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29 20:58:36
2024年1月6日,是西咸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十年之際。種種跡象表明,西咸新區此前堅定選擇的創新城市發展方式,重注新質生產力發展道路,已初步進入“摘果”時期。
每經記者 夏子博 每經編輯 賀娟娟
最近,這座古城又有了些新風向。
2月20日,西安的“新春第一會”定為“2024年全市‘八個新突破’重點工作動員部署會議”,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接下來,突破口在哪?突破機會怎么抓?今年一季度的表現尤為關鍵,甚至可以窺見全年走勢縮影。
我們發現,一向“埋頭干事”的西咸新區這次擔起了2024年“突破手”職責,用大批項目的集中簽約為西安市“八個新突破”帶來龍年“開門紅”。
2024年1月6日,是西咸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十年之際。種種跡象表明,西咸新區此前堅定選擇的創新城市發展方式,重注新質生產力發展道路,已初步進入“摘果”時期。
2月26日,西咸新區攜大批簽約項目揭開了龍年工作序幕。
在西咸新區2024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簽約開工竣工儀式上,現場88個項目簽約落地、79個項目集中開工、51個項目投產投用,總投資額達1516.01億元。
據悉,除了“開工項目數量多、投資金額大”之外,本次重點項目涵蓋先進制造、基礎設施、電子信息、金融等領域,契合西咸新區落地項目的另一特點——高科技、新領域、重實體。
以灃西新城中國南山(西安)新能源裝備智造基地項目為例,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主要打造以汽車零部件、智能裝備制造和汽車電子產業為核心的高端制造產業基地。
再例如,秦川集團高檔工業母機創新基地,將重點突破制約我國高檔數控機床發展的“卡脖子”技術;南玻西北生產基地,將爭創西北地區設備自動化連線程度最高、產能規模最大、產品品類最全的高檔建筑節能玻璃生產基地……
實際上,這種“謀劃一批、儲備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的項目推進態勢,也是一家國家級新區維持良好運轉,正不斷滾動向前的標志性信號:
合理利用自身資源稟賦,前瞻性高規格布局,打造“宜居”營商環境,用生命力旺盛的產業及創新能力帶動經濟、人氣、競爭力,不斷破解煩苛舊疾,為區域發展做出引領帶動作用,其深層邏輯亦與西咸新區及西安的城市使命遙相呼應。
簽約儀式上,西安市政府主要領導表示:西咸新區謀劃早、行動快,這次集中簽約、開工、竣工218個項目,其中產業類項目和基礎設施類項目占比超過80%,充分體現了西咸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的開拓奮進精神和統籌組織能力,充分體現了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副中心的區域活力和發展潛力。
步入2024年,西咸除了產業迅速起勢外,還有一個明顯的信號是——省、市均格外關注其發展步調。
1月2日,陜西省委、省政府選擇在西咸新區舉行陜西省二〇二四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開工活動,陜西省委書記趙一德出席并宣布開工令。
1月3日,陜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方紅衛調研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陜歷博秦漢館實地查看秦漢館“秦漢文明”主題展廳試運營情況,現場聽取場館建設、陳列布展介紹。
1月4日,陜西省委書記趙一德、省長趙剛再次來到西咸新區調研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推進情況。在調研中強調西咸新區經過十年來的建設,城市功能、生態功能、開放功能顯著提升,在推動西安—咸陽一體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重視”及“提速”體現在西咸建設的方方面面,其中比較重要的是,西安地鐵四期規劃過半都與西咸有關,包括12號線一期、3號線二期、11號線一期。
自2014年西咸新區獲國務院批準成為國家級新區,細數已有十年,其之所以仍能獲得多方重視及肯定,絕對有背后動因待解。
當下,西安及陜西已經到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當口,在“八個新突破”中,“雙中心”首位度最先,次而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兩者對應關鍵詞是“創新轉化”和“工業制造”,亦是西安市經濟邁上新臺階的題眼所在。
而這些,都需要西咸新區來擔起“突破手”職責。
一方面,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為切口,實現關鍵創新、成果轉化,打破高校成果與企業應用之間的藩籬,是西咸新區必須完成的使命所在,也是西安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必須回答的命題。
另一方面,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常被比喻為“馬拉松賽場”,比拼的是穿越時間周期的耐力和產業賦能的長期主義,也是一座城市的產業基底。而西咸新區在十年間始終堅持自身創新使命,已著眼未來布局了一批代表著西安、陜西轉型方向的新質生產力地圖,正待成熟結果,這是十分難得的,也是需要長期呵護的。
觀察當前城市格局,深圳、杭州、合肥、綿陽等創新城市發展勢頭較好,事實證明,新質生產力形成早的、動能強的,在城市競爭、經濟發展中都相對從容,后勁更足,也有更多回旋余地。
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梳理此前投資,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詞與西咸新區招商項目高度契合,包括隆基綠能、三一重工、匯川技術等,均是以實體、高端、制造為代表的先進生產力,產業結構、投資結構、企業結構出現了向實、向新的積極變化。
而在秦創原、創新港等加持下,西咸新區亦是各項科技轉化要素齊備,其創新“突破”同樣值得關注。據了解,2023年,秦創原總窗口共推介項目和團隊164個,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332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4970家,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618家,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223億元,分別是2021年的6.6倍、18.1倍和2.8倍。
可以說,經歷十年追趕超越,西咸新區已經成為陜西角逐新質生產力的主戰場。
在2月28日舉辦的西咸新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楊仁華強調,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國家級新區新十年、再出發的起步之年。
往前展望,大會上提到,“秦人自古耐苦戰!”西咸新區要緊盯新質生產力、產業硬實力、綜合承載力、區域吸引力、發展保障力,鉚足老秦人的“擰勁”,努力在發展西咸中建設西安、協同咸陽、推進一體化,努力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多西咸經驗、西咸樣本。
西咸新區具有產業茁壯成長的諸多要素,是西咸實現2024年開門紅并維持長紅背后的動因,除此之外,聯通西咸一體化,推動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這座未來之城、科創之城、生態之城,已是陜西轉型向新的關鍵手。站在歷史的時間軸上,西咸新區用十年作出了創新城市發展的生動答卷,下一個十年,期望這座現代化嶄新城市亦將保有青春活力,為三秦大地作出更多西咸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