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20 23:40:11
每經記者 于怡朗 實習生 卞昱媛 每經編輯 魏官紅
2024年3月20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機遇之城2024》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城市正積極尋找新的發展機遇、發掘新的經濟增長潛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新質生產力,是當前中國城市的使命所在。
自2014年以來,報告已經連續發布11期。11年來,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3年底的53.73%增長到2023年底的66.16%,城鎮化建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向未來,中國城市亟需進一步增強經濟活力,謀求新發展機遇。
如何定義經濟活力?普華永道中國交易咨詢合伙人金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衡量一座城市的經濟活力不僅要看GDP增長等絕對指標,還要關注其他維度,包括產業發展,比如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狀況;還有營商環境,比如一座城市是否鼓勵創新創業,以及它對外開放的程度。近一年來,恢復城市的經濟活力一直是一個重要命題,未來城市的經濟增長肯定來自于新興產業,城市不僅要發展新質生產力,還要塑造宜商環境。”
發展新質生產力,就要不斷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對此,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伙人梁偉堅作了進一步解釋:“前兩月我們在達沃斯論壇發布了全球CEO調研,向全球企業領導們提問,現有(發展路徑)能否讓公司生存十年(以上)。全球的企業家有45%認為不能,中國企業家的數值則高達75%。這其實與中國提出的‘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謀而合,下一步的經濟發展不能再沿用傳統的業務增長模式,科技創新是更重要的。”
關于宜商環境,報告進行了詳細的解讀,指出“以長期主義營商環境建設機遇之城”。長期主義營商環境是相對穩定的營商環境,市場主體營商活動所需考慮的體制條件、法治環境、規制框架和政策措施相對穩定、可預期,而非變動不居、不可預期。同時,這并非意味著營商環境一成不變,而是朝著商業活動友好的方向漸變,根據技術進步和創新需要對營商環境逐步加以調整。
報告中還提到,構建長期主義營商環境,一要依法行政,切實地讓市場主體吃到定心丸;二要提高政策針對性;三要改善政府與市場主體的溝通;四要借鑒先進經驗;五要構建科學的測度體系。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方晉曾指出:“城市是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重要空間支撐。”未來,發展強有力的高新技術產業,拓展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模式,都將為中國城鎮化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發展動能并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