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經對話UCL計算機科學家:生成式AI將延續迅猛勢頭,企業應關注自身業務,避免過度“上頭”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02 11:42:07

          ◎ 倫敦大學學院名譽教授、計算機科學家彼得·本特利博士對每經記者表示,對于公司來說,與其對AI“上頭”試圖去打造熱門(產品),更明智的做法是專注于自己的業務需求,只在確信會獲得競爭優勢的情況下使用AI。

          每經記者 鄭雨航    每經編輯 蘭素英    

          最近一年多來,隨著算法、計算等方面的突破,生成式AI技術取得了令人驚嘆的進展,大大提高人類的創造力和效率,誕生了諸如ChatGPT、MidJourney和Pika等知名的生成式AI平臺和產品,為各種創作和應用提供無限的可能。

          2023年年末,OpenA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在X平臺上發文征求網友們2024年對OpenAI的愿望與期待,從網友的反饋來看,AGI(通用人工智能)、GPT-5、性能更強的 GPTs、更好的推理能力、開源等的呼聲最高。而在轉發的清單中,Altman還對AGI作了“請再耐心一點”的批注,讓人2024年的AI發展充滿了想象。

          圖片來源:X

          不可否認,生成式AI技術的發展為各行各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但也帶來了一些風險和監管上的挑戰。在新的一年,AI將經歷什么樣的發展?AI監管又將走向何方?就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倫敦大學學院(UCL)名譽教授、計算機科學家彼得·本特利博士(Dr. Peter J Bentley)。

          圖源:受訪者供圖

          談AI開發:避免過度“上頭”,專注業務需求

          2013年,谷歌、微軟、Meta、Anthropic等科技大廠、初創企業紛紛“跑步入場”生成式AI。在國內,AI公司已涉及多個產業,以深交所上市的70家人工智能相關產業鏈公司為例,已經覆蓋芯片制造、云計算、數據服務、自然語言處理、文本數據分析、計算機視覺及智能安防、交通、金融、物聯網等終端應用。

          英偉達CEO黃仁勛更是宣稱“AI 的 iPhone 時刻已經到來”。乘著AI的東風一路狂飆,英偉達也成為了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萬億美元的芯片公司。

          從ChatGPT的文字交互,到MidJourney的圖片生成,再到Pika的視頻創作,生成式AI展示出強大的魅力,創造著無限的可能性。馬斯克近日回應一位X用戶的帖子時甚至表示,全部由AI制作的電影有望在2024年出現。

          NBD:在2023年AI概念熱鬧非凡的背景下,如何看待生成式AI的發展現狀和前景?2024年哪些行業和領域將獲益?

          Bentley:生成式AI在2023年發展迅猛,2024年這一勢頭還將持續。

          生成式AI有助于實現更容易的特效處理,這意味著藝術、設計、視頻、音頻、電影和娛樂應用程序將獲得立竿見影的好處。

          而對于市場營銷和銷售領域而言,生成式AI技術使資料的創建更加容易。在科學和工程領域,生成式AI可以生成有用的摘要,幫助科研人員整理發現更多有價值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生成式AI工具已經被集成到文字處理器和軟件開發人員的工具中,而在2024年,這些工具將變得更有效、更有用。

          NBD:您覺得企業在AI產品開發上更應關注哪些方面?

          Bentley:ChatGPT的橫空出世就像一把閃亮的新錘子被發明出來的時候,其他的東西看起來都像釘子,人們試圖用這把新錘子敲打一切,但這并不是一個好主意。

          我認為,在新的一年,如果準備入局AI,最好先考慮一下公司目前真正面臨的難題是什么,然后再考慮去選擇解決方案。因為AI雖然或許有助于解決許多問題,但同時它本身也可能會產生新的問題,例如產出不當、成本高昂、做一些在業務上不必要的事情,以及引發法律問題等。

          坦誠來講,AI技術在2023年發展得太快了,以至于到現在我們其實也并不知道怎么樣運用它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與其對AI“上頭”試圖去打造熱門(產品),讓公司“看起來”時髦,更明智的做法是專注于自己的業務需求,只在確信會獲得競爭優勢的情況下使用AI。

          盡管全球媒體大肆曝光和宣傳,但據我觀察,除了生成式AI的極少數應用能在解決特定問題時派得上用場,在大多數現實問題上都沒有現有的方法管用。

          談AI未來:加強監管不會讓技術受限

          AI在提升創造力和生產效率的同時,有關其造成的數據泄露、版權糾紛等風險的討論也一直伴隨左右。

          2023年年末,據路透社報道,包括泰勒·布蘭奇和史戴西·希夫在內的11名美國著名作家在紐約曼哈頓聯邦法院起訴了OpenAI和微軟,指控其濫用他們的作品來訓練ChatGPT。

          隨著負面案例的不斷曝出,關于AI監管的討論也在全球范圍內升溫。《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今年11月,英國全球第一屆人工智能安全峰會在英國召開,與會各國討論了當下全球AI治理的問題,28個國家和歐盟一致認為,人工智能對人類構成了潛在的災難性風險。與會各國在會后達成《布萊切利宣言》,該《宣言》也成為了“全球第一份關于有必要監管AI發展的聲明”。

          NBD:在2024年,AI領域的技術突破和創新預計會在哪里?

          Bentley:AI領域的技術發展如此之快,導致下一個突破和創新將變得越來越難以預測。我認為,在2024年,基于文本和語言的大語言模型(LLM)將變得更加多模態,可在越來越多類型的數據上進行訓練。

          未來的LLM將具備更多的功能,并且可將文本、圖像、音頻、視頻,以及更專業的數據(如財務、商業或運動數據)結合起來。這也有助于AI機器人的開發,人類在未來用AI工具如ChatGPT來控制機器人是完全可行的路徑。還有跡象表明,這些模型也有助于在科學領域取得新的發現。

          NBD:您如何看待AI在倫理、安全和社會責任方面的問題?全球對AI的監管明年是否會加強?加強監管是否意味著技術發展將受到限制?

          Bentley:世界各地的許多AI產品都存在一個問題,即使用從互聯網上獲取的大量數據訓練,這些數據可能包含有偏差或不正確的信息。我們也注意到了作家起訴OpenAI和微軟的新聞,這些作品本就屬于作家、設計師或藝術家,或許未經許可就被使用了。

          AI的不當使用目前也是個問題。一些居心叵測的人正在操縱圖像、視頻和音頻,運用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來愚弄民眾,一些政客甚至利用AI操縱觀點和輿論,拉投票。2024年,我們需要阻止這種情況繼續蔓延,否則會造成有害的、錯誤的信息的高度傳播。

          未來的監管應幫助我們在避開這些問題的情況下定制AI工具。通常來說,加強監管并不意味著技術會受限,反而會促進AI的發展。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訓練AI時應該要避免偏見,我們必須非常小心,應該像在學校教我們的孩子一樣小心。

          免責聲明:文中采訪內容僅代表受訪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每日經濟新聞立場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8874746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Ai 生成式AI 人工智能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午夜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自拍自偷一区二区三区 |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 一区二区伊人久久大杳蕉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