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1 23:40:28
北京時間2024年3月1日,百麗時尚集團(簡稱百麗時尚)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美銀證券、摩根士丹利為百麗時尚IPO的聯席保薦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百麗時尚在時尚鞋履品類已連續十余年在中國市場占據領先份額,且從2020年的11.2%進一步提升至2022年的12.3%。
在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垂直一體化業務模式以及全價值鏈數字化的加持下,百麗時尚業績實現穩健增長,保持可觀盈利。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九個月,公司營收為16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2.8%,同期凈利潤為21億元,同比增長92.7%,凈利潤率達到12.8%,是業績期內最高水平。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國時尚潮流市場零售額在2021至2023年期間整體呈現小V型波動,在身處行業低谷期的2022年,百麗時尚雖承受一定的下行壓力,但在保持盈利的同時,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2年百麗時尚市場份額升至12.3%,穩居業內領先地位。
2023年隨著行業回暖,百麗時尚也強勁恢復,各項業績指標步入了增長快車道。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九個月,百麗時尚營收和利潤雙雙明顯反彈,且凈利潤率達到12.8%,是業績期內最高水平。
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表示:“2022年,時尚鞋服行業承壓較大,受到線下門店人流減少等因素影響,出現營收短暫下滑,同業大多出現虧損,但個別企業也表現出穩健盈利的強大韌性,比如龍頭百麗時尚22/23財年就依然實現了近13億元的可觀盈利和超過34億元的經營現金流,可以看出即使在行業低谷期,百麗時尚也表現出了好于市場的抗壓實力,并更有能力實現快速強勁的復蘇。”
招股書顯示,百麗時尚已布局19個核心品牌的多元化組合,覆蓋女鞋、男鞋、童鞋、服裝和配飾等品類,包括定位于時尚流行的BELLE、TATA、STACCATO、73Hours、Joy&Peace、BASTO、TooManyShoes,功能休閑的SKAP、hush puppies、Bata、SENDA,運動休閑的TEENMIX、CHAMPION、CAT、ellesse,潮流活力的OGR、INITIAL、MOUSSY、SLY,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場合的多元需求。
百麗時尚持續關注最新市場趨勢,緊貼流行時尚風格,動態調整品牌及產品矩陣,保持品牌組合的活力。例如,2018年,通過收購73Hours,增強了高端時尚女鞋的品牌組合;2023年,收購了新興品牌OGR,拓展潮流活力賽道。
作為中國鞋服行業垂直一體化業務模式的先行者,百麗時尚堅持DTC零售模式,不斷優化線下零售網絡,并且戰略性地將更多資源聚焦在線上。
一方面,實體門店根據各品牌發展戰略作出優化和升級的決策,策略性地關閉業績欠佳的門店,聚焦單店店效提升。截至2023年11月30日,百麗時尚在中國300多個城市擁有8300多家直營店及數萬名店員,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百麗時尚擁有中國規模領先的直營時尚鞋服零售網絡。
另一方面,百麗時尚投入大量資源持續發力線上:根據招股書,百麗時尚鞋服線上營收占比從截至2017年2月28日止年度的不足7%逐年提升至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九個月的28%。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專聘副院長、營銷學教授、博導王小毅認為,零售全渠道高質量發展,減法加法都要做,不能單純看門店數量增減,更重要的是看結構、看整體。百麗時尚DTC全渠道零售網絡經過多年沉淀和持續優化夯實了業績增長基本盤,與多元品牌擴賽道形成雙輪驅動。而其“訂、補、迭”貨品模式、精準研發和精準營銷相結合的精準預判和快速反應能力,不僅深化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更實現了供應鏈的柔性升級,這確保了其業務模式上的核心競爭優勢與壁壘。
自2017年啟動全面數字化轉型以來,百麗時尚堅持科技創新、前瞻性布局數字化建設,實現了行業領先的數智化水平。截至2023年11月底,百麗時尚已獲得144項自動化智能制造相關專利。2024年1月,百麗時尚取得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DCMM)四級企業等級證書,是近百家四級及以上等級企業中唯一的消費零售公司。
目前,百麗時尚已在產品設計、商品管理、生產、DTC零售等全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實現數字化應用。以數字化商品管理為例,百麗時尚創新開發了商品全生命周期的動態數據呈現系統,實現了商品的“進、銷、調、存”數據的實時分析,幫助集團快速制定訂補迭計劃和決策、提高貨品流轉效率。
得益于多元品牌對賽道的擴展、線上線下全渠道網絡的優勢、柔性供應鏈的快速精準反應,以及全價值鏈數字化帶來的效能提升,百麗時尚在行業承壓期也實現了穩健的盈利和快速的復蘇,市占率逐年穩步提升。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