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03 18:29:13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程鵬 肖芮冬
猶記得不久之前,有市場消息稱圓信永豐基金主動權益的“門面擔當”范妍,將離開圓信永豐基金。
而今日,范妍離職的事情正式落地,圓信永豐基金發布公告,范妍離任公司副總經理,并離任其管理的所有基金,離任原因為“離職(個人職業發展)”。
作為圓信永豐基金主動權益的“門面擔當”,范妍此前共管理了8只基金,截至去年底,累計管理規模超過170億元。
4月3日,圓信永豐基金先是公告稱,范妍因個人原因離任公司副總經理。
隨后,圓信永豐基金又公告,范妍離任其管理的所有基金,而在離任原因中顯示為“離職(個人職業發展)”。
猶記得不久之前,有市場消息稱圓信永豐基金主動權益的“門面擔當”范妍,將離開圓信永豐基金。
但很快圓信永豐基金就回應稱:“范妍正常履職,公司投資運營一切正常。”
而據《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每經)記者從業內了解,彼時雖然已有傳言,但還未最終確定,不過后來范妍還是選擇離開,并開始走相關流程。
范妍離職之后,關于其去向也一直備受關注,業內有消息稱其接觸了多家權益“大廠”,不過記者進一步求證后,目前還未有確切信息。
范妍?圖片來源:券商中國
公開資料顯示,范妍為復旦大學管理學碩士,自2014年加入圓信永豐基金,2015年起開始擔任基金經理,目前基金經理任期已經超過8年,現任圓信永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在加入圓信永豐之前,她曾歷任興業證券、安信證券以及工銀瑞信基金策略研究員和高級策略研究員等。
范妍的離職之所以會引起市場廣泛關注,無非是兩點原因:一是,她與謝治宇的“夫妻檔”關系;二是,范妍已經成為了圓信永豐基金主動權益的“門面擔當”。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圓信永豐基金公募產品的累計管理規模約為384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約57億元,混合型基金135億元。而范妍共管理了8只基金,截至去年底,累計管理規模超過170億元。
可以看出,范妍管理的產品規模在圓信永豐基金的權益規模中占比非常高。
值得一提的是,范妍自2015年10月28日起便開始管理圓信永豐優加生活,也是其此前在管基金產品中管理時間最長的基金,該基金曾在2020年大賺87.89%,從2015年10月28日至2024年4月2日的任職回報為188.84%。
在范妍離任后,圓信永豐基金安排了接任者。
記者注意到,跟此前其他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經理離職的做法類似,圓信永豐基金也是采取團隊接手的方式,每位基金經理分別接手一至兩只基金。
公告顯示,圓信永豐興諾一年持有期靈活配置基金將由胡春霞接任,圓信永豐優加生活股票基金、圓信永豐致優混合基金將由陳臣接任,圓信永豐聚優股票基金將由肖世源接任,圓信永豐優享生活靈活配置混合基金將由汪萍接任,圓信永豐優悅生活混合基金將由黨偉接任,圓信永豐興研靈活配置混合將由鄒維接任,圓信永豐強化收益債券基金將由林錚接任。
其中,胡春霞為圓信永豐權益投資部總監,有22年證券從業經驗,6年基金管理經驗,曾獲得2013、2014新財富最佳分析師(食品飲料)第一。陳臣為研究部副總監(主持工作),上海交通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有14年證券從業經驗, 近4年基金管理經驗。
從接任者的業績表現看,胡春霞目前管理的圓信永豐消費升級,自2018年3月至今,總回報約為23%。其管理的圓信永豐多策略則為虧損狀態。具體如下圖:
陳臣管理的圓信永豐優選價值基金,自2020年5月以來,迄今總回報約為10%。具體如下圖:
雖然團隊合力接下了這些產品,不過這些基金,規模很有可能會先迎來下滑。
對于主動管理型基金而言,選擇基金很大程度上在于選擇基金經理,基金經理的變化往往會使得基金運作發生比較大的改變。
值得關注的是,在范妍管理的產品中,有些產品機構投資者的占比超過一半,甚至是超過八成,而機構投資者對于基金經理的變動其實反應更快。如果機構投資者比較多地選擇先贖回,那么有可能規模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會有所減少。
當然,最終的影響有多大,一方面需要看公司與機構投資者的溝通情況,另一方面,也要看個人投資者的選擇,這部分比較難左右。據記者進一步了解,已有投資者表示會先贖回。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的市場消息中,曾提及范妍離職的原因在于與公司領導存在規模上的分歧。
而每經記者注意到,剛于去年11月上任圓信永豐基金總經理的高健,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及幾點信息值得關注:
首先是,“鞏固權益優勢、補足固收短板”“固收產品發展相對具有快速上量、規模穩健增長等優勢”。
其次是,“高健發現,圓信永豐基金的基金經理對管理的邊界有清晰認知,對策略與規模、規模與收益、凈值表現與投資者獲得感之間的關系。高健表示,公司管理層將持續支持這樣知止而為的理念和行為”。
那么,究竟如何在規模與投資者獲得感之間找到平衡,或許在更長時間驗證后,會給出答案。
記者|黃小聰
編輯|程鵬?肖芮冬 杜恒峰
校對|孫志成
封面圖片來源:券商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