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18 12:27:50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接連一周的債市震蕩最終呈現上漲態勢,且隨著央行超額投放MLF,資金面壓力也有所緩解。在這種背景之下,債市引市場聚焦,不少機構觀點認為,繼續謹慎看多債市。
事實上,在公募領域,債基最近的募集逐漸升溫,頻頻出現“小爆款”。有分析指出,債市“牛陡行情”或已啟動,關注中短端品種補漲機會。
上周(12.11-12.17),債市呈現震蕩格局,從政策走勢以及市場反應來看,上周債市震蕩上漲,基本面仍處于改善之中。
從資金面來看,上周央行超額續作了8000億MLF,全周公開市場凈投放9990億元,資金價格下降,R001收1.71%,R007收2.15%,銀行間流動性較為充裕。資金面寬松疊加部分基本面數據弱于預期,債市上漲。
具體到債市方面,短端品種收益率下行幅度較大,期限利差壓縮至歷史10%以內分位水平。利率債表現較信用債好,信用利差走闊,目前1年各等級利差在歷史四分之一分位以內,3—5年中高等級利差在歷史30%—50%分位附近,3—5年低利差在歷史15%以內分位水平,低等級利差已被壓至歷史較低水平。
實際上,對于債市未來的投資預期,公募已經給出態度,且從近期的募集情況來看,尤其債券基金募集火爆,有不少“小爆款”出現——12月以來,多只新成立債券基金首募規模超過30億元。
例如,12月13日,中信保誠嘉盛三個月定開債券宣布提前結束募集。12月14日,該基金發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首募規模為33億元。類似的還有,鵬華豐景債券基金10月25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24年1月24日,現提前至2023年12月11日,該基金首募規模近80億元。
臨近年底,同業存單利率顯著升高,利率曲線平坦化,各期限存單的收益率趨同,甚至超過了一年期MLF利率。該現象帶動了短端資產收益率。同業存單利率的上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銀行負債結構變化、信貸投放節奏的階段性變化是主要原因。
諾安基金分析指出,央行超額續作MLF,投放中長期資金,維護銀行間流動性合理充裕,投放后超儲位于合意水平,盡管可能年末仍存在結構性的資金擾動,但總量來看,年底資金面大概率平穩。同時,社融信貸中政府債貢獻較多,其余分項還是偏弱。
往后看,一方面基本面仍在緩慢復蘇中,未來財政、地產等穩增長政策效果將持續顯現,對債市可能形成一定壓力。但另一方面,我國仍在新舊動能轉換期,財政大概率也只是托底作用,內需不足的問題仍待解決,也決定了資金及利率水平不會太高。因此,債市未來大概率還是震蕩為主,未來一季度資金、政策預期可能成為影響債市的主要因素。
臨近年底,各家機構也對明年的債市做出分析和預測,明年寬財政及貨幣配合的節奏可能是未來波段行情及機構博弈點之一?,F階段來說,前期低等級城投利差已急劇壓縮至低位水平,目前點位性價比不高,相對而言,短端中高等級品種更具性價比。
Wind統計顯示,萬得短期純債基金指數上周漲幅達到0.11%,也是最近數周以來漲幅最大的一周。在一些機構看來,挖掘2024年年初配置機會的關鍵是曲線上的價值洼地,像3年期以內中短端利率債、2年期左右高評級信用債及存單都有一定的補漲行情。
浙商證券的研報分析指出,當前債市“牛陡行情”或已啟動,年末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此外股市和短端利率對“貨幣政策寬松”這一利多因素的反應可能更加敏感,而長端則受到股債蹺蹺板的影響,下行幅度受到一定壓制。
此外,從債券的市場供給來看,東吳證券統計指出,上周一級市場信用債(包括短融、中票、企業債、公司債和PPN)共發行263只,總發行量2362.84億元,總償還量2468.80億元,凈融資額減少105.95億元,較上周減少了208.41億元。按照債券類型細分,短融凈融資額-430.11億元,中票凈融資額280.05億元,企業債凈融資額-186.84億元,公司債凈融資額283.72億元,定向工具凈融資額-52.77億元。
而這樣的縮量發行已經在此前數周出現。因此,優質債券未來的稀缺性價值也將凸顯。此外,政策托底經濟,寬貨幣預期利多債市。上海東證期貨的研報就指出,繼續謹慎看多債市。在策略方面,交易盤可關注單邊波段機會,配置盤可逐漸積累倉位;倘收益率曲線仍然非常平,短端現券性價比相對較高。
財通基金公開分析稱,明年宏觀經濟環境整體上有利于債券市場,但票息策略的有效性可能下降,久期、利率債波段交易、二級資本債等多元化策略的作用或相對提升。投資上,券種可以更加豐富,投資策略須更加靈活,比如增配一些性價比較高的二永債,同時還可以利用久期、杠桿等策略來增厚收益。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682200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