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27 21:56:29
每經記者 金 喆 林姿辰 每經編輯 魏官紅
2月29日,即將迎來第十七個“國際罕見病日”。“瓷娃娃”“藍嘴唇”“蝴蝶寶寶”“漸凍人”……這些聽上去十分生動的稱謂背后卻暗藏殺機——罕見病。
作為世界五大絕癥之一,在蔡磊的不斷努力下,漸凍癥已經成了為大眾所知曉的疾病。
近4年來,他投入了超乎人們想象的精力、財力和毅力,與漸凍癥展開了一場惡戰。如今,這場戰爭還沒出現勝利的曙光,蔡磊仍像孤勇者一樣,奮力向前。
蔡磊最近一次在直播間以外的場合公開露面,是在中國經濟新聞人物頒獎盛典上。站在舞臺的中央,燈光和鏡頭一齊聚焦在他那瘦弱的身影上,雙臂和脖間的紅圍巾一同低垂,蔡磊如同一個孤獨的戰士藏著難以言說的堅韌。每當有人講話,他竭力調整身體,以示傾聽。
那天是2024年1月24日,是蔡磊確診患上漸凍癥的第1577天。時間撥回到4年前的那個下午,“中國電子發票第一人”、京東集團副總裁、“中國改革貢獻人物”、連續4家創新技術公司董事長等一眾頭銜,通通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出具的診斷書粉碎,揉捏成“漸凍癥患者”。
蔡磊曾形容這種心情“像臺失控的過山車,從海平面沖上珠穆朗瑪峰,又急轉直下,直抵馬里亞納海溝”。
距離頒獎禮剛過去一個多月,蔡磊自述連自主站立都成了一種奢望,而堵塞的咽喉、痙攣的嗆咳、絕望的窒息……這些漸凍癥晚期的痛苦如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他還能跑多遠?
2月9日,蔡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他的計劃從來沒有變過,就是全力以赴進行漸凍癥的攻克事業;他還說,要以神農嘗百草的勇氣去加快藥物研發的進度,因為每個患者跟他一樣都在與時間賽跑,都等不起,能早一天,絕不晚一天。
一個“不聽話”的病人
在樊東升眼里,蔡磊是最不聽話的病人。
樊東升是北京大學醫學部神經病學系主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科主任,也是中國最權威的漸凍癥專家。
漸凍癥即“肌萎縮側索硬化(ALS)”,運動神經元病的一種,被列為世界五大絕癥之首,近200年來全球有1000多萬人因此死亡,治愈率為0,絕大多數患者在患病后2至5年內死亡。
2019年秋天,樊東升第一次看到蔡磊失力的左臂,結合相關資料,心中便有了答案:漸凍癥。彼時,樊東升對蔡磊的情況預估得較為樂觀:只要休息調理好,存活時間達到十年甚至二十年都不成問題。
“安心休息”并不是一個空話,背后有著堅實的生物學基礎:當神經細胞感應到刺激處于應激狀態時,內部會快速形成一種名為應激顆粒的“小球”守衛細胞的正常運轉,相當于當一個村子里來了土匪,村民們都拿起手邊的武器奮起抵抗,等土匪被打跑后,再各自歸位。而漸凍癥患者的神經細胞無法正常形成應激顆粒,失去保護的神經細胞可能在應激狀態下死亡,死亡的神經細胞越多,患者癥狀會越重。
最開始,樊東升覺得以蔡磊的資源和能力,安心休息并不難。但后來事實證明,他對有著“拼命三郎”之稱的蔡磊太不了解了,這位國內電商巨頭高管的常態是可以連續幾天不合眼地工作,休息完全不在他的考慮范圍內。
2022年兩人在錄制活動中相遇,那時距離蔡磊確診已有兩年多時間。樊東升發現蔡磊走路、說話尚且基本正常,但右手已經明顯萎縮吃力,而且感覺脖子也有點沒力氣。這意味著蔡磊的漸凍癥已經跳出上肢范圍,到了第二個階段——咽喉部球部。這個階段最初只是頸肌受累,之后會影響說話和吞咽,到最后走路也會有影響。
