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10 08:20:43
每經編輯 馬子卿
| 2024年1月10日 星期三 |
NO.1 金融監管總局:緊抓公司治理“牛鼻子”
日前,金融監管總局公司治理司在官微發表專欄文章《公司治理司: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目標 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
文章指出,緊抓公司治理“牛鼻子”。強化公司治理領域問題整改督導力度,推動形成“風險預警―問題整改―早期干預”的工作閉環。緊盯“關鍵人”“關鍵事”,推進重大違法違規股東公開常態化,嚴肅市場紀律。防范化解保險集團特有風險。督促保險集團加強保險主業資產負債匹配管理,避免業務端盲目激進擴張,防范利差損和信保等重點業務風險。定期開展保險集團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現場評估,切實加強資本約束。強化聚焦主業的經營導向,加強非保險子公司和重大股權投資管理。加強集團風險管控,通過風險傳染專項審計查擺問題,防范內部風險傳染。
點評:監管部門通過制度建設和監管措施,鼓勵金融企業“回歸本源”,以擔當和責任去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確保廣大投資者的利益不受損害。金融治理正如航海,在波濤洶涌的市場海洋中,只有緊握公司治理這只“風向標”,才能讓企業的船只遠航無懼,行穩致遠。
NO.2 央行鄒瀾:將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接受了新華社記者采訪。鄒瀾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將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從總量、結構、價格三方面發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在總量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將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準備金等基礎貨幣投放工具,為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同時,防止資金淤積,引導金融機構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維護貨幣市場平穩運行。
要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系。一方面加強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保障政府債券順利發行,繼續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和金融債券市場發展;另一方面支持金融機構圍繞九大重點任務積極挖掘信貸需求和項目儲備,多措并舉促進貸款合理增長。
點評: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中,強化逆周期調節,不斷優化貨幣政策的結構和效率,已經成為我國貨幣政策精準發力、服務宏觀經濟大局的一劑良方。它既體現了人民銀行對經濟形勢的精準判斷,又彰顯了我國經濟管理者應對變局的定力和智慧。通過這樣的調節,可以期待,我國經濟將在穩中求進、在變中求穩,最終實現高質量的發展目標。
NO.3 “存10萬元需說明來源”!律師這樣解讀
1月8日,“女子到銀行存10萬現金被問錢來源”一事,引發熱議。據悉,對于銀行柜員可以核實客戶的信息范圍,可以溯源至2022年1月份央行、原銀保監會和證監會聯合發布的《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該《辦法》原定于2022年3月1日實施,其中第十條有明確規定,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自然人客戶辦理人民幣單筆5萬元以上或者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現金存取業務的,應當識別并核實客戶身份,了解并登記資金的來源或者用途。不過,2022年2月21日,央行、原銀保監會和證監會再次發布公告稱,因技術原因暫緩實施該《辦法》,相關業務按原規定辦理。
北京中銀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劉曉宇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在2022年2月以后,已暫緩施行“客戶存款金額達到一定額度,就要提供資金來源等信息”的規定。目前,客戶的風險等級是衡量銀行柜員是否需要了解客戶信息的標準,風險等級越高,銀行需要向客戶了解的信息就越多,反之則需要了解的信息可能越少。
點評:銀行詢問客戶這些資金信息,最主要的目的是對客戶的身份進行識別,進行客戶的盡職調查,并按照風險等級采取相應的反洗錢措施,這樣有助于提高反洗錢的效率,滿足反洗錢的需要,維護金融安全。
NO.4 再降10BP!南京多家銀行下調首套房貸利率至3.9%
1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南京多家銀行個貸部工作人員處了解到,今日起首套房貸利率下限執行LPR-30BP,按照最新5年期以上LPR為4.2%來計算,目前南京首套房貸利率最低為3.9%。此外,二套房貸利率暫未調整,目前仍執行LPR+30BP,即4.5%。
在記者咨詢的過程中,多位銀行工作人員強調是今日起辦理的房貸執行此利率,并不涉及存量房貸。“存量房貸沒有調整,首套房貸利率下調了10個基點,現在是LPR-30BP,即首套3.9%。”
點評:房貸利率的調整,是金融市場對經濟運行趨勢的應答。樓市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其穩定性至關重要。南京多家金融機構調整首套房貸利率,體現了通過市場化手段,精準地對樓市進行“點滴滋潤”,也滿足了住房剛需人群的需求。
NO.5 中國人壽:2023年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6415億元
日前,中國人壽公告稱,本公司于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人民幣6415億元,同比增長4.3%。
點評:保費收入的增長雖然是公司發展的目標之一,而保費本質上更是消費者對保險行業信任與期待的體現,是對未來風險的共同承擔。保險公司還要注重其背后的真正價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