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29 00:33:12
◎談及集裝箱業務時,中集集團董事長麥伯良表示,2024年集裝箱業務應該有較大幅度復蘇,預計全球會達到300TEU以上的需求量。
每經記者 孔澤思 每經編輯 張海妮
“2023年是集團近十年以來,經營環境最復雜的一年,集裝箱行業遭遇了周期(性)低谷。”在3月28日下午的中集集團(000039.SZ,股價9.12元,市值491.8億元)2023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公司董秘吳三強開篇便如是介紹。
3月27日晚間,中集集團發布了2023年年度報告,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78.1億元,同比下降9.7%;歸母凈利潤約為4.21億元,同比下降86.91%;毛利率維持在13.77%。
分產品來看,中集集團2023年集裝箱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02.13億元,同比下降33.9%;道路運輸車輛業務實現收入250.87億元,同比上升6.21%;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50.26億元,同比上升17.77%;海洋工程業務的營業收入為104.52億元,同比上升81.12%。在區域上,公司國內外收入維持在各50%左右。
業績說明會上,中集集團董事長麥伯良延續了去年的著裝,與在場人士交流公司經營業績、展望未來發展情況。談及集裝箱業務時,他表示,2024年集裝箱業務應該有較大幅度復蘇,預計全球會達到300TEU(標準集裝箱)以上的需求量。
在中集集團年報董事長致辭中,開篇就點明“國際貿易、地緣政治等外部環境變得日益復雜,為企業經營帶來巨大困難及空前挑戰”。事實上,公司去年經營業績的下滑幅度,也是近年來較為罕見的。
中集集團表示,2023年集運市場呈現周期性調整,隨著海外港口和供應鏈擁堵的逐步改善,全球流通集裝箱出現冗余,新箱市場遭遇周期性低谷。這一年,公司集裝箱制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02.13億元,同比下降33.90%,實現凈利潤17.94億元,同比下降65.88%。
受標準干箱及冷箱業務下滑影響,2023年中集集團集裝箱制造業務產銷量同比出現明顯回落。其中,干貨集裝箱累計銷量66.41萬TEU,同比下降約40.03%;冷藏箱累計銷量9.25萬TEU,同比下降約29.60%。特種箱中,開頂集裝箱和框架集裝箱需求增長明顯。
吳三強稱,2023年全球集裝箱制造量約為231萬TEU,為十年來的較低水平,但去年第四季度的行業景氣度回升較為明顯。
麥伯良談及集裝箱行業很多“黑天鵝”事件,2021年出現了一箱難求局面,全球多制造了幾百萬TEU的集裝箱,直到去年仍未消化完,“本來今年也不會太好,現在又出現了紅海事件等,國際局勢仍然不安??另一個情況是越來越多散貨使用集裝箱運輸,也叫散改集。集裝箱還在發展,我們判斷四大類集裝箱產品都會長期增長”。
展望2024年,麥伯良表示,集裝箱業務應該有較大幅度復蘇,預計全球會達到300TEU以上的需求量;能源業務市場情況會比2023年好;化工業務將會承壓;海工業務大概率會繼續復蘇,訂單質量也在提升。
相較于集裝箱制造業務的周期性回落,中集集團海洋工程業務有一定增長。公司主要通過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運營海洋工程業務,主要業務包括以FPSO(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輪)為主的油氣裝備制造,以海上風電安裝船、升壓站等為主的海上風電裝備建造及風場運維,以及特種船舶制造等。
2023年,中集集團海洋工程業務的營業收入為104.52億元,同比上升81.12%;凈虧損0.31億元,同比虧損收窄。從新接訂單來看,海工業務布局從傳統油氣逐步向新能源拓展,全年新簽訂單16.3億美元,包括2個油氣模塊項目、3條風電安裝船、5條滾裝船及其他清潔能源訂單。
麥伯良表示,當前能源價格居高不下,2024年桶油價格大概率仍維持在80美元以上。國家要求增加石油勘探力度,裝備的需求就會增長,今年海工業務估計有機會增長40%至50%,“公司目前手持訂單超過60億美元,訂單質量也在提升。所以我們判斷,行業已經低迷了十年,未來七八年應該都是景氣階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中集集團海洋工程業務還將拓展海洋蛋白、海上制氫、海上光伏等新業務。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