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1000多家上市公司要被ST?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14 17:55:05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王月龍 葉峰    

          4月12日,新“國九條”以及證監系統一系列配套措施以及征意稿出臺。為了落實新“國九條”,交易所擬將多年不分紅或者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納入ST引發了市場廣泛的討論,明是個重磅利好卻被人解讀為利空,甚至測算得出“A股有1000多家公司將因分紅不合格被ST”,從而引發市場熱議。

          有資深市場投資人士表示,不少投資者在解讀這個政策時出現了偏差,既然是征求意見,肯定有一個反饋、修改、完善的過程,并非馬上就實施。另外上市公司也有兩個方法進行補救。督促上市公司加大分紅比例,才是監管的本意。

          CFF20LXzkOwAGVsPwcjyo5INokNZhs9o89GEgxcQ0GUJXw1iatk8cWOryTqPzH9W6QicIQfjJEYOFrjl8lxYeTAQ.jpg

          每日經濟新聞?文多?攝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分紅不合新規納入ST引發市場熱議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A股連續10年分紅上市公司占比為31%,低于美國市場的44%,更低于日本市場的76%。從數據上來看,A股整體分紅率近年一直在持續提高,并且已經常年維持在30%以上,2022年該數據已經達到了36.06%。

          現金分紅是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為了落實新“國九條”,交易所擬將多年不分紅或者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納入ST引發了市場廣泛的討論。但是對于分紅新規,不少投資者在解讀這個政策時出現了偏差,有人根據分紅新規中的分紅標準,測算出A股市場可能有幾百或上千家公司要被ST?更有甚者還列出了“可能被ST個股”的公司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有游資人士認為,被ST是有前提的,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和未分配利潤為正的上市公司,如果達不到分紅條件才會ST,如果最近一年凈利潤虧損和未分配利潤為負的公司不會ST;其次也是有觸發條件的,只有同時不滿足三年分紅累計達30%和分紅金額達不到要求的公司才會被ST,兩者僅符合其一不會被ST;2025年才開始,達到分紅條件的公司會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

          另外,還有市場資深投資人士認為,督促上市公司加大分紅比例,這才是監管的本意。既然是征求意見,肯定有一個反饋、修改、完善的過程,并非馬上就實施,中間一些具體財務要求或指標,后續不排除有修改的可能。另外交易所也明確給出了分紅新規擬實施時間表,擬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于未達到分紅要求的上市公司而言,后面還有兩個補救的機會:一個是目前還沒發年報的公司,還有時間修改一下分紅方案,加大分紅比例;另一個在2024年度財報結束后,如果不想被ST,很多上市公司可能都要加大分紅比例。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業內人士:應建立違法造假退市賠償制度

          除分紅不合新規納入ST引發市場熱議之外,昨日證監會制定《關于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也給了市場不小的震動,市場各方對退市形成了更多共識,特別是對一些嚴重造假、長期造假的公司,內控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應當立即退市。此次《退市意見》通過嚴格退市標準,加大對“僵尸空殼”公司的出清力度,削減了“殼”資源價值。

          首先是嚴格強制退市標準,嚴格重大違法退市適用范圍,調低2年財務造假觸發重大違法退市的門檻,新增1年嚴重造假、多年連續造假退市情形。其次是進一步暢通多元退市渠道,鼓勵引導頭部公司立足主業加大對產業鏈整合力度。第三是削減“殼”資源價值,加強并購重組監管,加強對“借殼上市”監管力度。

          第四是加強收購監管,壓實中介機構責任,規范控制權交易。從嚴打擊“炒殼”背后違法違規行為。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嚴厲打擊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懲治導致重大違法退市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高管等“關鍵少數”。推動健全行政、刑事和民事賠償立體化追責體系。對此有私募人士在朋友圈表示,可量化可執行的違法造假退市賠償制度,才是重建股市信譽的根本,可考慮按發行價與退市收盤價差額賠償。

          重陽投資告訴記者,這次證監會出臺的退市制度改革,是對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進一步完善,體現了監管層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的堅定決心。通過調低財務造假觸發退市的年限、金額和比例,監管層意在強化市場紀律,提高違法成本,從而有效遏制財務造假行為,保護投資者利益。此次退市制度的改革將對市場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積極影響,首先是通過嚴格退市標準,特別是針對財務造假等違法行為,市場將更加注重合規性和透明度,這有助于提升整體市場的運行質量。

          盈峰資本也告訴記者,退市新規體現了監管層對于凈化市場環境、維護投資者權益的決心。此次退市制度改革對市場將產生積極影響:一是凈化市場環境,嚴格的退市制度將加速劣質企業的淘汰,提升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優化市場資源配置。二是保護投資者權益,退市新規將有效減少“殼”資源炒作,降低市場風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三是增強市場活力,優勝劣汰機制的完善將促進上市公司提升自身競爭力,增強市場活力,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總體而言,嚴格的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有利于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記者|楊建

          編輯|王月龍?葉峰?蓋源源

          校對|盧祥勇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久久洲久久久久护士 | 日本乱辈伦视频 | 曰本亚洲欧洲色A在线 | 在线观看亚洲一级影视 | 久久国产精品二区视频 |