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24 13:24:43
◎截至2023年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66億人、2.44億人、3.02億人,同比增加1336萬人、566萬人、1054萬人,其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首次突破3億人。
◎2023全年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7.92萬億元,支出7.09萬億元,年底累計結余8.24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13.79億人,其中9.62億人領用電子社保卡。
每經記者 石雨昕 每經編輯 陳旭
1月24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舉行2023年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
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石雨昕 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副司長陳峰在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我國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12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
截至2023年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66億人、2.44億人、3.02億人,同比增加1336萬人、566萬人、1054萬人,其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首次突破3億人。
全年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7.92萬億元,支出7.09萬億元,年底累計結余8.24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13.79億人,其中9.62億人領用電子社保卡。
與此同時,我國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職稱和職業資格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廣泛推行,各類企業累計評聘特級技師、首席技師3000多人。
針對2023年就業工作總體情況,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運東來表示,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2023年,我國就業實現了總體穩定、積極改善。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基本穩定、持續好轉,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繼續增加,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達到3397萬人。
2023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到1244萬人
運東來表示,就業總體穩定源于黨中央、國務院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同時也得益于多方面因素:
一是經濟運行回升向好奠定了穩固基礎。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是拉動就業增長的關鍵所在。同時,服務業加快恢復,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54.6%,經濟發展帶動就業的能力不斷增強。
二是政策紅利加速釋放注入了強大動力。國家及時調整優化穩就業政策,穩崗返還政策持續實施,吸納就業補貼延續拓展,擴崗補助及時重啟,形成了穩崗擴就業的系統性政策支持體系,全年各級政府各類資金直接支持就業創業超過3000億元。
三是服務培訓擴面增效增強了市場效能。“春風行動”等就業服務活動高頻率開展,提供了豐富的崗位信息。“技能中國”行動深入實施,推動開展大規模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
四是重點群體精準幫扶兜住了民生底線。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抓早抓實抓細,對城鄉困難群眾兜住兜準兜牢,全年累計促進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14萬人,困難人員就業172萬人。
運東來表示,從走勢看,2024年就業工作穩的基礎總體牢靠,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恢復,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新的就業增長點不斷出現,為穩就業提供堅實支撐。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不確定因素增多,社會預期偏弱,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穩就業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下一步,人社部將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加快完善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加力穩固就業向好態勢。要更加突出政策協同,推動非經濟政策出臺同步評估就業影響,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就業帶動力。完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社會保障等支持體系,釋放政策促就業紅利。
與此同時,要更加突出崗位挖掘。健全就業產業協同聯動體系,啟動先進制造業促就業行動,擴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銀發經濟等就業空間,加大對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支持,推動重點企業用工服務向中小企業延伸。
此外,要更加突出創業帶動。完善創業帶動就業保障制度,打造擔保貸款、稅費減免、場地安排等鏈式服務體系,舉辦創業活動,推進零工市場規范化建設。更加突出重點群體。加強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支持,拓展就業崗位,構建銜接校內外的服務體系。加強脫貧人口、大齡農村勞動力就業幫扶,深化勞務協作,壯大勞務品牌,構建統籌城鄉的就業格局。加強就業困難人員幫扶,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兜住兜準兜牢就業底線。
社保卡是國家民生服務的基礎性載體。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宋京燕在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社保卡持卡人數達13.79億人,其中9.62億人同時領用了手機中的電子社保卡,2023年電子社保卡全年服務151億人次。
為了讓群眾用卡更貼心、更方便,國辦指導人社部聯合12個部門,在9個省份和雄安新區開展了社保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應用試點,取得良好成效,并進一步向其他地區推廣。
一是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各地“一卡通”能力共建、數據共享、服務聯動的基礎不斷夯實,區域協調、部門協同、部省協作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6個省份進一步完成“一卡通”立法。電子社保卡開通全國“一卡通”服務專區,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對接,跨業務、跨地區、跨部門的“一卡通”應用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二是應用場景日益豐富。人社領域基本實現“全業務用卡”,就業補貼和社保待遇普遍通過社保卡發放。社保卡已全面支持跨省領取養老金、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等服務。越來越多地區的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納入社保卡發放,四川等地還將發放范圍進一步擴展至獎助學金、以工代賑勞務報酬、農業保險賠款等。各地積極拓展政務服務、交通出行、文化旅游、就醫購藥等民生服務領域“一卡通”應用,為群眾提供了全方位的便民服務。
三是特色服務亮點紛呈。浙江聚焦“一老一小”,建成“敬老通”用卡場景,打造智慧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創新“學社里”一卡通場景,貫通高校在校生校園服務和畢業生就業服務。青海打通社保卡待遇發放和移動支付應用,講好“一卡通”惠民故事。青島建成社保卡主題公園,提供沉浸式體驗式服務,形成政府、商戶、銀行、群眾“一卡通”應用生態圈。
四是區域“一卡通”成效初步顯現。長三角地區已經實現“一卡通”統一辦理事項52個;京津冀近期簽署了社保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合作框架協議;川渝地區已開通23項“一卡通”服務,并共建兩地城市書房;海南、廣東聯合發行“廣東愛海南旅游年卡”。區域“一卡通”促進了各地基本公共服務政策協同,有力保障了人員流動時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為落實國務院“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部署,抓好辦成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近日,人社部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建設的通知》,明確了到2027年基本實現全國“一卡通”的目標。
宋京燕表示,下一步,人社部將結合數字人社建設,聯合相關部門做實做細社保卡居民服務“一件事”應用,推出更多的數字化應用場景,持續深化省級“一卡通”,大力推進區域“一卡通”,逐步實現全國“一卡通”,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便捷更廣泛的社保卡服務。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石雨昕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