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上月7只新基金有效認購僅為1戶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07 22:56:23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彭水萍    

    以前,如果1只基金僅有1位客戶認購,那么可以稱之為基金發行中的罕見一幕。

    近期,這種情況卻頻頻發生并漸成常態,僅在2023年12月就有7只新基金有效認購戶數為1戶,2023年全年這樣的基金有25只,遠超往年水平,2023年還有62只產品的認購戶數為10戶及以下。換句話來說,除去基金公司自購,認購新產品的客戶數量也僅為個位數,體現了基金新發市場的寒意。

    值得一提的是,從基金新發數量來看,近年來發起式基金逐年增加,但規模卻出現了明顯縮水,這類產品并沒有隨著數量增加而“長大”。2023年全年發起式基金的總規模為861.08億元,與2022年相比下降超過六成,與2021年相比則縮水近75%。

    有公募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基金認購戶數情況與市場走勢、基金凈值表現具有負相關性。在市場環境比較低迷時,有的公司想要在低位布局,也會選擇自掏腰包成立發起式基金,但后期持營或許會成為一個新問題。

    基金公司唱起“獨角戲”

    2023年底,一連串有效認購戶數僅有1戶的新基金橫空出世,很快就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翻開基金的合同生效公告可以發現,這些產品都是基金公司100%自掏腰包設立,規模也在1000萬元左右。這與發起式基金的成立要求不無關系。

    所謂發起式基金,即基金管理人、高管或基金經理作為基金發起人認購不少于1000萬元金額且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滿足上述條件的基金即可宣布發行募集成功。這類產品從2012年開始發軔。這期間發起式基金持續擴容,為基金行業帶來了新的思路與方法。例如,發起式基金這種形式強調的是管理人與投資者利益的一致性,通過利益共擔提高投資者信心,同時也加強管理人責任感等。

    客觀來看,發起式基金發展早期,認購戶數個位數的情況并不多見。通常都是由基金公司發起,數百、數千或上萬戶投資者共同認購。

    與其他基金情況相似,投資者參與新基金認購的踴躍度主要取決于當時A股市場賺錢的難易度,近年來,在基金賺錢效應明顯下降的背景下,新基金發行困難加大,發起式基金認購戶數少的情況也在快速增加。

    如果說之前是由機構發起、投資者響應,現在則逐步演變成了機構自己的“獨角戲”。

    除了認購戶數為1的特殊情況,2023年還有62只發起式基金的認購戶數為10及以下,也就是說除了基金公司自購,認購新產品的客戶數量也僅為個位數。往年也存在這類情況,市場環境不好時尤為突出。

    有公募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基金認購戶數的情況與市場走勢、基金凈值等因素存在負相關性,這也是大家常說的“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鸸驹诖藭r加大對發起式基金的布局,一方面是因為行情清淡、其他類型的基金發行困難,另一方面也有人想在市場底部進行低位布局,同時支持一些新人基金經理盡早成立并開始管理自己的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基金公司以自有資金發起設立的產品中,聯接基金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占比也越來越大,與近年來指數基金快速發展密切相關,也側面體現了基金管理人布局新產品的思路。

    數量增加規模未“長大”

    雖然近年發起式基金數量持續增長,甚至成為新發基金中不可或缺的主力,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這類產品的規模卻沒能同步“長大”。

    以近5年的數據為例,2019~2023年,發起式基金單年度的成立數量呈直線上升,截至2023年末,比2019年激增超過200%。尤其是在基金發行清淡的2022年和2023年,發起式基金由于不受募集份額和持有人戶數限制,更是成為基金公司的熱門選擇。對一些管理規模更大、競爭力更強的基金管理人來說,選擇發起式基金這一形式,讓產品快速成立,是一個方便可行的選項。

    例如,2023年成立的新基金共有2923只(份額分開計算),發起式基金幾乎占三分之一;2022年、2021年和2020年,這一占比分別為20%、14.5%和10.15%,逐年提升趨勢明顯。

    與之相對的是,自從2021年發起式基金達到3363.02億元高峰后,2022年和2023年總規模都快速下滑,尤其2023年跌到不足1000億元,基金的平均規模也從超過6億元縮水至1億元左右。

    從2023年的發起式基金單只規模來看,不足1億元的達到近九成,與這類產品發軔之初的規模不可同日而語。

    2023年,發起式基金也出現了一波清盤的小高潮,年內清盤的產品近40只。

    雖然發起式基金成立門檻低,但卻強化了基金退出機制。這類基金合同生效3年后,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基金合同將自動終止,因此對基金管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跟其他基金一樣,提升業績表現、改善投資者的持有體驗,還是發起式基金持營的關鍵,否則大家也會‘用腳投票’。從成立起,對發起式基金和管理人的考驗才剛剛開始。”上述公募人士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基金 發起式基金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