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1 17:19:03
每經AI快訊,在今天(1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介紹,在國務院印發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中,基于空氣質量狀況和污染傳輸影響,此次優化調整了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區域。
2013年在制訂“大氣十條”時,當時將空氣污染較重、問題較多、區域內傳輸影響較為突出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共47個城市)劃為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2018年在出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時,根據當時的大氣污染防治實際情況,將重點區域調整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長三角地區和汾渭平原(共80個城市)。這次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調整要多一些,由原來“2+26”城市調整為“2+36”城市。整體來說,國家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總數沒有太大變化,由80個城市調到了82個城市。由于長三角南部的城市PM2.5基本都穩定達標了,所以這次就剔除了,這是根據空氣質量改善的現狀,還有大氣傳輸的特點來確定的。
在長三角和京津冀及周邊交界的蘇、皖、魯、豫四省交界地區城市,PM2.5濃度和原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的PM2.5濃度幾乎接近,都是45微克/立方米左右,已成為一個污染比較突出的地區。根據這個特點以及多年的監測觀測、氣象參數和科學研究成果,現在把這些地區納入到國家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這樣國家支持的力度就要大一些,任務壓得也要重一些,在整體區域形成一個空氣流域的概念,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連為一體,能夠系統、整體地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央視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