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10 17:06:43
◎馮燕表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1.4萬億元,同比增長21.1%,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2個百分點。
◎金融監管總局將落實黨中央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突出支持科技創新、專精特新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大對小微企業設備更新、技術改造、項目研發等方面的中長期貸款支持。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陳旭
4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統籌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建設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水平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有關情況。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生力軍,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吹風會現場提問:小微企業融資難是個熱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請問當前小微企業融資狀況如何,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考慮?
金融監管總局普惠金融司負責人馮燕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近年來,金融監管總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監管引領,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穩步增加小微企業信貸供給,初步建立了又普又惠的中國特色普惠金融體系。
馮燕表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1.4萬億元,同比增長21.1%,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2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全國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4.42%,較2023年下降0.35個百分點,2018年以來累計下降3.51個百分點。
馮燕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更好地促進小微企業融資:
一是要求銀行實現保量、穩價、優結構。保量就是要保持普惠信貸支持力度不減,努力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增速。穩價就是穩定信貸價格,指導銀行合理確定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要求銀行嚴格規范與第三方機構合作,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優結構就是優化信貸結構,加大首貸、續貸投放,增加小微企業法人貸款。
同時,落實黨中央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突出支持科技創新、專精特新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大對小微企業設備更新、技術改造、項目研發等方面的中長期貸款支持。除信貸支持外,也鼓勵銀行構建“信貸+”服務模式,為小微企業提供結算、財務咨詢、匯率避險等綜合金融服務,更好滿足小微企業多樣化金融需求。
二是優化三項監管制度。將修訂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制度,進一步完善評價指標體系,豐富評價維度,突出服務效果的評價,完善監管協同聯動機制。修訂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分類辦法,根據小微企業貸款特點,完善差異化的分類標準。優化小微企業授信盡職免責制度,進一步細化盡職免責認定標準,進一步提高盡職免責與不良容忍制度的結合度,更好地保護盡職信貸人員的積極性。
三是完善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良好環境。將繼續聯動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稅務總局等部門,深化涉企信用信息共享,繼續擴大信息共享范圍,拓展信息共享深度,優化信息共享方式,更好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也將聯動財政部、稅務總局,落實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等政策。構筑良好服務環境,將政策紅利撬動的金融資源有效轉化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動能。
近年來,我國市場化征信機構發展迅速,在提升信用融資匹配效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局長任詠梅在吹風會上表示,我國征信信息建設一直堅持“政府+市場”雙輪驅動,市場化征信機構是我國征信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人民銀行大力發展多層次征信市場,廣泛覆蓋社會征信需求。
一是積極穩妥發展個人征信市場。人民銀行根據市場需求,結合個人信息保護等相關要求,先后批設了2家個人征信機構,這2家征信機構在2023年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分、反欺詐評分等各類征信服務達420億次。
二是培育和發展企業征信市場。引導有數據、有技術、有市場的機構進入企業征信市場,整合企業的注冊登記、生產經營、合同履約等各類涉企信用信息,2023年149家備案管理的企業征信機構提供各類征信服務223億次。
三是積極推動地方征信平臺市場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在31家省級地方征信平臺中,有26家由專門設立的市場化機構運營,這些機構全面采集當地企業的公共信用信息以及商業等其他信用信息,實現各類信息的深度融合應用,為金融機構提供專業化征信服務。
任詠梅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關于建設覆蓋全社會征信體系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實施方案》部署要求,持續做好征信市場的培育和管理。
一是進一步優化征信市場布局。把握新質生產力發展機遇,深化征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征信機構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進行產品創新,為普惠金融發展提供多元化、差異化的信用信息服務。
二是進一步推動各類信用信息共享應用。會同發展改革委,共同推動信用信息平臺依法合規向征信機構穩步開放數據,充分發揮數據乘數效應。
三是持續加強征信監管。堅決落實強監管、嚴監管要求,將所有征信活動依法納入監管,全面保護信息主體合法權益和信息安全。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宣璋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