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08 22:27:10
將聚焦科技型、創新型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需求,深化“銀稅互動”“稅電指數貸”等惠企行動,推動信貸資源投向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等關鍵領域,發揮稅收大數據作用“補鏈助企”,依法精準打擊涉稅違法行為,為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形成和發展營造良好稅收營商環境。
每經記者 張祎 每經編輯 陳星
“對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質生產力’這個詞。”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稅務總局四川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李杰這樣談及其感受。
在李杰看來,新質生產力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是國家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的重要支撐。他表示,接下來,四川稅務部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在稅費紅利持續釋放的基礎上,以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更好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企業創新發展。
“創新”,是李杰在履職全國人大代表過程中的著眼點之一。作為稅務系統全國人大代表,他將“為國聚財、為民收稅”使命和“為民用權、為民發聲”的職責貫通起來,不但推動有關稅費優惠政策寫入四川省《聚焦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1+2”政策體系,還帶領四川稅務系統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持續推動稅費服務智能化、便利化、精準化,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如何以稅收工作推動科技創新?四川稅務部門在落實減稅降費工作方面有著怎樣的計劃?過去一年的川渝稅收協作情況怎樣?在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方面會有哪些探索?圍繞這些問題,李杰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
NBD: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哪些內容令您印象深刻?
李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新質生產力”這個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是“新”與“質”。“新”,就是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傳統生產力,是以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為主要內涵的生產力。“質”,就是強調依托創新驅動,以實現自立自強的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為龍頭的生產力躍升。
總體而言,新質生產力是有別于依靠大量資源投入、高度消耗資源能源的生產力發展方式,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是我們國家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的重要支撐。
NBD:市場主體是創新的主體,在推進市場主體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四川稅務部門有哪些計劃?
李杰:2023年,國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稅收優惠政策不斷“加碼”,四川稅務部門認真落實支持科技創新的稅費優惠政策,全年共為省內8547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減免稅款98.08億元,有效增強了企業研發投入的信心和底氣,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更大動能。
稅收和新質生產力關聯緊密,無論是在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還是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方面,均需要財稅政策諸如結構性減稅政策給予支撐。今年,四川稅務部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落實國家稅務總局統一要求,積極做好精準落實政策、完善配套舉措、強化部門合作、加強社會面宣傳等工作,推動各項支持創新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精準落地,不斷提升政策享受的便利化水平,更好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企業創新發展。
比如,我們將優化升級政策精準推送機制,深化稅收大數據運用,開展全流程、遞進式、差異化的推送工作,幫助創新企業及時享受政策,用“真金白銀”更好激發科技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更好推動制造業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蓄勢賦能”。
同時,我們將聚焦科技型、創新型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需求,深化“銀稅互動”“稅電指數貸”等惠企行動,推動信貸資源投向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等關鍵領域,發揮稅收大數據作用“補鏈助企”,依法精準打擊涉稅違法行為,為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形成和發展營造良好稅收營商環境。
NBD:2023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過2.2萬億元,有效助力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四川地區情況怎樣?對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四川稅務部門如何落實?
