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5 21:34:19
隨著絲博會誕生、壯大、成熟,背后亦深刻反映,全體西安人正追趕超越,加速奔跑在重返世界中心的長路之上。
每經記者 張靜 每經實習記者 夏子博 每經編輯 賀娟娟
“依托古絲綢之路,西安成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大都市,以關中為依托,西安成為歐亞大陸橋經濟帶的心臟。”
如今,戰略機遇加持下,西安復興世界城市的集體夙愿熱切,從入選國家中心城市到建設“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皆是具象凝現。
理想與現實間自有一番較量,在討論西安何以為世界城市時,經貿、科教、人文……理解維度繁多,不勝枚舉,但有一條或許是繞不開的,即——為中國與世界建立何種特別的鏈接?
正如進博會之于上海,廣交會之于廣州,博鰲亞洲論壇之于海南,每個城市間定位有異,而城市舉辦的世界級會展,則是立足其區位、功能,為城市、國家與世界之間打開的開放之窗。
此等站上國際舞臺的機會,于西安、陜西而言,便是一年一度的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以下簡稱:絲博會)。
隨著絲博會誕生、壯大、成熟,背后亦深刻反映,全體西安人正追趕超越,加速奔跑在重返世界中心的長路之上。
國際化視野下的西安
11月16日至20日,正值多彩深秋時節,灞河畔再迎世界級經貿盛會——第七屆絲博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主題定為“經貿拓展•互聯互通•互利共贏”。
相比往屆,此次絲博會來得稍晚,行業人士猜測其中緣由:
一為今年5月,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成功舉辦,世界目光聚焦,區域間合作共識落地,峰會成果、機遇如今正待賦能。
二為剛剛落幕的上海進博會上,西安新擴充的“朋友圈”亦可“趁熱打鐵”,進一步邀請其來“家中做客”,轉化為實打實的投資落地。
以進博會期間舉辦的“2023西安—跨國公司上海對話會”為例,會上,CVC集團、特斯拉中國、艾默生電氣、拜耳、輝瑞、麥德龍等跨國巨頭企業均派代表參會并發言。
與之對應,2023西安市投資機遇與產業發展空間推介暨CAEFI絲路發展分會揭牌儀式亦將于11月16日舉行,對于這項活動,西安市投資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將是為西安加快對內對外開放步伐帶來新機遇的一次重要活動。”
此外,在絲博會上的交流會議中還包括“‘投資中國年’陜西專場推介活動——全球知名跨國企業走進陜西”活動,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作為中國唯一以絲綢之路命名的高層次、開放性國際博覽會,絲博會之于陜西、之于西安,不僅是“引進來”,更在于“走出去”。
圖片來源:西安發布
實際上,對于絲博會的投資撬動效應,陜西省各市區在往屆中想必深有感觸。據記者了解,此次各市區上報的項目超過1000多項,絲博會之“含金量”,可見一斑。屆時,省級有關部門將從中“優中選優”150個項目翻譯成中英文和俄文版,在絲博會上向國內外客商重點推介。同時篩選了一批條件成熟的項目,計劃在11月17日上午進行集中簽約。
“貨”走出去,“人”也不能掉隊。
記者此前走訪西北某省時,當地官員曾坦言:我們地處西北,相對沿海發達區域,本地的企業家在思想觀念上仍相對保守,較難利用好國家政策。“因此,我們組織企業去沿海參加博覽會,‘帶貨’好產品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讓我們本地企業家能夠增長見識,開闊眼界,跟外地的客商有一定的交流。”
此種情況,相信陜西產業圈人士或多或少亦有所感觸。
幸運的一點是,絲博會將外商、文化帶到“自家門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絲博會上分享信息、技術、資金與項目,讓陜西企業家了解他們的經濟、人文,這對于陜西經濟引進來、走出去,都是難得的機遇。
“絲博會除了幫助陜西招商引資外,重要的是帶給陜西國際化的視野,讓陜西在‘追趕超越’中有足夠的底氣。”陜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剛此前曾表示。
更多“互相看見”的故事
從更長遠的視角觀察,絲博會前身即為西洽會(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亦為主攻招商、引資、合作的平臺,吸引外資、沿海企業向西部轉移。據悉,借此平臺,陜西曾吸引法國施耐德,美國強生、美光,以及中興、華為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來陜投資興業。
2014年,第18屆西洽會多了個全新的名字——絲博會。此后,“雖然只是從‘西洽會’改成了‘絲博會’,但帶給陜西的卻是國際化的信息、資金、項目,實實在在地讓一個區域性商品貿易展會變成了一個國家的、國際化的展會。”吳剛曾表示。
