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19 16:21:20
周兵回:北極的海冰快速融化,使得大氣不穩定度加劇,高緯度強冷空氣容易向南侵襲,寒流暴風雪、寒潮強冷空氣時有發生。極端天氣是一種新的常態。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廖丹
1月19日,在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專題媒體通氣會上,2023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
其中,“杜蘇芮”北上發威,引發京津冀罕見暴雨洪澇;12月強寒潮創多地低溫與積雪新紀錄;2023年全國平均氣溫再創歷史新高;河南遭遇罕見“爛場雨”天氣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通氣會上提問: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中包括一條“2023年全國平均氣溫再創歷史新高”,還有一條是“12月強寒潮創多地低溫與積雪新紀錄”,請問為何在“最暖年”還會出現類似2023年12月份的全國大范圍強寒潮和低溫雨雪天氣?
對此,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回答道,北極的海冰快速融化,使得大氣不穩定度加劇,高緯度強冷空氣容易向南侵襲,寒流暴風雪、寒潮強冷空氣時有發生。極端天氣是一種新的常態。
媒體通氣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
2023年,我國暖干氣候特征明顯,極端天氣頻發強發,創造了諸多破紀錄事件。對中國和全球來說,2023年都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的年份。
周兵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全球變暖下,極端暖的事件增多,大眾都容易理解,極端冷的事件減少,也容易理解。但是,極端冷事件的強度并沒有減弱,這也是科學的事實。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結果顯示:2023年,全國平均氣溫10.7攝氏度(°C),較常年(9.9°C)偏高0.8°C,為1961年以來最高,打破2021年10.5°C記錄。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偏高0.5~1°C,京津冀、內蒙古等13個?。▍^、市)氣溫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高,全國共127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梢钥吹剑瑯O端高溫天氣依然是中國氣候的主旋律。
周兵介紹,由于北極海冰的快速融化,冬季北極地區上空大氣吸收熱量,北極變暖放大現象凸顯,使得大氣不穩定度加劇,大氣呈現南北向環流特征,冷氣團一旦偏離極區位置,使得高緯度強冷空氣容易向南侵襲,寒流暴風雪、寒潮強冷空氣時有發生,冬季出現所謂的“暖北極冷歐亞”現象。
周兵進一步指出,全球變暖使得極端暖事件增加,極端冷事件減少,但極端冷事件強度并未減弱。因此,防范寒潮對我國造成的復合型災害的思想和措施不能放松。當配合適當的水汽條件,在寒潮強冷空氣向南侵襲的時候,不同地域就會出現不同的低溫冰凍雨雪大風天氣。
2023年12月,全國氣溫呈現歷史同期最暖(2-13日)—歷史同期第4極端寒冷(14-25日)—歷史同期最暖(26-31日)的過山車式極端變化特征。
厄爾尼諾攪動全球氣候,放大極端天氣;太陽風暴頻發,北半球多地現強烈極光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接下來會對我國氣候產生哪些影響?
對此,周兵介紹,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自2023年5月開始的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事件目前正處于峰值期,預計本次事件將持續到2024年春季。統計資料顯示,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年的冬季,我國東部易出現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北方地區較易出現暖冬;厄爾尼諾發生次年夏季,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易出現洪澇,東北地區易出現低溫。而厄爾尼諾發生次年春季,其氣候影響不及冬季和夏季明顯。
周兵稱,綜合考慮厄爾尼諾和氣候系統其他因素的影響,預計2024年后冬,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但階段性冷空氣活躍,南方地區降水偏多;春季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偏高,全國降水接近常年到偏多。春季楊柳飄絮和花粉過敏開始時間較常年同期偏早;京津冀及周邊等地可能出現一些低能見度天氣,對公路交通運輸安全帶來一定風險隱患。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厄爾尼諾對極端天氣發生頻率和強度有進一步放大作用,并繼續加劇全球變暖趨勢。而氣候越來越暖,可能帶來的風險也會越高。
周兵介紹,全球變暖加劇水循環,同時顯著影響降水空間分布,極端降水事件變得更強、更頻繁。氣候變暖會導致極端高溫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增加,極端低溫事件的頻率下降,酷熱干旱事件及復合洪水事件等極端事件更加頻繁。
未來中國平均氣溫將持續上升,總體看,增幅從東南向西北逐漸變大,北方增溫幅度大于南方,青藏高原、新疆北部及東北部分地區增溫較為明顯。極端強降水和重大干旱事件仍呈增加態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