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04 12:38:29
◎“一方面,臨床應用訴求還沒完全解決,另一方面醫院已經維護不了那么多應用了,信息化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譚彬告訴記者,“元”化是聯影智元的終極目標,但首先要用數字化的方式去解決信息化的痛點。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宋思艱
以醫療信息化企業、互聯網大廠和醫療設備廠商為主的三方,開始搶灘醫院數字化轉型下半場。在這樣的背景下,醫療領域“數據孤島”怎么破?
近日,2024中華醫院信息網絡大會(CHINC)在青島舉辦。以影像設備起家的聯影集團旗下聯影智元首次公開亮相,展示了uMetaImaging元影像解決方案、uMetaOpen開放云等數項產品。
3月30日,聯影智元CTO譚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醫療信息化發展至今已暴露出諸多問題,公司將用數字化的方式解決醫療信息化的痛點,為醫院提供“平滑搬家”的策略。
資料顯示,聯影智元成立于2023年11月,是聯影集團繼聯影醫療、聯影微電子、聯影智能、聯影智慧、聯影智融后成立的第六家子公司。作為聯影智元旗下主要產品,uMetaImaging元影像解決方案旨在面向醫技、臨床、管理、科研和教學等領域,利用醫療大數據和大模型技術,實現多模態、跨尺度、跨區域數據的統一存儲和管理。
與大部分醫療信息化產品類似,這一產品的誕生背景是醫療領域的數據孤島。以醫院診療的關鍵環節——影像檢查為例,目前,影像數據在醫院診療總數據中占比高達80%—90%,但跨區域、跨院區、跨科室間的數據無法共享,海量數據難以得到高效利用。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推動醫療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僅2023年的相關文件就超過40個。目前,HIS(醫院信息系統)、LIS(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EMR(電子病例)、PACS(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HCRM(醫院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等已成為醫院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
不過,隨著醫院采購的信息化產品越來越多,數據多源異構難以處理、新項目部分內容重復建設、賬號登錄權限機制割裂等問題開始成為醫院面臨的新痛點。
“一方面,臨床應用訴求還沒完全解決,另一方面醫院已經維護不了那么多應用了,信息化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譚彬告訴記者,“元”化是聯影智元的終極目標,但首先要用數字化的方式去解決信息化的痛點。
他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信息化像是蓋平房,每個產品背后都需要大量的“基建”,因為技術門檻不高,所以具有勞動密集特點且可能存在重復建設;而數字化像蓋大廈,重點在于“分層”,只要地基打得夠扎實,上層應用的交付速度就會越快,成本則越低。因此,uMetaImaging可以重構醫院的數字化底座,并通過uMetaOpen這一原生醫療數字應用開放平臺與醫院、廠商、開發者展開合作,共創更加多元、豐富的應用。
對于新院區、多院區、緊密型醫聯體,uMetaImaging利用基于云原生技術的多租戶系統,在上級醫院部署一套物理系統后,無限分割出權限隔離的系統供下級醫院使用,從而實現數據對接、權限分派的統一管理,避免過去“拓一家醫院安一個PACS”的成本投入。
譚彬還表示,為了與醫院原有信息化產品“兼容”、降低交替成本,uMetaImaging可以做到異構雙活,使醫院使用的不同廠商系統無縫協作,確保患者的醫療數據在各個系統間實時更新和共享,實現“平滑搬家”。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全球數字化突破性技術的應用每年將帶來高達1.2萬億至3.7萬億美元的經濟影響價值,高度數字化轉型將使企業收入和利潤增長率較平均水平提升2.4倍。不過,麥肯錫的另一項調研顯示,一般企業做數字化轉型的失敗率高達80%。
這從側面反映了醫院數字化轉型并不容易。據譚彬觀察,目前可能助力醫院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廠商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創造過釘釘、飛書等企業級辦公應用的互聯網大廠,推動醫院信息化轉型的醫療信息化軟件公司和醫療硬件設備廠商。三者各有優勢,但在推動醫院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也各有短板。
例如,釘釘、飛書等協同辦公軟件解決過很多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問題,但醫療行業的專業性和隱私性較強,不適合照搬其他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路徑。另外,互聯網大廠的底座非常龐大,人力成本較高,解決專業醫療問題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醫療硬件設備廠商天生帶有制造業基因,傳統的制造業工作思維、節奏和流程很難復制到數字化產品上;而在電子病歷等方面取得成績的醫療信息化廠商更多聚焦于影像之前的就醫流程,技術門檻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高端醫療設備廠商”正是聯影集團身上最顯著的標簽,“設備廠商如何搞定軟件”是聯影智元面臨的現實挑戰。
對此,譚彬認為,人才、技術和整體布局是聯影集團的優勢。具體來說,聯影集團從影像出發,已經構建起針對個體患者的預防、診斷、治療、康養全生命周期流程,還在診療裝備、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芯片、醫療信息化服務等多方面進行布局,這種圍繞健康領域做的前瞻布局是公司的最大核心優勢。
另一位聯影智元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醫療設備能看到未來發展的天花板,但軟件有望賦能行業量級發生巨變,把行業蛋糕做大。另外,如果聯影智元能夠把醫院數字化轉型走通,很有可能將集團“硬件帶動軟件”的模式變為“軟件帶動硬件”。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蘭素英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