李杰:2023年,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實施了一系列延續、優化、完善的稅費優惠政策,四川也及時出臺了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全省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906.9億元,分類來看,制造業企業、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受益明顯,占比分別為35.3%、68%、75.9%。
接下來,我們將在稅費紅利持續釋放的基礎上,助力以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認真落實好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特別是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增強稅收優惠的確定性,引導各類要素資源投向實體經濟,不斷激發廣大經營主體特別是民營企業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同時,我們將繼續優化“政策找人”工作機制,做好稅費優惠政策統計核算和紅利賬單推送,持續開展退稅減稅降費政策跟蹤問效行動,強化“政策紅利引導—研發投入增加—產品質量提升—企業效益增加”的鏈條效應,持續推動稅費紅利精準入袋、及時反哺,為企業紓困解難、增強信心,促進稅收和經濟良性循環。
NBD:除了優惠政策外,四川稅務部門還將以哪些舉措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李杰:2023年,稅務部門連續第十年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持續優化了稅收營商環境,也推動稅費服務不斷轉變升級。去年,四川稅務部門聚焦納稅人繳費人關心關切,分批次有針對地推出符合四川實際、具有四川特色的本地化措施,共推出了124條便民辦稅服務舉措,使得網上辦理更通達、線下辦理更簡便、政策落實更精準、補鏈強鏈更有力、訴求響應更及時。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對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成熟度評估工作,實施“強化規范性透明度建設、升級稅務數字化管理、規范執法風險監管、提升辦稅繳費體驗”四項行動,健全稅費服務訴求解決機制,確保四川營商環境“納稅”指標與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在全國排位基本一致。認真落實國務院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部署要求,持續深化稅收領域“放管服”改革,聚焦納稅人繳費人急難愁盼,不斷優化“網上辦”“掌上辦”“全省通辦”等服務舉措,構建“精準推送、職能交互、辦問協同、全程互動”的征納互動機制,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強與金融部門協作,發揮納稅信用在融資、信貸等方面的作用,助力解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NBD:過去一年,稅收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政策執行標準化、稅費征管一體化、稅費服務便利化和毗鄰地區樣板間打造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今年四川稅務部門將從哪些突破口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李杰:去年,四川稅務積極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聯動重慶稅務,在政策執行、稅收征管、辦稅服務上協同發力,全面提升兩地稅務部門在區域共建、開放共促、服務共享、稅收治理等方面的水平。
期間,我們以全國首個跨省稅費征管服務中心——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為示范,向十個毗鄰地區推廣“高竹經驗”,深入推進川渝稅費政策執行同規同標,聯合推進征管舉措協同,實現16項征管基礎事項統一,推動63項稅費業務線上“川渝通辦”。與此同時,還開展“可視答疑跨省直播”“川渝稅法云播”“川渝稅收營商環境體驗師”等活動,打造“川渝稅費爭議調解室”等平臺。
2024年,川渝稅務部門將持續圍繞“政策執行標準化、稅費征管一體化、辦稅服務便利化”目標,縱深推進稅收合作,進一步發揮稅收服務國家戰略的積極作用。
例如,我們將協同一批稅費政策執行口徑,新增一批稅費征管措施,共建川渝“數據倉庫”,聯合推出“稅路通”跨境稅費服務措施。同時,也將持續復制推廣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經驗做法,深化毗鄰地區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推進重慶、成都都市圈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協同聯動,探索都市圈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新模式。
NBD: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對于這項系統性工程,四川稅務部門有哪些探索?
李杰: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四川稅務部門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要求,切實發揮稅務部門職能作用,積極服務和保障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具體來說,我們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
一是增強稅費政策確定性精準性。強化政策答復口徑和操作流程的統一,聚焦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保持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助力各項政策紅利直達快享,引導各類要素資源投向實體經濟。
二是增強稅費服務便利性協同性。持續精簡業務辦理流程,進一步打破地域和管轄范圍限制,在四川已推行的229項稅費服務事項“全省通辦”基礎上,推動拓展“跨省通辦”稅費服務事項,提升稅收服務智能化精準化,繼續利用稅收大數據監測經濟運行、延展供需鏈條,通過固鏈、補鏈、延鏈優化資源配比,推動供需之間高水平動態平衡。
三是增強違法打擊震懾力影響力。聚焦虛開發票、騙取出口退稅、騙取稅費優惠政策等各類涉稅違法犯罪行為,加大打擊力度,提升稅法震懾。落實公平競爭審查機制,重點開展好地方違規招商引資亂象涉稅問題專項整治,助力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四川稅務部門將深入推進跨區域稅收協作,積極探索智能化、個性化、便利化稅費服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進一步探索“稅電指數”等稅收大數據產品在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的應用,讓稅收數據要素在監測經濟運行、延展供需鏈條、智能輔助決策、優化資源配比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