圖片來源:浐灞生態區官微
一個重要的信號是,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3次作出“辦好絲博會”重要指示。目前,“升格”后的絲博會已成功舉辦了6屆,無論戰略定位、經貿規模均不同以往。
6屆期間,來自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位境外政要、前政要,12000多名境外嘉賓,國內60多個中央機關、國家部委、中央企業負責人和31個省區市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參展參會,展銷特色商品3萬多種,觀眾人數超過60萬人次……
投資總額是最明顯、直觀的證明。統計數據顯示,前19屆西洽會,陜西共吸引國外和省外資金42142.19億元。占到同期全省國內招商引資總額的70%左右,合同的履約率達到了94.5%。
另據不完全統計,絲博會舉辦6年來,累計簽訂利用外資項目合同總投資額453.67億美元,國內聯合項目合同總投資額80377.54多億元人民幣。
此間對比,一目了然。
除是陜西招商引資“主戰場”外,絲博會亦是陜西融入國際、發聲國際的“主舞臺”。
一個小切口是,2022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上屆絲博會,2022中國(陜西)——RCEP區域經貿合作圓桌會應勢而生,10個來自RCEP成員國的使領館和商務代表機構來到陜西,共商國際議題,也為各成員國與陜西的經貿合作帶來新機遇。
本屆絲博會,正值“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地區)經貿合作圓桌會、中國—中亞電子商務深化合作圓桌會等亦應運而生,以此讓全世界感受到陜西在共建“一帶一路”十年間的恢弘巨變。
可以預見,在這些時代命題、國家機遇下,會有越來越多“互相看見”的故事發生在陜西。
世界舞臺中的西安
2013年,在一份提交給省委、省政府的名為“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中值得重視的幾個問題”政府決策咨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如是顯示:
世界上的國際化大都市各有特色,各具優勢。都是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某一方面具有超強實力,并對世界或地區具有重大影響。
那么,西安的特色和優勢是什么?
實事求是地講,它既不能與北京、上海、香港那樣全方位開放的國際化大都市比,也與天津、大連、青島、廣州、深圳等沿海城市經濟實力和開放程度存在很大差距。
國家其所以要把西安建成國際化大都市,是從全局的戰略高度考慮定位的。
具體而言,大西北是支撐我國未來發展的能源資源接續地,是西部大開發的主戰場。從長遠考慮,國家需要能源安全、邊境安全、民族團結;需要向西亞、中亞、西歐開放。因此,需要把西安建成全國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的戰略高地。
目前國家已把歐亞論壇的永久會址設在西安,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正在推動復興絲綢之路,一批跨國公司研發中心開始落戶西安。這些,都必將對加快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起到推動作用。
由此,報告給出的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定位是——歐亞合作的國際化大都市。
圖片來源:西安發布
換言之,每一輪產業、政策、資本的轉移,都有其時間周期,每一座城市的發展,也隨著經濟周期有著不可多得的窗口期,西安無疑正處在這種多重機遇疊加窗口期,而絲博會便是聯通歐亞與西安乃至中國的窗口!
在此背景下,作為絲博會的東道主,西安每一次承辦,也意味著一次追問:辦這場“不一般的展會”,究竟能留下什么,又會創造什么?
背靠百里秦川,西望亞歐大陸,絲博會使國內國際“雙循環”在西安交匯。立足這一交匯點,西安及陜西借絲博會的平臺,對內,挖掘釋放自身資源稟賦,引領西部發展,有序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讓更多資源在此聚集交換,支撐城市體量和質量升級。
對外,深度鏈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更為有力地服務全國市場,為全國的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提供通道和平臺,這也是西安作為中心城市的深層使命。
絲博會是西安的故事,是中國的故事,更是世界的故事。
肩負使命下,保有開啟未來、面向世界的壯志雄心,“大西安”才真正成其大。在這個意義上,辦了六屆的絲博會,顯然遠沒有畫上句號。
封面圖片來源:浐灞生態區官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