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05 13:09:55
◎流動性受困的國厚資產,能遇到自己的“白衣騎士”嗎?
每經記者 張寶蓮 每經編輯 陳俊杰
身負重大訴訟,債務違約接近3億元,“白馬騎士”國厚資產近期遭遇了流動性危機。
1月2日晚間,國厚資產(債券代碼:SZ112923,SH194426)披露三則公告提及,截至公告日,公司到期違約債務約2.98億元。因涉及多個訴訟,公司名下部分資產被凍結、查封、扣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訴訟“裁定情況”統計,相關受限資產累計約25億元。
2023半年報顯示,國厚資產合并財務報表口徑的期末有息負債余額63.66億元。
1月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撥打國厚資產公開披露的多個聯系電話,均未能聯系上公司。1月4日上午,記者實探國厚資產辦公地,對方表示目前不方便接受媒體采訪,具體情況以公告為準。
一位接近國厚資產的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違約)受到外部環境影響比較大,公告里的訴訟和違約并非突發事件,而是早就發生的,業內早有耳聞。“金融機構的業務比較復雜,每一筆業務的形成背景和原因不同,結果也就不同。”該人士表示。
國厚資產辦公地 每經記者 張寶蓮 攝
國厚資產成立于2014年4月29日,注冊資本27.92億元,是安徽首家具有金融不良資產批量收購處置業務資質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又稱“地方AMC”)。公司實控人為李厚文及其配偶劉洋。
據了解,國厚資產以不良資產經營業務為核心,收購、管理、經營和處置各類金融企業和非金企業的不良資產,并通過追加投資、債務重組、債轉股、企業重整、困境企業托管與救助等多種方式,化解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
公司介紹,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既包括傳統意義的不良資產包收購處置,也包括重組、重整等手段紓困企業、盤活資產等業務。
1月2日,根據國厚資產披露的未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公告,截至公告日,公司未能按時償還的到期債務涉及到9位債權人,金額共計約2.98億元,其中最大的一筆約1.2億元,最小的一筆僅360萬元。最早違約的一筆債務到期時間在2023年5月20日。
同時,國厚資產披露了多起訴訟仲裁案件的相關情況,其中最大一筆借款糾紛來自于萬向信托,原告萬向信托并請求對被告價值人民幣123537.59萬元的財產采取保全措施。1月3日,萬向信托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信托為單一資金事務管理類信托,萬向信托僅承擔事務性管理職責,信托投資風險由委托人自行承擔。該項目訴訟事宜由委托人主導,具體訴訟進程有外部律師跟進。
國厚資產在公告中提及了違約的兩個原因。
截圖源自:公司公告
第一個原因是“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公司部分資產包處置不達預期導致公司資金回收不達預期。同時公司投資的部分股權,由于宏觀經濟影響,未能按照計劃退出,使公司出現流動性緊張。”
第二個原因是“由于融資環境近幾年發生較大變化,公司有息負債不斷被壓縮,宏觀去杠桿導致公司再融資面臨一定的挑戰,以上導致公司未能按時償還部分債務。”
先看第一個原因,主要提到資產包處置不達預期和部分股權的退出情況。
2018年,公司實現不良資產包處置凈收益0.93億元,收入占比為6.26%,2019年下降至0.56億元,2023年上半年,這一業務虧損1323.16萬元。
在業績表現上,2023年上半年,除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之外,國厚資產的其他主要業務板塊收入均出現同比下降。
國厚資產披露的公司債券2023半年報顯示,去年上半年各板塊業務收入合計4.1億元,同比下降33.83%。其中債權投資收入3611萬元,同比下降91.29%,主要系本期部分債權投資本金收回,相應利息收入減少所致;不良資產處置凈收益-1323.16萬元,同比下降279.86%,主要系公司為快速回現,加大處置讓利所致;投資收益2.93億元,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3862.21%,主要系本期新增股權投資項目確認大額投資收益所致。
再看第二個原因,提到了有息負債壓縮和再融資的挑戰。
據公司此前所述,公司所處的不良資產管理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購買不良資產包、托管重組及相關投資業務對資金的需求量較大,僅依靠利潤留存無法滿足其業務發展的需求,因此在報告期內負債規模逐年增長。
換而言之,對AMC公司來說,負債規模的增長為公司利潤的增長做出了貢獻。
中誠信一份AMC專題研報指出,AMC系高負債經營的企業,由于資產處置和業務開展的資金錯配,將債券市場作為補充資金需求的重要途徑之一。
持續分化,回歸本源,差異化競爭力尚需提升--2022年度地方AMC發債特征與市場展望
不良資產的收購只是開始,如何將不良資產升值賣出創造利潤才是關鍵。華安證券此前發布的一篇研報分析了2022年59家地方AMC經營業績。內文提到,從收購資產處置進度來看,以累計處置不良資產收回現金/累計收購不良資產成本衡量,前三的公司分別為內蒙古金融資產、廈門資管、新疆金投資管,占比分別為76.4%、75.9%、74.2%。
2022年,59家地方AMC經營業績怎么看——AMC研究(3)
因為從收購到賣出的時間錯配,AMC機構需要足夠的現金流支配運作,也就是需要融資。
公告數據顯示,2019年末,國厚資產借款總額達到90.32億元。公司債券2023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初和報告期末,發行人合并報表范圍內公司有息債務余額分別為65.67億元和63.66億元,報告期內有息債務余額同比變動-3.07%。
在1月2日披露的未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公告里,違約債務金額最低一筆僅360萬元。對于公司的償債能力是否已經堪憂的疑問,前述接近國厚資產的知情人士表示,這是一筆業務糾紛形成的債務糾紛,并非是還不起。“有的(債務)沒溝通好,還在溝通。金融機構的業務比較復雜,每一筆業務的形成背景和原因不同,結果也就不同。不能簡單地來看。”
除了債務違約外,國厚資產涉多項訴訟糾紛,據記者統計,1月2日披露的公告中,公司被裁定受限的資產數額約25億元。
在資本市場上,國厚資產曾頻繁出手,充當“白衣騎士”角色,涉足過中弘股份(已退市)、退市中天、蓮花健康(SH600186,股價6.03元,市值108億元)、中南文化(SZ002445,股價2.3元,市值55億元)、鑫科材料(SH600255,股價2.14元,市值39億元)、ST康美(SH600518,股價1.86元,市值258億元)、ST紅太陽(SZ000525,股價8.46元,市值49億元)等上市公司。2023年5月,國厚資產斥資百億收購古井集團30%股權,記者問及是否意味著國厚資產業務重心發生轉移。上述人士表示:“這個(不良資產)是主業,國厚做的所有業務,有不良資產或者債務糾紛的原因在里面,處理這些特殊的債權債務關系而產生的投資關系。無論標的物是誰,都有可能出現類似的問題。”
流動性受困的國厚資產,能遇到自己的“白衣騎士”嗎?
公司表示:“后期公司會加快存量資產的處置,同時積極盤活存量股權資產,引入債權和股權資金。另外,公司積極與訴訟申請人進行協商溝通,商談債務重組方案,盡早達成和解。”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