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07 12:35:46
◎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認為,寶龍地產作為民營房企,能堅持到現在已經很不容易,銷售額持續減少,回籠資金受限是造成債務違約的主要原因。另外,民營企業的實際融資環境未及時得到改善也是原因之一。
每經記者 劉頌輝 每經編輯 陳夢妤
房地產高歌猛進的十余年里,最多的時候有43家企業年度銷售額突破千億規模,總部位于上海、深耕長三角區域的寶龍地產(HK01238,股價0.66港元,市值27.33億港元)是其中一家。
而受行業深度調整、企業銷售復蘇緩慢的影響,近日寶龍地產宣布公司無法支付境外債,流動資金緊張狀況日益嚴峻。
根據公告,寶龍地產2025年4月到期的1591.625萬美元票據利息應付日期在今年10月30日,寬限期為30天。但截至11月29日,寶龍地產仍然無法支付,構成實質違約。
“公司已竭盡全力,但預計流動現金及銀行存款仍無法履行當前及日后債務所需。”寶龍地產在公告中表示。
寶龍地產曾披露,公司發行了2025年4月到期的5.95%優先票據,該等票據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2025年4月票據項下1591.625萬美元的利息于今年10月30日到期應付,寶龍地產有30天的寬限期支付利息。
但截至11月29日,寶龍地產尚未支付相關利息,根據公司若干境外長期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的條款,無法支付將導致違約事件。同時,寶龍地產也未收到任何要求加快償還債務的通知。
鑒于公司面對的債務壓力,寶龍地產方面認為,應立即探討當前整體債務的全面解決方案,以確保本集團的可持續經營,維護其所有持份者的利益。確保按時交付物業及穩健經營面對當前復雜的經濟形勢及中國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期所帶來的諸多挑戰,堅持不懈努力,確保房地產開發項目能夠按時交付,保障購房者利益,為可持續發展保障現金資源。
寶龍地產方面表示,公司將始終堅持穩健經營,堅守“保交付”底線,將“品質交付”作為目標,履行承諾保障各地項目全力交付。截至公告公布日,集團仍繼續保持正常的業務營運。
回顧過去三年,寶龍地產前10月銷售額下滑得明顯。
2020年同期,公司實現合約銷售額624.21億元,完成當年銷售目標超過八成;2021年,合約銷售額同比上一年增長35.9%至848.1億元。即便在疫情影響下的2022年,寶龍地產也完成了346.87億元合約銷售額。
寶龍地產披露的未經審核內部資料及銷售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的合約銷售總額(連同共同控制實體及聯營公司的合約銷售額)及合約銷售總面積分別約252.83億元、168.14萬平方米。
去年7月,寶龍地產曾就7月及11月到期的兩筆美元票據進行交換要約。
彼時,寶龍地產總裁許華芳及首席財務官廖明舜在投資者會議上致歉,說明了公司困境是再融資被掐斷,償債200億元后,2022年下半年還面臨等額70億元的公募債務。疫情影響下銷售受阻,努力出售資產又未達預期。
以時間換空間,寶龍地產債務展期成功,獲得短暫喘息機會。但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財務情況沒能得到有效好轉。
據財報披露,今年上半年,寶龍地產錄得總收入約122.99億元,同比下降約27.2%;公司擁有人應占核心盈利約12.8億元,同比下降約24.3%;實現合約銷售額約176.10億元,合約銷售面積約113.55萬平方米。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寶龍地產的短期借貸及長期借貸當期到期部分金額約130.8億元,而現金及等價物為89.47億元,存在數10億元資金缺口。
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12月6日通過文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認為,寶龍地產作為民營房企,能堅持到現在已經很不容易,銷售額持續減少,回籠資金受限是造成債務違約的主要原因。另外,民營企業的實際融資環境未及時得到改善也是原因之一。
他表示,后續房企的發展情況,關鍵在于相關支持政策的執行與落實。
寶龍集團1990年成立于澳門,旗下業務包括房地產、商業、酒店、文化藝術等,創始人許健康為福建晉江人。寶龍地產自2003年起專注開發運營綜合性商業地產項目,2009年在香港上市,是福建省廈門市第一家發行H股的房地產企業。2010年,寶龍地產將總部從福建廈門搬遷到上海。
公開資料顯示,寶龍地產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海西經濟區等區域開發近300個項目。住宅涵蓋中高檔商品房到別墅等各類業態,商業項目以寶龍一城、寶龍城、寶龍廣場三大產品系列為主。
據克而瑞統計,2015-2020年,寶龍地產分別實現銷售金額140.3億元、174.9億元、220.2億元、421.1億元、610.4億元、811.1億元。2021年,公司的合同銷售額達到1012億元,正式跨入千億級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行列,排名百強房企第43位。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39463894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