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推進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 成都提出28項改革舉措和重點任務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20 17:04:15

    12月20日上午,成都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解讀《成都市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發力的實施方案》”新聞發布會,針對成都市存在的企業承接成果轉化能力不足、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不夠高、中試熟化平臺數量較少等問題,從5個方面提出28項改革舉措和重點任務。

    每經記者 劉旭強    每經編輯 楊歡

    Mzddsjjhar1703062751789.thumb_head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旭強 攝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是當下經濟發展的題中要義。

    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與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比,“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首次出現在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中。與“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相呼應,在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的九項重點任務中,第一項就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回顧這一年,成都也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創新工作“一號工程”,始終堅持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雙發力”。為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12月20日上午,成都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解讀《成都市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發力的實施方案》”新聞發布會,針對成都市存在的企業承接成果轉化能力不足、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不夠高、中試熟化平臺數量較少等問題,從5個方面提出28項改革舉措和重點任務。

    提升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參與度、話語權

    “成都各類市場主體保持快速增長,總量居副省級城市第2位,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85家、制造業單項冠軍10家,但企業技術創新和承接成果轉化能力還相對不足。”發布會上,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陳旭表示,成都將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具體而言,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行動,提升企業在產業發展規劃、產業園區建設、政策制定、重大項目招引等方面的參與度、話語權,支持企業參與全市科技創新決策。

    陳旭透露,成都將推動行業主管部門、鏈主企業凝練技術需求、提供應用場景,采取“揭榜掛帥”、組建創新聯合體等方式,支持企業牽頭開展科技攻關。

    此外,為推動人才培養、人才招引、人才評價等方面深化改革,對重點產業領域的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類人才,成都探索由企業參與制定人才評價標準,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新平臺、新型研發機構、科技領軍企業開展本領域專業技術職稱自主評審。

    金融支持方面,在西部(成都)科學城等重點區域試行“企業創新積分制”,構建企業“創新數據畫像”與銀行信貸、股權融資、財政獎補等聯動機制,聯合金融機構設立“積分貸”科技金融產品,實現“積分變信用、積分變價值”。同時,優化完善高企獎補政策,對企業購買轉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給予補貼,支持企業采取遠期約定采購方式開展定制研發。

    據悉,成都科創投集團借“天使+科創+重產+S基金”投資體系,為企業提供資金要素保障,截至2023年11月,“重產+科創”基金群規模已超過1100億元,其中科創基金管理規模超過430億元。成立2年多來,累計投資科技型企業450余家,投資金額110億元。

    組織企業進高校院所 對接挖掘成果2600余項

    陳旭表示,成都擁有65所高等院校、47家中央在蓉科研機構,科教資源富集,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不夠高的問題卻客觀存在。

    2014年以來,在一系列改革舉措下,成都37家在蓉高校院所和國有企業出臺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政策,1000余項成果完成確權或賦權,3000余項成果實現轉移轉化。

    為釋放高校院所創新動能,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變成產品、形成產業,成都將支持在蓉高校院所繼續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完善單列管理、轉化收益分配、先使用后付費等配套政策,對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形成的國有資產,建立區別于有形資產國有股權的管理、評估、考核等制度。

    同時,鼓勵區(市)縣聯合在蓉高校,采用“一園多區”模式共建大學科技園分園,鼓勵國有企業、鏈主企業等通過投入資金、土地、技術、管理等多種模式,參與大學科技園建設和運營。

    以成都中醫藥大學為例,“目前我們更多的是去注重成果的質量,思考怎樣把學校的科技創新資源與產業化發展以及人民健康結合起來。”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健康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廖婉表示,今年成都中醫藥大學建立“政府布局、市場命題、校企攻關、企業實施”的鏈式精準合作機制,從校友、企業、第三方機構中選聘了19位成果轉化專員,著力匯聚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復合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隊伍,開展科技成果發現、挖掘、集成和轉化服務。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成都還將支持高校院所和企業設置“產業教授”“科技副總”“科研助理”等創新崗位,促進科技人才在高校與企業間雙向流動。

    據介紹,成都通過開展“校企雙進·找礦挖寶”科技成果對接活動,已組織3000余家企業走進80余家高校院所,對接挖掘成果2600余項,引進高能級創新平臺102個、高層次人才團隊106個。

    加快中試平臺建設 優先保障國家級創新平臺用地需求

    “硬科技創業者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主要面臨缺資金、缺工程化能力、缺市場化能力的三大問題。”在成都高新區科創局局長宋大勇看來,大力實施中試跨越行動計劃,通過“中試+”推動創業者科技成果轉化,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宋大勇介紹,針對缺資金的問題,成都高新區首倡“技術+中試+孵化+基金+應用場景”五位一體的“中試+”生態,促進企業加速IPO,實現成果轉化閉環。此外,通過政策賦能,降低市場化投資壓力,設立總規模50億元中試基金,對中試平臺給予最高5000萬元支持。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建成投運中試平臺34個、加快建設10個、正在洽談30余個。建成中試平臺總投資約50億元,服務成果轉化項目389個,服務收入2.9億元,中試項目獲得融資超16億元。

    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已成為共識。今年10月《四川天府新區關于加快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的若干政策措施》出臺,其中,針對天府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需求,提出以“先投后股”方式給予單個成果項目最高500萬元資金支持。

    陳旭表示,為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成都將加快完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機制,推進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平臺建設。

    同時,加強對高能級創新平臺的要素保障,成都對國家級創新平臺配套設施的用地需求,在全市城市建設與土地利用實施計劃中優先予以保障,推行新型產業用地、新型科研設計用地,探索科研主導型、工業主導型混合用地供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