這是個非常不好的信號,樊東升再次提醒蔡磊要注意休息。他不止一次向蔡磊提醒問題的重要性:蔡磊在占據多個優勢的基礎上,確診兩年多時間發病區域就發生了轉移,比臨床經驗超過至少5年。
神濟昌華聯合創始人兼CSO(首席科學官)郭煒博士也是在這個時間認識了蔡磊。2022年2月他們第一次見面時,蔡磊走路、說話基本正常,盡管一只手已經不太行了,但另一只手還能拿東西,如拿著水杯喝水。近兩年,蔡磊去過神濟昌華四五次,每次都是討論漸凍癥藥物的進展情況。隨著身體情況越來越不好,蔡磊如今已經不方便出門了。
2023年末,包括郭煒在內的神濟昌華團隊和樊東升主任一起來到蔡磊辦公室拜訪,這時,蔡磊的兩只手已經基本失能,腿腳也沒有之前那么靈便,聲音變得很尖細,甚至有時聽不清他說的話。
那天蔡磊正好感染了乙流,當晚連續吐痰、連續窒息,近4個小時里遭遇了4次“水刑”般的痛苦和絕望。如果不是家里正好來了一位護士,揮之不去的死亡陰影就要降臨。
但回到公眾視野,蔡磊依舊西裝革履、目光如炬,大眾很難將那個頹敗的形象,與意氣風發的京東集團副總裁、連續創業者、“中國電子發票第一人”等畫像聯系起來。
“我給的(休息)建議,他也知道很重要,但是做不到。他有非常強烈的個人主張?;颊呷后w一直把他作為一個旗幟、一個希望。”說到這里,樊東升也很無奈,作為臨床醫生,他非常清楚,蔡磊長期處于腦力和體力的雙重工作壓力下,實際上就是面臨著持續的應激脅迫,對漸凍癥的病情非常不利。
一位“向死而生”的患者
漸凍癥在1874年被正式命名。美國作家米奇·阿爾博姆曾形象地描述漸凍癥的發病過程:它如一支點燃的蠟燭,不斷融化你的神經,使你的軀體變成一堆蠟。通常,“燃燒”從腿部慢慢向上,最終只能靠插在喉部的管子呼吸,而你清醒的神志像被緊固在一個軟殼內。
但100多年過去,對于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運動神經元的凋亡,在科學上仍然沒有很好的解釋,相關療法也鮮有突破。
在蔡磊確診的2019年,全球只有一款漸凍癥藥物“利魯唑”經過臨床驗證可能有效,但只能減少腦內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釋放,微弱延緩疾病進展而非根治。此外,患者能長期服用的也只有維生素B1、維生素E這類營養神經及改善線粒體功能的藥物。
百濟神州總裁吳曉濱這幾年也幫助蔡磊看了大量與漸凍癥相關的產品管線,大藥企和初創企業的管線都看過了,“我見過蔡磊幾次,很感動,他的毅力不是一般人能堅持的”。蔡磊也在《相信》這本書中對他表示感謝。
即便如此,吳曉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世界上還有太多人完全不了解、完全沒有攻克的疾病,漸凍癥就是其中一種,非常遺憾,現在還沒有哪款藥能夠治愈漸凍癥。
沒有特效藥,大多數人只能等待。但是,蔡磊給出的答案是迎難而上,牽頭推動更多突破性的漸凍癥藥物研發。
吳曉濱不止一次對記者提到,他被蔡磊的意志所感動,被他為漸凍癥所作出的努力感動。
樊東升也曾接觸過不少有社會資源、財力雄厚的患者,他們大多更關注自己的健康問題;在他看來,蔡磊的格局非常大,很快就從自身困境中跳脫出來,關注整個患病群體的命運,直到以一己之力打破漸凍癥領域的信息孤島,推動了中國的漸凍癥研究。“如果為了自己,他應該好好休息才能活得更長、更好,這么拼實際上會把自己拼掉的。誰會拿自己的生命來炒作呢?”
