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18 12:51:45
每經編輯 何小桃
2024年3月10日,邯鄲市肥鄉區初一學生王某某被殺害,引發廣泛關注。
據央視新聞報道,網友圍繞案情提出諸多疑點。其中,“雯雯想要幸福”“麥恩莉”“拉布拉蝶兒”等多個平臺的博主發帖傳播邯鄲初中生遇害案顱骨照片,并有博主根據該圖片,配文作出“死者被活埋”“案件有成年人幫兇”等分析和結論。經央視法治在線記者向有關部門核實確認:該網傳照片和邯鄲初中生遇害案無關。
另外,據澎湃新聞報道,3月18日,記者從“邯鄲肥鄉被害13歲初中生王某某”親屬處獲悉,王某某的遺體已于18日凌晨進行了尸檢。王某某的父親和王家的律師,全程見證了尸檢經過。
另外,據新京報報道,3月18日,記者從受害者家屬處獲悉,河北邯鄲13歲遇害男童凌晨已進行尸檢,尸檢時間持續1個多小時,男孩頭部、面部及背部有傷。
央視網:要討論的地方有很多
針對此事,3月17日下午,央視網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三名初中生涉嫌殺害同學,要討論的地方有很多》。
央視網文章稱,雖然目前尚不清楚三名嫌疑人在犯罪中的正犯共犯關系、主犯從犯身份,但有一點可以明確:該案是刑法修正案(十一)通過后,為數不多的、為公眾廣泛關注的可以由最高檢核準追訴的刑事案件。某種程度上,該案后續在公檢法機關如何流轉也將起到一定的示范效應。至少,從社會的預期上講,該案進入刑事程序符合人們對正義的公共認知,應結合具體案情做出準確處置,不完全因年齡左右對嫌疑人罪責刑的判斷。
由于當前刑法對未成年人惡性犯罪追究刑責的規定是十分機械的,14歲到16歲負何種責任,12歲到14歲負何種責任,這固然可以通過明確規定規避將未成年人輕易入罪的問題,但必須要看到它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就像用身高去決定兒童可以享受到何種乘車優惠一樣,導致了受害人在討回公道這件事上完全是看運氣,家屬只得祈禱行為人在犯罪時已經滿足了刑事責任年齡。這種使法律天平更偏向保護嫌疑人一方的設計,不利于公平正義的實現,亦使得社會對未成年人保護產生諸多詬病,進而在更大的社會范圍內形成了對公平正義的質疑。
在對待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上,河北邯鄲的這起案件值得各方面深入思考。一方面,司法部門對未成年人犯罪一直的態度是預防,比如強調落實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而這起案件中恰好就有校園霸凌、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那么,有了法律之后如何預防?畢竟中國還有相當多的留守兒童。另一方面,對已經發生的案件,眼前最迫切的問題,如何讓公平正義得到更大程度的實現,不形成像湖北荊州女童案那樣只得由受害人家屬默默承受的案件?兩個方面無疑需要同步推動,才能夠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時,打擊犯罪,讓正義以看得見的形式實現。
涉案犯罪嫌疑人被全部抓獲
3月17日晚,河北邯鄲市肥鄉區聯合工作組在微觀肥鄉公眾號上發布通報:
2024年3月10日,邯鄲市肥鄉區初一學生王某某被殺害。案件發生后,肥鄉區公安機關立即開展偵破工作。3月11日,涉案犯罪嫌疑人被全部抓獲,現已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司法機關將對犯罪行為依法予以懲處。案件發生以來,相關部門全力做好受害人家屬安撫和善后工作,各方面工作正有序進行。
該案涉及未成年人,為保護受害人隱私,請大家不信謠、不傳謠,避免對其家屬造成進一步傷害。
根據媒體此前報道,近日,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一名13歲學生王某某長期遭受3名同班同學的霸凌,并于3月10日被這3名同學殺害并填埋。3月11日,王某某的遺體在北高鎮張莊村一處蔬菜大棚內被發現,涉嫌殺害他的是三名不滿14歲的少年。
該案犯罪手法極其殘忍,犯罪嫌疑人對受害者造成多處致命傷后,埋尸于家附近幾百米處,并在當天將受害者手機里的余額全部轉出。此后,他們繼續正常上課,在警方來訪時誤導警方,其主犯在證據確鑿時甚至仍矢口否認。
被殺學生遺體發現現場 視頻截圖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據新京報3月16日報道,記者走訪了解到,三名犯罪嫌疑人也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均在外務工,他們平時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被殺學生遺體發現現場視頻截圖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據澎湃新聞3月16日報道,15日晚,王某某的姑姑王女士告訴記者,王某某的媽媽和奶奶因悲痛過度已經住院了,三名嫌疑人均是王某某的同學,13歲,其中一名還是王某某的同桌。
羅翔教授發聲!
律師:判處死刑是不可能的
3月16日,中國政法大學羅翔教授在個人社交賬號發布相關文章,談及個人對此案的相關看法。
羅翔教授在文章中表示:“對于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人,對于這些特定的犯罪,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應當負刑事責任。”
“法律從來不可能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它本身就是無可奈何的他律。對于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對人對己的尊重。但是法律能做到的就是對于犯下彌天重罪的孩子,依然要進行必要的懲罰,只有懲罰才能帶來改造的效果,讓人知罪悔罪。”
另據央廣網3月16日報道,北京吳少博律師事務所吳少博律師表示,“本案中,3名加害者是否需要負刑事責任,需要看殺人時的年齡”。他介紹,根據我國刑法,年滿16周歲即應對所有的刑事犯罪承擔刑事責任。而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應當負刑事責任;對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判處死刑是不可能的”,吳少博說,“對于未成年人來說,負刑事責任的時候,有個基本原則,就是我們刑法明文規定不滿18周歲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同時我們的刑法第四十九條也明文規定,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人不得適用死刑”。
編輯|何小桃 蓋源源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央視網公眾號、
新京報、澎湃新聞、央廣網、羅翔說刑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