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9 09:37:27
每經編輯 畢陸名
據界面新聞11月19日援引彭博、The Verge等媒體報道,OpenAI的投資者正向公司董事會施壓,要求董事會撤銷罷免前CEO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并解除其董事職務的決定。一些投資者正在尋求OpenAI營利公司最大股東微軟公司的幫助。不過奧特曼自身對重返OpenAI或另起爐灶“態度曖昧”。另據《福布斯》報道,一些風險投資機構正在策劃OpenAI的研究人員向董事會施壓,推動奧特曼復職。
據TheVerge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OpenAI的董事會正在與奧特曼討論讓他回歸公司擔任首席執行官。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稱,奧特曼在周五被董事會突然解雇,沒有收到任何通知,他對于回歸的態度是“矛盾的”,并且希望對公司的治理進行重大改革。
一位接近奧特曼的消息人士稱,董事會原則上同意辭職,并允許奧特曼和格雷格·布洛克曼(Greg Brockman)回歸,但后來又猶豫不決。OpenAI的發言人沒有回應關于奧特曼與董事會討論回歸的評論請求。微軟的一位發言人拒絕發表評論。
美國當地時間周五,全球明星人工智能公司OpenAI董事會發生“地震”,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以及董事長兼總裁格雷格·布洛克曼相繼離職。首席技術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將立即擔任OpenAI臨時CEO。
對于從OpenAI離職一事,Sam Altman在推特上回應:“我熱愛在OpenAI的這段時光,它改變了我,也希望它能改變世界。最重要的是我曾和眾多才華橫溢的人一起工作。關于下一步的打算,我晚些會有更多解釋。”
據每日經濟新聞11月18日援引彭博社援引一位知情人士透露,OpenAI解雇奧特曼是因為首席執行官與董事會之間存在廣泛分歧,尤其是伊爾亞·蘇茨克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獲悉,OpenAI原本的董事會成員包括:奧特曼、布洛克曼、蘇茨克維、Quora首席執行官Adam D’Angelo、技術企業家Tasha McCauley以及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的Helen Toner。而更重要的是,奧特曼、布洛克曼和蘇茨克維都是OpenAI的聯合創始人。加上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他們四人構成了OpenAI的核心團隊,是風靡全球的ChatGPT-3.5的背后“英雄”。
根據OpenAI官方說明,董事會的多數成員是相互獨立的,各自有不同的背景和專業領域,共同決策和指導OpenAI的發展方向。而從董事會構成來看,奧特曼、布洛克曼和蘇茨克維與公司具有最直接的聯系,而另外三個則有其他社會任職。英國《金融時報》也在報道中指出,奧特曼和布洛克曼的離職,使得蘇茨克維成為OpenAI董事會中唯一剩下的創始人。
目前擔任臨時CEO的米拉·穆拉蒂履歷則與蘇茨克維類似,主要靠“技術”吃飯,她此前擔任OpenAI首席技術官一職,負責ChatGPT和AI畫圖工具DALL-E的開發,被《時代》雜志稱為“ChatGPT的創造者”,可以說是將OpenAI的研究成果產品化的主要功臣。
彭博社稱,蘇茨克維與奧特曼之間分歧的焦點主要在人工智能安全、技術發展速度和公司的商業化方面。
報道稱,奧特曼的野心就是分歧的一大原因。據一位了解投資計劃的人士透露,奧特曼一直在尋求從中東主權財富基金處籌集數百億美元,以創建一家人工智能芯片初創公司,以與英偉達生產的處理器競爭。他還向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尋求投資數十億美元成立一家新公司,與前蘋果設計師喬尼·艾維合作生產面向人工智能的硬件。這位人士表示,這些新公司與OpenAI的治理模式并不相同。
OpenAI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非營利性機構,其核心使命是確保人工通用智能造福全人類,奧特曼、格雷格·布羅克曼、伊隆馬斯克等人均為公司創始人。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OpenAI獲得微軟10億美元投資,奧特曼于次年開始擔任OpenAI的首席執行官。隨后,OpenAI致力于大語言模型GPT的開發。
而就在不久前,奧特曼剛發布推文稱,ChatGPT Plus付費版暫停注冊,因為開發者大會之后的使用量超出了OpenAI目前能夠處理的能力而公司希望能夠保證現有用戶的體驗不受影響。
OpenAI的架構較為復雜。據其官網顯示,作為一家最初愿景為非營利性的組織,盡管在此后微軟多輪注資后開始嘗試部分營利性活動,但是公司表示,OpenAI營利性子公司OpenAI Global完全由OpenAI非營利組織控制。即雖然OpenAI Global“被允許尋求和分配利潤”,但其受非營利組織使命的約束。
資料顯示,OpenAI的非營利性董事會成員包括董事長兼總裁格雷格·布羅克曼、首席科學家伊利亞·薩斯克維爾和首席執行官奧特曼。
而另外三人則不是該公司員工,分別是“美版知乎”Quora的首席執行官亞當·德安吉洛、科技企業家塔莎·麥考利以及喬治敦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的戰略主管海倫·托納(Helen Toner)。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界面新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鄭雨航)、公開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