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14 18:54:22
每經記者 楊卉 每經編輯 楊夏
3月14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聯合舉辦的“2024年北大光華兩會后經濟形勢和政策分析會”在京舉辦。會上,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張影提出,隨著“人工智能+”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引擎,中國AI市場已經從“技術導向”邁向“價值導向”階段。想要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大模型發展之路”,還需盡快嵌入到業務流程和產品功能中去尋求垂直化、產業化的機會。
至于如何實現“人工智能+”,張影給出了四點建議:充分考慮“人工智能+應用”的技術和商業影響因素;有序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重點領域,尊重AI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避免短期內對技術抱有過高預期,同時防止“一窩蜂”“炒概念”等亂象分散發展合力,浪費創新資源;把握技術突破與應用發展的平衡,確保技術成果能快速應用到現實世界問題中;還需重點關注市場的實際需求和商業環境,雖然政府采購可以作為初期支持,但創新的真正的測試是在廣闊的市場中。
除了上述四點建議,張影還強調,切實提高居民收入也是新技術發展的一條暗線。在他看來,消費者的購買力是市場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提升消費者收入,讓更多的個人能夠負擔起先進技術的應用,才能擴大市場規模,促進高質量、高價值產品和服務的發展,讓人工智能真正在市場的驅動下完成“+”的動作。
此外,人工智能投入周期與人才培育也同樣值得關注。張影提出,人工智能和產業結合的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持續的投入和耐心。對于人工智能項目的研究,政府和私營部門的長期穩定支持對于克服研發和應用中的挑戰至關重要,只有通過長期投資和研究,才能確保技術能夠穩步進步并解決出現的新問題。最后,贏得人工智能的科技競爭關鍵是人才,這也是我們再次強調科教興國的意義所在。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