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24 14:37:57
每經記者 裴健如 每經編輯 孫磊
自2023年底以來,智能汽車領域“神仙打架”,智界S7、問界M9、小鵬X9、銀河E8、小米SU7等一系列新車或上市或亮相,進一步“開卷”智能化技術和配置。
在此背景下,主流車企也在加大智能化領域的投入力度。日前,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喊話稱,“要在智能化領域投入1000億元”;長安汽車也通過與華為的合作,欲全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長城汽車總裁穆峰預判,2024年會是中國整個汽車產業鏈的另一次迭代和升級,是智能化競爭的元年。
智能化“下半場”的“短兵相接”,也讓芯片企業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據記者了解,一輛傳統汽車需要500顆半導體芯片,在新能源汽車上,則需要接近2000顆,而智能網聯汽車的芯片絕對用量在5000顆以上。
“2023年,我國智能汽車行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自主品牌引領、出海勢頭強勁、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這都給本土芯片企業帶來了機會。”芯馳科技董事長張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高性能、高可靠的車規芯片是中國智能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的重要引擎,如何實現車規級芯片的自主可控更是成為關鍵。為此,汽車產業上下游企業應準確把握未來發展趨勢,做好提前布局。
芯片企業欲向海外市場要增量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雙超300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占據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
“2023年是中國新能源智能汽車發展非常好的一年,每售出三輛車中,幾乎就有一輛是新能源車。在整個產業發展過程中,芯片供應的壓力問題不像2021年和2022年那么大了,很多芯片供給恢復到了正常水平。”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原誠寅認為,這種情況催化了企業布局汽車芯片賽道的熱情。
據原誠寅透露,行業調研結果顯示,2020年做汽車芯片的企業大概有幾十家,到2023年已經有三百多家芯片企業在開發車規級芯片,汽車芯片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熱的賽道。
以芯馳科技為例,其已構建完成全場景汽車芯片產品矩陣。截至2023年底,芯馳科技已獲得近200個量產定點,客戶覆蓋90%以上國內汽車主機廠商,累積量產出貨超過300萬片,覆蓋近40個主流車型,包括理想L9、名爵MG7、紅旗HS7、星途瑤光等;四維圖新旗下、主要負責“智芯”業務的杰發科技也宣布,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車規級芯片在全球出貨量突破3億顆,其中MCU出貨量突破5000萬顆,SoC芯片出貨量超8000萬套。
另據科創板研究中心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科創板IPO募資877億元,其中有48%為芯片類企業。
但在賽道不斷升溫的同時,汽車芯片行業也面臨著新問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認為,與前兩年的“缺芯潮”不同,現在汽車芯片開始回歸正常發展軌道,部分環節甚至會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當這個行業進入寬松階段的時候,對企業來說就意味著挑戰,很多企業可能要調整,甚至被淘汰。”張永偉表示。
對此,張強也有同感。在他看來,如今汽車行業的“內卷”,歸根結底在于供需關系發生變化,這種變化的出現正是由于產能過剩,而中國汽車的“出海”是緩解產能過剩的有效途徑之一。“出海能夠幫助汽車行業的供需關系保持平衡,汽車出口的增加會讓車企、Tire1擁有更大市場,也會帶給芯片企業更大的市場。”張強向記者分析稱。
基于此,芯馳科技也在加快其全球化布局步伐。在2023年整車出口量前十車企中,有一半品牌已與芯馳科技有量產合作。記者了解到,芯馳科技即將推出面向下一代的艙駕一體芯片,以及面向區域控制器的下一代高性能MCU等產品,力爭于2025年實現20%的市占率目標,同時也將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作為重點。
“我們在海外市場,如德國、日本等,也會積極布局。芯片企業要實現長久健康的發展,不可能只依靠單一市場,必須要全球化的道路。”張強告訴記者。
量產上車和提升自主化率仍是關鍵
行業的新變化固然明顯,但不變的在于,產品的量產落地仍是檢驗車規芯片企業應對挑戰能力的核心指標。
究其原因,原誠寅告訴記者:“汽車芯片是集成電路的一部分,跟傳統的芯片不太一樣,應用場景非常明確,就是給汽車用,一定要量產上車,而且在汽車上得到規?;瘧?,才能真正形成價值創造。”
在原誠寅看來,我國汽車芯片產業已邁過起步階段,進入百家爭鳴和快速發展階段。但在芯片供給側,參與企業多,研發產品多,可用產品仍較少,80%企業已推出的產品不超過5款。“行業中百花齊放和魚龍混雜現象并存,未來將經歷較大規模優勝劣汰,企業進入汽車芯片賽道必須有堅持10年以上的決心和能力。”原誠寅認為。
另一方面,提升汽車芯片自主化率仍是行業的重點方向之一。盡管國內汽車芯片產業起步較晚,但自主品牌汽車的供應安全性和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為汽車芯片自主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當前,自主品牌汽車的國產汽車芯片應用占比已達到10%左右。
中商產業研究院在相關報告中預測,2024年,中國汽車芯片市場規模預計可達905.4億元,同比增幅達到6.5%。這意味著,國產汽車芯片仍有相當可觀的替代空間。
“從我們梳理的十大類芯片來看,汽車芯片的自主化率已經從5%提升到8%,甚至10%的階段。不過,我們的芯片尚未真正做到全覆蓋。國產芯片上車的機會是一直有的,但最終要回到商業邏輯上,要有高性價比的產品。”原誠寅表示,中國汽車芯片行業發展仍然需要依靠生態體系的建設,不能忽略任何一方,只有政府、資本、芯片企業,以及上下游服務環節齊心協力,才能推進中國汽車芯片產業的崛起。
就在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國家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到2025年,制定30項以上汽車芯片重點標準;到2030年,制定70項以上汽車芯片相關標準,基本完成對汽車芯片典型應用場景及其試驗方法的全覆蓋,滿足構建安全、開放和可持續汽車芯片產業生態的需要。
原誠寅認為,《指南》將助力填補我國汽車芯片標準空白,為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汽車芯片產業生態提供支撐,為未來幾年我國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提供了藍本,也有助于推動我國汽車芯片產業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