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18 18:19:48
為了斬斷電話卡、銀行卡的買賣鏈條,從源頭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近幾年以“斷卡”行動為代表的各種反詐行動,對電詐活動進行了有效打擊。但與此同時,電信網絡詐騙分子也在不斷“進化”,作案技術手段越來越“高級”。
例如王女士遭遇的這起詐騙案件,犯罪分子利用借手機進行導航的機會,偷走了機主的手機卡,狡猾地逃過了“斷卡”行動的封鎖。
每經記者 宋欽章 每經編輯 張益銘
陌生人以手機沒電為由,向你借手機做個導航,你會答應嗎?建議多留個心眼兒。
這樣的遭遇也發生在李先生(化名)的身上,好心的他選擇將自己的手機借給了陌生人,而李先生不知道的是,這一舉動竟然牽出了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
年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收到受害者王女士(化名)的爆料,她被卷入一場精心策劃的電信詐騙。王女士在接到一個陌生來電后,被對方以退保為由,誘導她在手機上進行一系列操作,結果不僅存款被轉走,還被借了5萬元網貸,信用卡額度也被刷光。王女士事后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報警后得知資金難以追回。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騙局的開端,是一個尾號8503的陌生來電。這個來電號碼的機主是騙子本人嗎?每經記者多次撥打該號碼,電話里均提示“您撥打的號碼是空號”。不過,通過搜索該號碼綁定的微信賬戶,每經記者成功找到了關鍵人物李先生。
李先生稱,他是福建省南安市的一名載客司機,2023年11月28日上午在南安市醫院附近,一名說普通話的陌生乘客說自己的手機沒電了,需要借用他的手機進行導航。李先生當時出于熱心,并無太多顧慮,坦率地將手機借給了這位陌生乘客。殊不知,正是在這期間,手機脫離了李先生的視線,并被動了手腳,成了悲劇的導火索。
2023年11月28日傍晚,前面提到的受害者王女士收到了一個尾號8503的陌生來電,其實就是李先生的手機號。在李先生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犯罪團伙利用他的手機號實施了對王女士的詐騙行為,幾十萬元被席卷一空。
之后的兩天時間內,李先生并沒有使用這部手機接打過電話,未察覺到異常。“第三天有人說我的電話打不通,我不相信。我去手機店,他說你的手機卡被別人換過去了。所以我才意識到,是11月28日的那個人換了我的手機卡,我當時在開車,沒有注意看。”李先生回憶說。
當李先生得知自己丟失的手機卡是被用于電信詐騙后,他氣憤地對記者說:“我太生氣了。你知道是誰嗎?如果你有辦法知道是誰,我要找他!”
據每經記者了解,這類電信網絡詐騙背后往往隱藏著一條電話卡、銀行卡買賣鏈條。大量“實名不實人”的銀行卡、電話卡被騙子購買后實施詐騙,涉案資金大部分通過買賣的銀行卡走賬,涉案手機卡也并非騙子本人名下,給警方的追查和打擊帶來了巨大困難。
為了斬斷電話卡、銀行卡的買賣鏈條,從源頭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近幾年以“斷卡”行動為代表的各種反詐行動,對電詐活動進行了有效打擊。但與此同時,電信網絡詐騙分子也在不斷“進化”,作案技術手段越來越“高級”。
例如王女士遭遇的這起詐騙案件,犯罪分子利用借手機進行導航的機會,偷走了機主的手機卡,狡猾地逃過了“斷卡”行動的封鎖。
面對不斷升級的電詐手段,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肖颯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曾表示,要提高社會公眾的“反詐”意識,加強宣傳教育,及時向公眾普及“更新迭代”的詐騙手段和防范措施,加強辨別和應對詐騙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繼去年12月《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正式施行之后,公安部會同有關主管部門近日起草了《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違法犯罪聯合懲戒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懲戒辦法(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這意味著,在有了“法”之后,電信網絡詐騙還要迎來“聯合懲戒”。《懲戒辦法(征求意見稿)》指出,非法買賣、出租、出借電話卡、物聯網卡、固定電話、電信線路、短信端口、銀行賬戶、支付賬戶、數字人民幣錢包、互聯網賬號、域名、IP地址等,或者提供實名核驗幫助的單位、個人和相關組織者,是懲戒對象之一。
《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第三十一條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買賣、出租、出借電話卡、物聯網卡、電信線路、短信端口、銀行賬戶、支付賬戶、互聯網賬號等,不得提供實名核驗幫助;不得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虛構代理關系開立上述卡、賬戶、賬號等。
對經設區的市級以上公安機關認定的實施前款行為的單位、個人和相關組織者,以及因從事電信網絡詐騙活動或者關聯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記入信用記錄,采取限制其有關卡、賬戶、賬號等功能和停止非柜面業務、暫停新業務、限制入網等措施。對上述認定和措施有異議的,可以提出申訴,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申訴渠道、信用修復和救濟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公安部門會同有關主管部門規定。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0718356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