17%。北京時間周二晚間美國將公布其10月份物價數據。在此關鍵時刻,國際市場投資者大多持觀望態度,故股匯債等市場的波動暫時都比較小。若美國物價數據太過出人意料,周三A股將出現較大波動。即使內地機構投資者未對美國物價指標作出劇烈反應,也不排除包括北向資金在內的外資作出過度反應的可能。
周一稍晚,央行公布10月金融統計和社會融資數據,10月末,M2(廣義貨幣供應量)、社會融資規模、人民幣貸款分別同比增10.3%、9.3%和10.9%,反映出金融對實體經濟持續保持了較大支持力度。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由于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壓力較大,年內再次降準的可能性比較大。
周三將有大量10月份余下的我國經濟指標公布,屆時市場多半會產生些波動。一般來說,如果社會消費口零售總額數據好些,大消費類個股當有所表現;如果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好些,基建相關個股表現就可能好些。萬一10月份余下的經濟數據不及預期,市場對降準及其他相關經濟刺激措施加碼的預期應該會顯著提升,這種情況下股指未必會跌太多。
本周一個重要焦點,應該就是在美國舉行的APEC(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任何有關中美關系的新聞都有可能對A股構成擾動,投資者顯然應緊盯這方面情況。
過了本周之后,市場各方面擾動因素會顯著減少,市場注意力會很快回歸到股市本身。由經濟緩慢企穩、流動性漸次充沛、扶持股市措施不斷累積等因素看,A股在年末余下時期走勢大概率趨好,投資者操作上應繼續以持股或加倉為主。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