2月9日,蔡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藥物類型我們不設限,小分子、蛋白、抗體、基因、細胞、聲光電磁等,包括傳統醫學都有,現在累計已合作和推動了超過100條漸凍癥的藥物和治療路徑。雖然一直在失敗,但也一直在努力,持續增加新的路徑和希望。
在蔡磊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思考自己的價值。2022年初,蔡磊表示計劃建立中國首個漸凍癥患者腦和脊髓的人腦組織庫,在5個多月的積累后,1000余名漸凍癥患者及其家屬簽署了遺體和腦脊髓器官組織捐獻志愿書。截至2024年1月,遺體捐贈已完成9例,成功保存腦組織和脊髓組織8例。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病友和蔡磊一樣,決心獻身科學,“打光最后一顆子彈”,讓“罕見”被“看見”。
遺憾的是,蔡磊很可能救不了自己。從樊東升2019年第一次見到蔡磊至今,4年多時間過去,蔡磊的生存時間已經大大縮短。樊東升表示,短期內逆轉漸凍癥進展的可能微乎其微,目前蔡磊最需要接受能穩住病情的治療,可是這種治療至今沒有出現。正因為如此,對于蔡磊來說,未來的每一天都非常關鍵,就算熬過了今年,2025年還會更困難。
樊東升說的這些道理,蔡磊都懂,他也看到自己身體最近一段時間的退化。一個月前他還可以自己在舞臺上站一會兒,現在連腿部走路都變得特別艱難,更別說是站著了。這還不是最壞的情況,因為身體的影響,他現在吞咽、說話和呼吸都變得更加困難了。
但外人幾乎感受不到蔡磊身體內部發生的這些變化,他仍然保持每天16個小時以上的工作強度,對接的漸凍癥科研項目上百個,一周有5天晚上做直播。
蔡磊說自己隨時會死,但他不會放棄。現在團隊對接的科研合作越來越多,團隊也越來越強大,但是他的存在對于工作推動仍然必不可少,家人也對他非常理解和支持。
同時,蔡磊稱自己會繼續試藥,用神農嘗百草的勇氣去加快藥物研發的進度。“因為每個患者跟我一樣都在與時間賽跑,都等不起,能早一天,絕不晚一天。”
2月20日,腦機接口傳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美國知名企業家埃隆·馬斯克表示,其旗下公司“神經連接”腦機接口設備的首名人體移植對象恢復良好,該人士已能通過意念控制電腦鼠標。而腦機接口被看作很多疾病的新希望,蔡磊稱自己一直在關注著這一前沿科技的進步,希望有朝一日,它能成為攻克漸凍癥的一種武器。
一個充滿爭議的帶貨主播
對于新藥研發來說,科研突破至關重要,但做任何項目必然少不了資金支持。
蔡磊曾經覺得,他是做財務的,也有不少社會資源,能觸達和撬動的投融資資源比較多。但2021年,他把能接觸到的投資機構高管和企業家拜訪了一遍,希望能完成“融10個億”“推動20條藥物管線”的小目標,最終幾乎無功而返。
2022年9月21日晚8點,為了籌錢支持“破冰”事業,蔡磊在“蔡磊破冰驛站”直播間開始了第一次帶貨直播,正式投身自己曾認為是“低價值”的賣貨工作。當時,該賬號只有23個粉絲,開播之后虧損長達半年多。他不在直播間時,在線人數通常只有幾百人甚至幾十人。
剛開始,直播帶貨讓蔡磊一度陷入爭議,有人說他以病斂財,并沒有為漸凍癥群體付出,而是用曾經的職業光環虛張聲勢。在一些患者群里,還有聲音質疑他是在作秀。
對于這些不好的聲音,蔡磊說,直播帶貨可以利用自己過去的優勢,同時讓他騰出時間來,增加一條新的路徑去支持漸凍癥事業。他也提醒,大家不要打賞,不要買不需要的商品,不要過度囤貨,沒有給你帶來好的商品,沒有給你生活帶來幫助的產品,一分錢不要支出。
現在,對很多人來說,蔡磊的直播間似乎成了他“報平安”的窗口。每次他的母親在直播間看到他坐在那兒,就安心了。越來越多人也通過直播間關注、支持蔡磊和他的漸凍癥事業。知名主持人倪萍也表示,她會經常打開直播間看看蔡磊,順便買點東西表示支持。
嬋媽媽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15時,“蔡磊破冰驛站”賬號總粉絲數431.6萬人,近30天的銷售額已經超過1億元,其中直播占比84.14%。
蔡磊也很欣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更多關注,由此,攻克漸凍癥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罕見病對于生命救治乃至生命所能創造的社會經濟價值將超過幾十萬億元。
在采訪中,蔡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直播間收入已進入良性循環的狀態,交易規模、復購率、好評率都較為理想。“確實由于身體和精力的原因,我的壓力越來越大,但是沒有想過放棄,因為直播間里非常溫暖,很多人給我鼓勵,也告訴我我鼓勵了他們。對于我們科研工作的連接,對于患者生命的希望,對于科研資金的支持,都讓我覺得直播間應該堅持下去,只要我身體能扛得住,我就會努力堅持。”
蔡磊一直在努力?,F在,他的微信簡介是“北廣深上的石頭”。在過去20多年里,蔡磊的網名一直叫“石頭”,一個普通又頑強的石頭。
患病后,他將微信頭像改成了孫悟空,并且陸續買了三尊孫悟空的擺件,他希望從悟空的抗爭精神里汲取能量,并像這位中國神話英雄一樣能從石頭中蹦出來,或者說打破過去的自己。
“去年,有人讓我形容2022年,我想說一個詞‘希望’;而今年,如果說用一個詞形容2023年,我更希望是‘溫暖’。4年前,不少醫生告訴我,我的壽命就只有2到5年的時候,我當時并不確定我能否走到現在,如今我已經不再去過多地想這個問題了。因為,我已經做了我所有能做的努力,或許有一天,漸凍癥不再是無藥可醫的絕癥,我希望大家能在這個事情上,記住有一個叫蔡磊的人,為這個病癥的攻克,做了一些事情。”蔡磊說。
