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20 09:09:02
每經編輯 畢陸名
“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這句20世紀80年代的東芝廣告歌至今還留存在許多中國人的記憶里。
據央視新聞援引《朝日新聞》當地時間20日報道,日本東芝公司(6588)將于當天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結束自1949年以來74年的上市企業歷史。
東芝2015年在被曝光會計造假丑聞后陷入財務危機,長期處于管理混亂、經營困難的狀態。
圖片來源:每經特約記者 郝帥 攝
今年8月起,以日本國內基金“日本產業合作伙伴”(JIP)為主的財團正式向東芝發起總額約2萬億日元(當時約合人民幣985億元)的要約收購。東芝官網發布文件稱,JIP財團將從普通股東手中收購剩余股份,將東芝收購為全資子公司。
9月25日,標普全球評級宣布,將東芝的長期評級下調兩級,至“BB-”。9月21日,東芝發布聲明稱,以日本國內基金“日本產業合作伙伴”為主的財團已從東芝股東手中募集到78.65%的股份。從9月27日起,該財團正式成為東芝母公司及其最大股東。東芝社長島田太郎在股東大會上指出“東芝曾憑借驚人的技術風靡世界”,并強調希望通過歸入JIP等國內聯盟旗下,“擁有穩定的股東體系,讓創新技術再次在世界上大放異彩”。
圖片來源:英為財情官網截圖
2015年,東芝在被曝光會計造假丑聞后陷入財務危機,長期處于管理混亂、經營困難的狀態。這期間,東芝多次傳出并購重組方案,均告流產。有分析說,東芝的重組方案遲遲難以確定,與東芝握有敏感技術、日本有關方面對投資方的選定特別慎重相關。
公開資料顯示,創立于1875年的東芝原名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1939年由株式會社芝浦制作所和東京電氣株式會社合并而成。從1875年開創至今,它已經走過了超過140年的漫長歷程。是日本制造業的代表之一,在家電、電氣、能源、基建等領域都有巨大影響力,與夏普、松下合稱日本“白電三巨頭”。
值得關注的是,在東芝崛起的歷史里,曾被外界認為是通過收購其他公司快速擴張——在40-50年代東芝購買許多當地重型機械的制造商與工業相關的公司,2006年東芝以50億美元買下西屋電氣(核子反應爐制造商)77%的股權,更是引起世界矚目。
在種種劣勢下,近年來東芝只能從昔日“買買買”轉變成“賣賣賣”來“賣血續命”,甚至在這過程中,也不乏中國企業的身影——2015年,索尼宣布以19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899億元)買下東芝的圖像傳感器業務;
2016年,東芝向美的轉讓出主打家電業務的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80.1%的股權;
同年,佳能以約合62億美元的總價格收購了東芝集團旗下的東芝醫療系統株式會社;
2017年,海信電器以129億日元購下東芝所持有的主營電視機及相關周邊設備的TVS公司95%的股權;
2018年,夏普以3600萬美元的價格將東芝80.1%的電腦業務股份收入囊中;同年,將在存儲器市場份額世界排名第二的閃存芯片業務以180億美元(約1251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了美國貝恩資本。
2022年東芝再次以大約9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擁有的絕大部分東芝開利(TCC)股權給開利全球公司,據悉TCC是開利和東芝的長期合資企業,也是家用和輕型商用暖通空調解決方案的全球供應商,涵蓋多聯機和熱泵產品。
據東芝公司今年披露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第二季度公司凈虧損25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3億元)。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東芝持股約40%的NANDFlash制造商鎧俠因存儲器市場狀況不佳而業績惡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公開資料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特約記者 郝帥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