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5 21:21:06
每經編輯 張錦河
11月15日,有關小米汽車的大消息引爆了市場。
15日,工信部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77批)名單,小米汽車也在其中,意味著小米汽車已拿到“準生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小米汽車在下個月(12月)就要開始批量生產,明年開年(2月)上市開賣。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認為,小米汽車首款車型的關鍵賣點將集中在自動駕駛技術、軟件生態系統、800V快速充電以及動力配置上,售價預計低于30萬元。
截至11月15日港股收盤,小米集團(HK1810)股價上漲5.93%,最新市值4207億港元。
據工信部官網11月15日消息,工信部發布關于《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77批)和《享受車船稅減免優惠的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五十六批)擬發布內容的公示,兩款小米牌純電動轎車在列。
公示信息顯示,小米汽車產品商標為小米牌,為純電動轎車,生產企業為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
圖片顯示,小米汽車尾部標識為“北京小米”。外形尺寸方面,長4997mm,寬1963mm,高1455mm,軸距3000mm。型號為“BJ7000MBEVR2”的小米汽車采用磷酸鐵鋰電池,供應商為比亞迪旗下的弗迪電池;發動機來自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驅動電機峰值功率220kW。
而另外一款型號為“BJ7000MBEVA1”的小米汽車則是采用三元鋰電池,供應商為寧德時代。
按照規劃,小米汽車工廠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占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年產能為15萬輛,2023年6月竣工;二期計劃于2024年動工,2025年完工。公開消息顯示,小米汽車一期工廠相關廠房已于6月12日通過驗收。
按照雷軍的規劃,小米汽車的首款車型計劃第一年銷售10萬輛,此后三年累計交付90萬輛,“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這意味著,2025~2027年,小米汽車每年所需產能至少為30萬輛。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認為,小米汽車首款車型的關鍵賣點將集中在自動駕駛技術、軟件生態系統、800V快速充電以及動力配置上,售價預計低于30萬元。“小米汽車首款車型在2024年推出市場后,出貨量預估為5萬~6萬輛。”郭明錤認為。
據界面新聞此前9月報道,一位接近小米汽車的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車現在正處于試生產階段,這項工作開展不足一個月。目前小米每周生產大約50輛樣車,夜間工人很少。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小米汽車拿到工信部的批文預計在最近兩個月,最遲年底前可獲批,然后可以開始量產。”
目前,小米汽車亦莊工廠又在大規模地招聘車間工人,招聘規模目前,小米汽車亦莊工廠又在大規模地招聘車間工人,招聘規模在100人上下,平均薪資在6000至7000元,每日工作時長為8小時,周末雙休,隨時入職。
11月15日,雷軍微博發文稱:“人車家全生態,我心更澎湃 ???”。
多家媒體實探北京亦莊小米汽車工廠,發現已開工,量產落地箭在弦上。
據新京報貝殼財經今年3月6日報道,小米方面彼時透露,CEO雷軍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北京團全體會上表示:“小米造車進展超預期,最近已經順利完成了冬季測試,預計將會在明年上半年實現量產。此外,雷軍表示,自己有二分之一的時間花在汽車業務上,汽車研發團隊超2300人。”
“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聲譽,再次披掛上陣,為小米汽車而戰!”2021年3月底,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宣布,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領域,未來10年將投入100億美元。雷軍認為,智能電動汽車是未來10年最寬廣的發展賽道。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資料圖)
小米財報顯示,2022年小米在智能電動汽車等新業務上投入了31億元。2023年一季度,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為11億元。小米集團此前發布的二季度財報顯示,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當季投入達14億元。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業績交流會上表示,小米汽車的實際投入力度還要更大,小米最初入局造車就是以未來進入全球前五的電動汽車品牌為戰略目標進行布局。不僅做全棧自研,還自建了汽車工廠,所以資金投入比已經披露出來的數字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雷軍就表示過對特斯拉汽車很感興趣。雷軍當時還專程拜訪過馬斯克,并在一篇文章中稱:“去年小米公司估值40億美元的時候,Tesla市值30億美元。而今天,Tesla的市值已經超過了200億美元。今年,特斯拉的股價從30多美元/股,飆升至最高190美元/股,不得了。”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紅星資本局、工信部官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李星)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