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月入可達2.5萬”,但很缺人!這個工種你愿意做嗎?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10 21:03:25

    每經編輯 王月龍    

    “月入2.5萬元的瓦工”,你愿意做嗎?

    據媒體報道稱,一位瓦匠以“月薪5000元包吃住”的條件招收學徒,而學成后的瓦工月收入可達2.5萬元左右,這一收入水平在網上引起廣泛討論。

    CFF20LXzkOymFpKar6mWzkHTib8KaaZxjVFvK6SML7ERPuHNQFMSfD5eAiawJMmTK92icUVUZPQfAId75m7aYfEIg.jpg

    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據央視財經此前報道,目前裝修市場上所有的工種里,瓦工最為緊缺。山西的王紅偉干瓦工二十多年,他告訴記者,2022年他掙了將近20萬元,2023年預計能掙25萬元以上,雖然掙得不少,但卻招不到徒弟。

    除了瓦工緊缺之外,油工也正面臨著招人難的困境。劉延強來自河北,2023年是他干油工的第十六個年頭,他說,由于油工干一單至少要10天左右,施工周期長,加上工作環境差,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愿意入這行。

    據工人日報,山西一位正在招瓦工學徒的師傅表示,學徒期包吃住薪資5000元,學出來自己干的的話,一個月能掙2.5萬左右。不止泥瓦工,現在不同工種的裝修人力整體都非常昂貴。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22年公布的數據,城市白領人均月收入為5602.22元,收入中位數為4000元,裝修工人雖然屬于藍領,但收入已經超過了不少白領。此前,一則“35歲女子在香港做泥瓦工月入十萬元”的網絡熱搜也曾引起熱議,如此高額的收入,引得很多網友艷羨。

    學藝周期長、成本較高也是這一行業人員稀缺的原因之一。今年51歲的油漆工陳關德表示,從入門到出師,一般裝修學徒要學好幾年,不像流水線工人的培訓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在做學徒的這幾年基本沒有收入,一般沒耐心的人很難堅持下去。“高成本肯定要高回報,現在物價上漲,工錢上漲也就不奇怪了。”陳關德說。

    在中國政法大學陳忠云教授看來,當下裝修工作面臨“青黃不接”,人員緊俏的局面主要是因為很多年輕人不愿意進入到這個行業中來,而究其根源,是這一行業在社會中的受尊重程度偏低,從業人員社會地位不高,很多年輕人沒有平等的職業觀念。

    據農民日報,近年來,泥瓦工收入呈直線上漲,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供不應求。近年來,“本科生滿地跑,技術工無處找”的供需不平衡現象增多,建筑裝修行業招工難、“用工荒”等新聞頻頻引發關注。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以及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2022)》,雖然我國藍領群體規模達4億人以上,但近年來我國技能勞動者的求人倍率超過1.5,即每150個崗位只有100位求職者,高級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達到2以上,缺口可達千萬人。從業人員數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也成為瓦工收入提高的大背景。

    高薪之下仍然缺人,恰恰反映出傳統技術工種面臨的一些現實問題。一方面是勞動付出與收入回報的“性價比”不高。比起多數白領工作,以建筑工人、水電工為代表的藍領工種往往需要付出更多體力勞動,長時間處在臟污、噪聲環境中,容易面對風險、積累傷病,因此即使很多藍領收入超過白領,二者仍呈現出供需錯配現象。另一方面,如泥瓦匠、電工等需求缺口較大的職業工種具有一定技術門檻,高收入對應的是高技術水平與行業經驗,需要較長時間的學習培養過程。“月入2.5萬元”并不是所有藍領工種的普遍常態,純粹體力勞動的“普藍”與技能型“深藍”、有高級專業技能的“銳藍”之間,也存在較大收入差距。學徒期幾千元的收入往往比不上外賣員、快遞員等職業,讓許多年輕人不愿意選擇從事傳統建筑行業,而職業教育對市場需求的反映也存在一定滯后性,使一些傳統技術工種“供血”不足,產生斷層。

    更進一步說,上升通道狹窄、權益保障不夠、社會認同不足等成為傳統技術工人從業意愿的深層次阻礙。部分傳統藍領工種沒有足夠的晉升、轉職、創業渠道,職業難以成為事業;建筑工人、泥瓦匠、水電工等大多具有工作強度大、風險較高、收入不穩定等特點,其權益保障問題更應得到關注。此外,雖然目前全社會尊重關愛農民工的氛圍越來越濃厚,但仍有個別人對傳統技術工人存在“低收入”“低門檻”“不光鮮”的偏見,客觀上也影響了他們的職業獲得感和價值感。

    近年來,相關部門通過大力推動職業教育、加強技能人才職稱評定、強化平等就業服務和權益保障等一系列政策舉措,改善了藍領就業環境。下一步還要有針對性地解決好其職業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編輯|王月龍?杜恒峰?杜波

    校對|程鵬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農民日報、央視財經、工人日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