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逐漸淡化,今年壽險“開門”為什么沒有那么“紅”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09 23:24:47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馬子卿    

    繼2023年底國有大行、股份行紛紛下調存款利率后,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隨之下滑。從長期來看,定價利率3.0%的年金險、增額終身壽險相對優勢凸顯,仍受到市場推崇。

    “這款是固定領取3%預定利率的養老金,被保險人年齡超過70歲,就達到3.0%的復利,是目前收益率比較好的產品之一。”近日,一位經紀人在為記者測算產品收益時表示,受“報行合一”等因素影響,包括上述產品在內,多款高收益保險到1月31日就要下架了。

    視覺中國圖 劉紅梅制圖

    但記者在調研時注意到,在“開門紅”逐年淡化背景下,今年開年的保險銷售沒了往日的火爆。一位線下保險代理人表示,“去年3.5%利率產品‘退出’的時候,大家好像該買的都買了。今年公司也設了‘開門紅’活動,但大家積極性比較一般。”

    對于壽險開門紅明顯“淡”了,資深保險精算師徐昱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在監管要求淡化“開門紅”之下,各家公司和代理人的銷售行為相對謹慎;二是去年6-7月銷售小高潮后,目前產品創新上大同小異,整體收益率相對平穩;三是今年春節節點相對較晚,目前推動成交仍按照日常的節奏。

    消費者被催“抓緊上車”

    2023年以來,主要商業銀行經歷了三輪“降息”。當年6月、9月和12月,6家國有大行和12家全國性股份行先后三次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并帶動中小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延續了期限越長、降幅越大的特點。三年定期存款掛牌利率進入“2%”以內。

    在利率下行背景下,“存款搬家”現象漸顯,年金險、增額終身壽險等儲蓄險成為保本保收益類產品的“不二之選”,部分產品額度緊俏,消費者被催促“抓緊上車”。

    以一款近期投保熱門的年金險產品為例,被保險人(36周歲)年交1萬元,繳費10年,從60歲開始每年可領取10690元至終身,越長壽,領取得越多,收益則會越高。從領取金及當年現金價值的收益率水平看,當被保險人年齡超過70歲,收益率可達3%以上,被保險人年齡達到80歲,收益率接近3.5%水平。

    “這是目前市場上收益率較高的產品之一,是投保熱門的產品。”一位保險經紀人向記者推薦產品時還表示,現在行業不僅要調整預定利率,還要更改為第四套生命表,對于以后養老年金設計、領取而言,越長壽,年金額度就要降低。也可以理解為會漲價。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預期壽命增長,生命表也就需要動態調整。一般來說,生命表會每十年左右進行一次更迭。目前,我國使用的是原保監會發布的《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10~2013)》(又稱“第三套生命表”)。業內近日傳出消息,在金融監管總局的指導下,精算師協會組織完成了中國人身保險業第四套經驗生命表的編制工作,《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23)(征求意見稿)》已經下發至人身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征求意見。

    “開門紅”不再被強調?

    記者從市場調研來看,受監管要求“報行合一”等因素影響,今年各家保險公司和代理人對待“開門紅”態度普遍平淡。有代理人表示,公司近年已不再強調“開門紅”。也有代理人告訴記者,雖然公司近期也開展了“開門紅”的相關活動,但大家積極性比較一般。

    2023年10月,金融監管總局向各人身險公司下發《關于強化管理促進人身險業務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監管規范“開門紅”產品承保管理,提出科學制定年度預算、嚴格執行報行合一,還要求各人身保險公司要加強銷售渠道、人員和行為管理,嚴禁銷售誤導、強制捆綁搭售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隨著預定利率3.5%產品全面退出市場,2023年8月,金融監管總局下發《關于規范銀行代理渠道保險產品的通知》,對銀行保險渠道傭金進行約束,要求各公司通過銀行代理銷售的產品,在產品備案時,應在產品精算報告中明確說明費用假設、費用結構,并列示傭金上限,即要求銀保渠道傭金費用“報行合一”。

    此后,監管還稱要全面推行“報行合一”,抓緊啟動個人代理渠道、經紀代理渠道的“報行合一”工作。業內人士在受訪時對記者表示,這將進一步推進行業的公平競爭,包括保險行業產品定價的公平競爭、渠道傭金模式的公平競爭。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業內獲悉,部分互聯網渠道銷售的高收益年金險、增額終身壽險產品正面臨退出。有保險銷售人員在朋友圈發海報稱“抓緊上車,過時不候”,并配文“受‘報行合一’等因素影響,多款‘優秀’產品月底下架”。

    儲蓄型保險前路如何?

    “縱觀我國壽險業歷史,居民對于儲蓄型產品需求從未缺席,在不同階段熱銷的不同產品中有所體現。”開源證券近期發布研報顯示,自2015年以來,上市險企保費貢獻前五產品多數為儲蓄型產品。以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為例,2015~2022年總保費貢獻前五的產品多數為年金保險、兩全保險等儲蓄類產品。

    上述券商人士預計,隨著2023年監管進一步引導下調負債成本,未來保險產品將呈現傳統型儲蓄產品、分紅型儲蓄產品以及長期保障型產品均衡發展的格局,壽險行業保險產品格局將進入均衡結構期。

    中國太保壽險市場總監劉余慶在近期受訪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未來理想的產品結構將走向40%、30%、30%的多元化發展,其中儲蓄型保險——增額終身壽險和年金險類產品將占據約七成的市場份額。

    在利率下行、預定利率切換,以及“報行合一”等因素影響下,不乏業內人士對于儲蓄型產品的短期預期表示擔憂。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表示,“當下經濟的不確定性,會導致人們在購買保險產品時更加謹慎,限制壽險市場的發展;加上如今持續低利率的環境,壽險公司面臨投資收益下降的挑戰,可能會進一步下調儲蓄類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從而對壽險市場產生不利影響。”

    “儲蓄需求確定,在市場利率下行趨勢下,大家對于保險收益率的預期是比較理性的。”在徐昱琛看來,(儲蓄險)短期犧牲一點流動性,把收益率做高也是可以接受的。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劉紅梅制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保險 利率 壽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