一位將藥物研發提速10年的“抗凍”人
4年間,蔡磊打破了國內漸凍癥領域的很多僵局。
郭煒記得2019年到2021年,蔡磊見投資機構時大多會碰壁,基本沒有機構理會,但2021年以后就要好很多,即便是漸凍癥藥物研發也比之前好很多。
2023年初,蔡磊彼時已經推動和追蹤了70多條研發管線,明確失敗的有30余條,還有30余條在研,其中約10條已在或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下半年至2023年下半年,中國啟動ALS臨床管線數量超過45個,ALS臨床提速了幾十倍。有一位資深的神經系統科學家稱,蔡磊把漸凍癥藥物研發的進程向前推動了至少10年。
盡管如此,目前國內生物醫藥公司積極布局漸凍癥的仍然很少,鼎暉VGC投資高級合伙人柳丹博士觀察到的不過10家左右,并且幾乎沒有“大廠”,全是探索創新生物技術(比如基因工程)的初創公司。他此前牽線了鼎暉所投資的艾碼生物,3個月內設計了5個靶點的4種藥物和蔡磊團隊進行科研合作。另一家國內少有的專注于漸凍癥的神濟昌華,目前相關在研藥物管線共有6條,進展最快的SG001正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開展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IIT)。
柳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漸凍癥是小病種,現有成熟療法不豐富,無論是對于投資機構還是創新藥公司,在這個賽道all-in(全部投入)風險太大,而像艾碼生物這樣已經在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人體臨床上驗證了技術效果,又將療法拓展至漸凍癥的公司,風險較小,機構更容易接受?;谶@一思路,鼎暉還投資了另一家微生物療法開發漸凍癥藥物研發管線的公司,但其在研藥物目前還未啟動患者招募。
新藥研發難度大、風險高,罕見病藥物更難逃這個定律。近年來全球的漸凍癥創新藥物/療法研究進展寥寥,其中不乏頭部企業項目折戟。比如,2020年11月17日,在歷經19年的研發后,BrainStorm公司宣布干細胞藥物的Ⅲ期臨床試驗結束,實驗數據顯示藥物對漸凍癥沒有明顯療效;2024年2月16日,Denali Therapeutics(公司名)透露,其與賽諾菲合作研發的藥物DNL788(SAR443820)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的Ⅱ期HIMALAYA研究未能達到顯著改善修訂版ALS功能評定量表(ALSFRS-R)評分的主要終點。
另外,已經附條件上市的漸凍癥藥物Albrioza曾因Ⅱ期臨床試驗的規模小、數據缺失等問題遭受專家質疑,在第一次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查中被刷掉,最終因為得到美國患者群體的力挺才以7:2的投票附條件獲批。
換言之,漸凍癥的公眾知曉度和患者的呼聲對藥物研發同樣有所推動,而這正是蔡磊過去幾年做到的事情之一。
“我覺得他做的事情對該產業的貢獻很大。”柳丹告訴記者,除了鼓舞了漸凍癥患者群體,“蔡磊靠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和經濟實力,激發了產業對于漸凍癥藥物甚至是罕見病藥物開發的關注和興趣,補齊了漸凍癥藥物研發‘經濟賬’中缺失的一環”;另外,隨著公眾對漸凍癥認知度的提高,包括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癥等疾病在內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等預防措施,也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
柳丹覺得,患者應該還是要相信科技的力量。我們所處的時代,技術爆發速度遠超過去,而這也正是漸凍癥等罕見病藥物研發中最關鍵的要素。
1月24日,在中國經濟新聞人物(2023~2024)活動上,聯合國前任秘書長潘基文連線蔡磊表示祝賀,并呼吁國際社會、各國政府、民間機構向戰勝罕見病的努力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資源。
同時,更多的好消息在持續出現:1月30日,士澤生物宣布正式啟動臨床級iPSC衍生細胞治療漸凍癥臨床研究,臨床項目正式啟動招募。此前,公司自研的臨床級iPSC衍生亞型神經前體細胞藥治療漸凍癥已獲美國FDA認證并授予全球首發孤兒藥資格。
1月31日,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艾碼生物創始人張辰宇告訴記者,公司打造的第三代RNAi藥物體內遞送平臺針對一些神經特異性疾病產生了很好的治療效果,正計劃與江蘇省人民醫院罕見病領域專家合作啟動臨床研究。
2月8日,上海瑞吉康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首個自主研發的AAV基因治療藥物RJK002注射液的臨床試驗申請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受理,適應癥為肌萎縮側索硬化。
這些好消息的背后都有蔡磊的身影。這條路上的每一個人都堅信,漸凍癥被攻克的那一天,一天比一天更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