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31 15:01:59
活動籌辦方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場咨詢各類問題424個,其中420個問題當場得到解答。有委員說:我的背后,站著很多百姓。他們期待,這是“面對面”的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編輯 劉艷美
2024年1月30日下午,成都市“兩會”開幕前一天,一場別開生面的面對面交流會在金牛賓館天府樓天成廳舉行。
此前新聞發布會曾透露本次成都市兩會的一大創新舉措,要安排代表、委員與局長面對面咨詢交流。
開幕前一天,是政協委員們報到的日子。“下午3點至5點,天成廳將舉辦成都市政協十六屆二次會議‘委員·局長面對面’現場咨詢交流互動。”接到通知的記者們走下擺渡車,往天成廳走去。
離通知的會議開始時間還有23分鐘,以為到場比較早,但才走到天成廳外的拐角處,記者們就聽見了“嗡嗡嗡”的嘈雜聲。“什么情況?”有人發出疑惑。
站在天成廳門口,一位常年跑時政新聞的記者有些傻眼——桌椅靠攏墻壁,圍成一圈長方形。環繞一圈的桌子上,隔四個座位就立著一塊市級職能部門的指示牌,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等共19個。每個職能部門的區域有且只有一個座位牌,上面寫著各部門“一把手”的名字(注:有3個部門主要負責人在外出差)。
面對面交流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林靜 攝
沒有人講“面對面”的規則,但似乎也不需要,桌椅擺放已經一目了然。
整個會議室,沒設演講臺,沒有主持人,甚至不知道19個部門誰是主角。“第一次參加這種會。”這位記者說:“我都不知道我要做些什么,要從哪兒開始?”
進場的人越來越多,沒人宣布“活動即將開始”。桌子后面的四五排椅子,已經坐得滿滿當當。第一排是19位局(委、辦)的局長(主任),后面是具體業務處室的處長們。
不過,局長們對面的座椅還有點兒空。一些政協委員站在大廳中央,不知道該選哪位局長“面對面”。門口陸續有辦完報到手續的委員進場,有人打趣“快去找局長”,另一人面露難色,“我先看看情況再說”。
這是成都市“兩會”第一次舉辦這樣的活動。“第一次辦,沒有經驗,還不太成熟。”成都市政府辦公廳相關負責人說,“我們也是邊觀察、邊摸索、邊開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林靜 攝
這位負責人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這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的共同決策,核心目的是給代表、委員們在參政議政過程中,提供更加開放、親民、合理的面對面平臺,讓他們把關心關注的問題、議題,帶到現場集中咨詢。同時,他們若準備提交建議、提案,也可以提前跟部門咨詢,了解市情、找準問題,讓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更精準、科學,進一步幫助政府把政策落地落實。”
委員越來越多,“虛位以待”的尷尬局面消失了。發改、經信、科技等與經濟相關的部門,教育、民政、衛健、交通、住建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部門,迎來首批委員落座。
場內氣氛,逐漸升溫。
“每天除了早晚高峰期間,能不能把公交專用道讓出來,緩解城市里的交通擁堵?”成都市政協委員、四川三聯家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鄒平坐在成都市交通運輸局面前,向局長王翼剛和公交管理處處長晏洋提出問題。
晏洋當場給予回復,“市交通運輸局此前就會同其他部門,每隔半年組織一次對公交專用道的評估,并就評估結果對公交專用道進行動態調整。”至于鄒平這次反映的路段,他們會記下來,回去調研評估。
其實,公交并不是鄒平這次帶來的提案方向,她原本關注的是農業食品安全大數據方面。所以,這次來找市交通運輸局咨詢,算是“臨時起意”,“因為日常生活中收集到關于公交車道使用方面的聲音”。鄒平提到與局長“面對面”的感受,“今天局長、處長都在,很集中,他們都在用心聽、用心解答,可以幫助我們更高質量地寫提案,我這次會增加一份關于交通優化的提案”。
成都市政協委員米蘭佳也“臨時起意”找到了成都市公園管理局,跟副局長古利軍探討林業生態價值轉化路徑的難題。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林靜 攝
米蘭佳談到,平常調研,有可能與部門交流,但要跟“一把手”直接面對面的機會很少。對于委員而言,經審查立案的提案,交承辦單位辦理并獲得書面答復,需要一定的周期。而與“一把手”面對面,很多問題可以當面問,“我們問得越多,他們就會越重視,有的也是他們工作中的困惑,大家一起去關注、去破解難題”。
除了集中、高效,面對面交流的好處,還在于及時。有委員提到,在很多領域只知道成都出臺了文件,但并不知道推進到什么階段,想要收集推進進展的數據會有難度,但借著委員·局長面對面的機會,就可以及時溝通獲取信息,后期想要針對這個領域撰寫提案,就有了更明確的方向。
事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參加此次活動的成都市政協委員共計245人,市級部門相關同志197人。平常以“課桌式”擺放桌椅容納百余人的天成廳,1月30日下午平均人流量在300人左右。
“熱鬧得像人才招聘會。”這是一個在現場引發了很多共鳴的評價。
人頭攢動,有人直呼“熱”。會議室門口掛羽絨服的推車搬來了三個,都不夠用。場內不穿厚外套,是標配;還有人脫下了抓絨衛衣,只穿一件短T,背上都在流汗。跟委員們交流的局長、處長們,不少額頭上布著細細的汗珠。只有掛在椅背上的外套,提醒著戶外是8℃的冬天。
人一多,座位也不夠用。成都市發改委被安排在進門最顯眼的區域,吸引了不少關注經濟發展的委員前來。面前的委員正在聊,后面的委員排成隊,發改委主任王鋒君和副主任陳健同步接待委員,還是忙不過來。工作人員從會場外再搬來了椅子,讓委員們坐著等。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等也是熱門區域,處長們都走到中間,滿足更多委員的溝通需求,解疑答惑、收集意見建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林靜 攝
高峰期時,大多數部門前面都是兩三位委員在同時咨詢。幾個熱門部門的局長,開始站起身“迎客”,聲音高低錯開,溝通得更清晰。
馬不停蹄接待委員的王鋒君,趁間隙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了談他的感受:“這個形式很新穎、自由、開放,不像開會那樣拘謹。”更重要的是,“不光是他們來咨詢我,同時也是我在向他們咨詢。我們收集到很多好的想法,對于下一步制定相應政策、攻關的思路都有幫助,推動一些工作的方向也更加明確。”王鋒君說,“這算是一次效果很好的調研。”
沒有幾個人注意到時間已經過了17:00,幾乎所有部門都交流得火熱。這是一場沒人喊“開始”、也沒人叫“停”的活動。
時間又過了二十多分鐘,才有部門開始離場?!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呷ジ鲄^域打聽了一圈,不完全統計,市住建局接待委員18次,市發改委23次,市教育局20次,市交通運輸局15次,市衛健委28次,市民政局17次……活動籌辦方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場咨詢各類問題424個,其中420個問題當場得到解答。
成都市民政局局長王宏斌說:“雙方都有收獲。我們收獲了啟迪、思路,知道老百姓的真實所想;委員們可以在了解情況后提出更高質量的提案。”
2月1日晚,這些局長、主任們將走進人大的會場,參加“代表·局長面對面咨詢交流會”。屆時,19個市級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也將與成都市人大代表面對面,給代表們依法履職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凝聚發展的共識。
有委員說:我的背后,站著很多百姓。他們期待,這是“面對面”的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