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01 15:26:42
◎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準備了四份建議。其中一份關于推進央地國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建議中,提出了“激發保護企業家精神,鍛造高素質的國有科技企業家隊伍”“打造國家級科技成果供應鏈平臺,促進國貨國用”等具體舉措。
每經記者 陳晴 每經編輯 文多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SZ000988)董事長馬新強即將赴京參會。
今年,馬新強準備了四份建議,包括關于推進央地國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中國(武漢)光谷建設的建議等。
華工科技是光谷“土生土長”的企業,2021年剛剛經歷了校企改革,目前為武漢市國資委實控。新的時代背景和多重身份之下,馬新強對于未來有著哪些新的思考?2024年2月28日,馬新強在光谷接受了包括《每日經濟新聞》等多家媒體的采訪。
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不過,受多重因素影響,部分國有企業也遭遇了各種問題和壓力。
華工科技于2000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2021年,公司完成了校企改革,實控人由華中科技大學變更為武漢市國資委。校企改革后,華工科技勢頭還不錯,2021年和2022年的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38.24%和19.07%,2023年前三季度繼續實現了12.4%的增長。
國有背景下,如何實現有效監管和更好的激勵機制?作為一家國有企業的掌舵人,馬新強提到,公司在校企改革過程中,建立了一套比較好的機制。總體來說,在保資產增值的前提之下,大股東給予公司比較寬松的發展環境。在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方面,公司管理層也和大股東方面保持著良好溝通。而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公司面臨多方面的監督,包括證監會、交易所、媒體等,公司的任務也比較明確,就是依托技術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收益,增加市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國企擔當的職責也被提上了新臺階。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會議認為,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是國資央企發揮功能使命,搶抓戰略機遇,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那么央地國企要如何展現他們的擔當?這次參會,馬新強準備了一份關于推進央地國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建議,并提出了“激發保護企業家精神,鍛造高素質的國有科技企業家隊伍”“打造國家級科技成果供應鏈平臺,促進國貨國用”等具體舉措。
馬新強提到,建議國資委聯合科技部、工信部推出“國有企業高管中青班”,著力培養有前瞻性視野,懂經營、懂技術的中青年企業家,驅動他們在年富力強時發揮最大作用;建立企業經營者盡職免責清單,寬容投資、創新中已盡勤勉義務而帶來的失?。唤⒀肫?、地方國企高級管理人員掛職、流動機制,多方面歷練,促進全面成長。
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此次參加全國兩會,馬新強還準備了三份其他建議,其一是關于加快推進中國(武漢)光谷建設的建議。
中國(武漢)光谷于1988年創建成立,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并獲批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央企集中建設人才基地、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除了居于領先地位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等園區,合肥高新區、杭州高新區和蘇州工業園等園區也發展迅猛。相比于這些園區,光谷如何才能脫穎而出,并從中國(武漢)光谷升級成為“世界光谷”?
2023年,光谷GDP增長4.7%,總量達到2715億元。新的時代背景下,湖北省對于光谷也有著更高的期待。2023年9月,湖北省政府發布關于印發加快“世界光谷”建設行動計劃的通知,其中提出了建設“世界光谷”的奮斗目標。
上述通知還提出了建設“世界光谷”的一系列具體目標,即到2025年,“中國光谷”世界影響力初步顯現。力爭實現“五個一”目標,即打造1個國家實驗室、開展100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誕生1家千億級科技領軍企業、培育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形成1個萬億產業集群。
在馬新強看來,建成世界光谷的標志有三方面,一是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企業聚集;第二是有一批世界級的行業領先產品聚集;第三是要有一批國際化的人才隊伍聚集。
此外,馬新強還提出了關于支持武漢建設以工業軟件為品牌的中國軟件名城的建議。馬新強提出,工業軟件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底座。而武漢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中國軟件名城,工業軟件應用土壤豐沃,產業實力雄厚。為此,馬新強建議國家進一步支持武漢市以工業軟件為品牌提質建設中國軟件名城,打造工業軟件賦能新型工業化城市樣板工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